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宝宝额温多少度算正常范围

    不同年龄段宝宝额温正常范围不同,环境、生理活动可影响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弱且额温持续异常伴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幼儿额温反复异常应就诊,测量需正确。 一、不同年龄段宝宝额温正常范围 1.新生儿(出生28天内):额温正常范围通常在36℃~37.2℃,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若环境温度过高(如超过28℃),可能使体温略高于37.2℃,但一般不超过37.5℃,需结合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 2.婴儿(1个月~1岁):额温正常范围大致为36℃~37.2℃,此阶段宝宝体温相对稳定,但仍需留意活动、进食等因素,活动后或进食后体温可能短暂升至37.2℃~37.5℃,属正常生理波动。 3.幼儿(1岁~3岁):额温正常范围一般在36℃~37.2℃,若处于炎热环境或剧烈哭闹后,体温可能短暂超过37.2℃,但通常不超过37.5℃,需排除因环境等非疾病因素导致的体温变化。 二、影响宝宝额温的因素及应对 1.环境因素:环境温度过高(如超过28℃)或穿着过厚,可使宝宝体温升高,需保持室内温度适宜(22℃~25℃),适当增减衣物;环境温度过低(如低于20℃)可能导致宝宝体温偏低,需注意保暖。 2.生理活动因素: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可短暂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属正常现象,休息后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弱,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额温持续超过37.5℃或低于36℃,且伴有精神萎靡、拒奶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等病理情况;幼儿若额温反复异常,也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测量额温时要确保测量方法正确,避免因测量不当导致误判。

    2025-10-17 10:25:27
  • 5个月大的宝宝每日奶量应该是多少

    5个月大宝宝每日奶量通常有大致范围且可分多次喂养,受体重、消化吸收情况影响,需密切观察体重增长调整奶量并遵循按需喂养原则保证安全及满足营养需求。 一、5个月大宝宝每日奶量的大致范围 5个月大宝宝的每日奶量通常在700~900毫升左右,一般可分为5~6次喂养。这一范围是基于大部分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综合得出,其计算依据主要是按照宝宝每千克体重每日需摄入100~120毫升奶量来估算,5个月大宝宝体重一般在6~8千克,由此推算出总量范围。 二、个体差异对奶量的影响 1.体重因素:若宝宝体重相对偏重,可能每日所需奶量会略高于均值;若体重相对偏轻,每日奶量可略低于均值,但需保证在合理波动范围内。例如,体重约6千克的宝宝,每日奶量约为600~720毫升;体重约8千克的宝宝,每日奶量约为800~960毫升。 2.消化吸收情况:部分宝宝消化吸收功能较好,可能单次奶量摄入相对较多,但每日总量仍应在合理范围内;而消化吸收稍弱的宝宝,单次奶量可适当减少,增加喂养次数,但需保证每日总奶量满足营养需求。 三、温馨提示 1.观察生长曲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若宝宝体重持续按照正常曲线增长,说明奶量摄入基本合适;若体重增长过慢或过快,需及时调整奶量。例如,若宝宝体重增长低于正常范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奶量,但要逐步调整,避免一次性大幅增加导致消化不良。 2.按需喂养原则:虽然有大致的奶量范围,但也要遵循按需喂养。宝宝表现出饥饿信号,如哭闹、舔嘴唇等,可适当增加单次奶量;若宝宝吃饱后表现出满足,不再主动觅食,则提示当前奶量合适。同时,要注意喂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呛奶等情况发生。

    2025-10-17 10:24:46
  • 6个月宝宝痰多怎么办

    针对6个月宝宝痰多问题,可通过让宝宝多喂37℃-40℃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用空心掌侧卧轻拍宝宝背部(两侧各3-5分钟,每天2-3次,注意力度)来拍背排痰;保持室内湿度50%-60%用加湿器调节;若痰多不缓解或伴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且6个月宝宝各器官功能未完善,操作要小心,注意保暖。 拍背排痰法 操作方法:让宝宝处于侧卧或抱起侧卧的姿势,家长五指微曲成半环状,即空心掌,然后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每侧拍打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拍背能借助振动,使附着在气管、支气管上的痰液松动,促进其排出。 注意事项:拍背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伤到宝宝。拍背的时间和频率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若宝宝在拍背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室内湿度调节 适宜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较为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干燥的空气会使宝宝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不易咳出,而合适的湿度能让宝宝呼吸更顺畅,利于痰液排出。 就医评估 如果宝宝痰多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是由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引起,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听诊、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炎症,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6个月宝宝用药需谨慎,医生会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 特殊人群提示 6个月宝宝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格外小心。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但也不要过度保暖,保持舒适的体温环境即可。

    2025-10-17 10:23:42
  • 七个月大的小宝宝应该吃什么

    七个月小宝宝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营养来源每日需保证奶量母乳为理想天然食品,及时添加辅食,谷类可引入强化铁婴儿米粉从稀到稠两次奶间喂食,蔬菜水果选熟透无致敏性蔬果制成细腻泥状每次试1-2种新蔬果泥观察无不适再添,动物性食物蛋黄从1/4个渐增到1/2个制成泥,瘦肉泥肝泥等逐步引入需完全煮熟研磨细腻,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原则引入新食物后密切观察有无不适保证食物卫生安全。 一、奶类为主 七个月大的小宝宝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营养来源,每日应保证600~800毫升的奶量,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能为宝宝提供丰富的免疫物质及全面营养。 二、及时添加辅食 1.谷类食物:可引入强化铁的婴儿米粉,从稀到稠逐步添加,一般在两次奶之间喂食,有助于补充铁元素,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初始可先添加1勺左右,观察宝宝适应情况后逐渐增加量。 2.蔬菜水果:选择熟透且无致敏性的蔬果,如南瓜、胡萝卜、苹果、香蕉等,制成细腻的泥状。蔬菜泥可提供维生素(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和膳食纤维,水果泥能补充糖分及维生素,每次可尝试1~2勺新的蔬果泥,观察2~3天无不适后再添加新种类。 3.动物性食物:蛋黄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至1/2个,制成蛋黄泥;瘦肉泥(如猪肉、牛肉等)、肝泥等也可逐步引入,这些食物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等重要营养素,制作时需确保完全煮熟、研磨细腻,避免宝宝噎呛。辅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的原则,每次引入新食物后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或不适反应,同时保证食物卫生安全,制作过程严格清洁,避免给宝宝食用可能导致呛噎的过硬、过黏食物。

    2025-10-17 10:23:19
  • 两岁宝宝被传染梅毒

    两岁宝宝感染梅毒主要源于母婴传播,诊断需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合病史判断,确诊后应早期足量规范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护理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情况、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还需重视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关注宝宝生长发育并加强母婴保健知识宣传以保障儿童健康。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两岁宝宝感染梅毒主要源于母婴传播,母亲若患有梅毒,孕期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分娩时胎儿也可能经产道接触受染的宫颈分泌物而被感染。 二、诊断要点 1.血清学检查:需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三、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及时采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需遵循早期、足量、规范治疗的原则。 四、护理与随访 1.皮肤护理:密切观察宝宝皮肤黏膜情况,若有皮疹等表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2.定期随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一般需随访2-3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远期后遗症。 五、温馨提示 1.母亲保健重要性:孕前及孕期应常规进行梅毒筛查,若母亲确诊梅毒,需积极规范治疗,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2.宝宝生长监测:关注两岁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评估。 3.健康知识普及:加强母婴保健知识宣传,让家长了解梅毒母婴传播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对孕期筛查和儿童梅毒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025-10-17 10:21: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