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引起小儿多动症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受遗传因素影响家族亲属患病风险高相关基因影响神经递质代谢传递,神经生物学因素有脑区结构功能异常及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因素包含孕期围生期不良、家庭环境不当、社会环境不利,心理因素是自身心理压力大情绪调节困难未疏导易致相关表现。 一、遗传因素 大量遗传学研究证实小儿多动症具有较高遗传性,家族中若有亲属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儿童发病风险显著升高,遗传度可达75%~90%。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影响大脑神经递质代谢与传递,进而增加患病几率。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脑区结构与功能异常:大脑发育过程中额叶、基底节等区域结构及功能异常是关键,这些脑区与注意力、冲动控制等功能密切相关,若存在神经发育延迟,会干扰正常神经调控,引发多动症症状。 2.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是重要诱因,神经递质失衡会影响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导致多动症表现。 三、环境因素 1.孕期及围生期因素: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围生期并发症,均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提升小儿多动症发病风险。 2.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严厉打骂)、早期情感剥夺等,会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作用,易诱发多动症。 3.社会环境:长期处于嘈杂、压力大的生活环境,或接受的教育内容不适合儿童认知发展等,也可能促使多动症发生。 四、心理因素 儿童自身心理压力大、情绪调节困难,若长期未得到有效疏导,可能引发多动症相关表现,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冲动行为增多等。

    2025-10-17 10:19:19
  • 宝宝三个月的发育标准

    宝宝不同方面发育情况:大运动上三个月俯卧能抬头45°-90°;精细运动有双手握拳偶尔松开、将手放嘴边;语言发育会发咿咿呀呀声;认知发育能追踪移动物体;社交行为对家人逗笑有反应,个体发育有差异,有担忧咨询医生,要提供适宜环境刺激促进发育。 精细运动方面 手的动作:宝宝可能会出现双手握拳,但偶尔能松开手,还可能会将手放到嘴边,这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触觉、味觉来感知手的存在,反映出宝宝的神经发育和手眼协调开始有一定发展。 语言发育方面 发声:宝宝可能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尝试与外界交流,这是语言发育的早期表现,宝宝通过发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家长可以多与宝宝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育方面 视觉追踪:宝宝能够追踪移动的物体,比如家长拿一个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缓慢移动,宝宝的眼睛会随着玩具移动,说明宝宝的视觉注意力和视觉追踪能力在发展,能够对外界的视觉刺激做出反应,开始认识周围的事物。 社交行为方面 与人互动:宝宝可能会对家人的逗笑有反应,比如露出笑容,这表明宝宝已经能够识别熟悉的人脸,开始建立简单的社交互动,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来促进情感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会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只要在大致的标准范围内,且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都在逐步完善,一般都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宝宝的发育情况有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同时,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要为宝宝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刺激,促进宝宝全面健康发育。例如,提供安全的玩具让宝宝进行精细运动练习,多与宝宝进行语言和社交互动等。

    2025-10-17 10:18:48
  • 2个月的宝宝黑白睡颠倒,怎么改

    调整2个月宝宝黑白睡颠倒可从多方面入手,白天营造明亮环境并适当互动、做简单被动操,规律喂养且控制清醒时长;夜间营造安静黑暗环境,喂养时保持安静,通过这些耐心持续的方式帮助宝宝调整睡眠颠倒,同时注意宝宝安全。 夜间环境营造:到了晚上,要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可以拉上窗帘,调暗灯光,保持室内安静,让宝宝知道晚上是睡觉的时间。夜间喂养时也尽量保持安静,不要让宝宝过于兴奋。比如夜间给宝宝喂奶时,动作要轻柔,喂完后尽快让宝宝继续入睡,不要长时间逗引宝宝。 规律喂养帮助调整:尽量规律宝宝的喂养时间,白天可以按照2-3小时左右喂一次奶,夜间适当延长间隔,但要根据宝宝的实际需求来调整。通过规律的喂养时间来帮助宝宝建立生物钟。例如,宝宝白天9点、12点、15点、18点左右可以安排喂奶,夜间11点、3点、7点左右喂奶(具体时间可根据宝宝情况调整),让宝宝的饮食规律与昼夜节律相配合,从而有助于调整睡眠颠倒的情况。 日间适当活动:在宝宝白天清醒的时候,除了营造明亮环境和互动外,还可以适当让宝宝进行一些肢体活动,比如给宝宝做简单的婴儿被动操,活动宝宝的四肢等,每次操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也有助于调整睡眠觉醒周期。不过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伤到宝宝。 对于2个月的宝宝,由于其各项生理机能还在发育中,调整睡眠颠倒需要家长耐心且持续地进行。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根据宝宝的状态及时调整环境和喂养等方式。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在调整过程中避免让宝宝处于危险的环境中,比如避免强光直射宝宝眼睛等情况。

    2025-10-17 10:17:23
  • 小儿胃胀气怎么治疗

    小儿胃胀气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运动干预来缓解,由消化不良等引起可药物治疗,由肠梗阻等严重疾病引起需医疗操作,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较大儿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 腹部按摩 家长可以在儿童空腹时,以儿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其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 运动干预 鼓励儿童适当进行运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让其多爬行,较大的儿童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气,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运动后立即进食。 就医治疗 药物治疗:如果小儿胃胀气是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且要特别注意低龄儿童的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医疗操作:若胃胀气是由肠梗阻等严重疾病引起,可能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等医疗操作,此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弱,在喂养时要更加精细,喂奶后拍嗝要更小心,按摩腹部时力度要轻柔,运动干预要根据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一旦出现胃胀气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胃胀气,要格外重视,及时就医,在治疗胃胀气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严格遵循医生针对其特殊病情制定的治疗方案。

    2025-10-17 10:16:30
  • 怎么才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家长可以通过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了解孩子的兴趣、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时间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技巧、给予正面激励、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1.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保持学习区域整洁、安静,减少干扰。控制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2.了解孩子的兴趣:将学习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有动力。 3.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技巧:例如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注意力转移能力等。 6.给予正面激励:及时表扬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和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7.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8.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给予支持和指导。 9.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教育专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可能需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方法。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10-17 10:15: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