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小孩发烧39.5度手脚冰凉怎么办

    小孩发烧39.5度且手脚冰凉时,先观察一般状况,若精神尚可可先物理降温,如保暖改善循环、松解衣物、湿敷额头,然后及时就医评估,明确发烧原因,新生儿、小婴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孩更需重视,尽快就医并密切观察病情。 一、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当小孩发烧39.5度且手脚冰凉时,首先要观察小孩的一般状况。如果小孩精神状态尚可,没有明显的哭闹不安、嗜睡等情况,可以先尝试进行物理降温等措施;但如果小孩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紧急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二、物理降温措施 1.保暖与改善循环 小孩手脚冰凉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要注意给小孩适当保暖,可给小孩穿上合适的衣物,但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可以用温水泡手、泡脚,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一般用38-40℃的温水浸泡手脚,每次10-15分钟左右,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2.散热处理 松解衣物:解开小孩过多的衣物,让小孩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有利于散热,比如将小孩的上衣解开几个纽扣,避免穿着过厚的衣物阻碍体温散发。 湿敷额头:用温毛巾湿敷小孩的额头,每2-3分钟更换一次温毛巾,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一般每次湿敷10-15分钟。 三、及时就医评估 虽然先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小孩发烧39.5度属于高热,需要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发烧的原因是感染性的(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还是非感染性的。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导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病毒感染可能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但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且要考虑小孩的年龄等因素,例如对于低龄儿童要特别谨慎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出现发烧39.5度手脚冰凉的情况,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更要引起重视。应尽快就医,在就医途中要注意保持小孩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包裹过严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果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需要更加及时、谨慎地处理,尽快带小孩到有相关救治经验的医院进行诊治。

    2025-10-11 11:24:03
  • 宝宝着凉会吐奶吗

    宝宝着凉有可能吐奶,原因是胃肠功能受影响及呼吸道感染累及消化道,吐奶时要体位调整、保暖、观察记录,小婴儿和有基础病史的宝宝需特殊注意,吐奶频繁等异常要及时就医。 一、宝宝着凉后吐奶的原因 1.胃肠功能受影响: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尚不完善,当着凉时,寒冷刺激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例如,胃肠道蠕动可能变得不协调,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引起反流导致吐奶。有研究表明,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下,婴幼儿胃肠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着凉后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相关症状,吐奶是其中常见表现之一。 2.呼吸道感染累及消化道:宝宝着凉往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会同时影响消化道。比如,病毒感染累及呼吸道的同时,也可能侵袭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吐奶、腹泻等症状。 二、宝宝着凉吐奶时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体位调整:宝宝吐奶时,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可将其抱起,让头部略高于身体,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暖措施:要注意给宝宝适当保暖,避免再次着凉,但保暖要适度,不宜包裹过紧,以免影响宝宝呼吸和活动。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室内温度、增添合适的衣物等方式来维持宝宝体温在正常范围(一般核心温度维持在36-37.2℃左右),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宝宝吐奶的频率、量、颜色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泻、咳嗽等,并记录下来。如果吐奶频繁、量多,或伴有精神萎靡、发热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婴幼儿)注意事项 年龄小的宝宝:月龄较小的宝宝(如0-6个月)胃肠道更为娇嫩,着凉吐奶后更要小心护理。在喂奶后不要过度晃动宝宝,喂奶量要适当控制,避免一次喂奶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每次吐奶后用温水擦拭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有基础病史的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着凉后出现吐奶情况需更加谨慎对待。应及时咨询医生,因为这类宝宝可能对着凉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更为敏感,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宝宝着凉是有可能引起吐奶的,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情况,做好护理,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1 11:23:22
  • 手背上出现白斑

    手背上出现白斑可能是白癜风、白色糠疹、花斑癣等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伍德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或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1.白癜风:这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失调性疾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白斑。白斑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鳞屑或萎缩。白癜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化学等因素有关。白癜风一般不会引起疼痛或瘙痒,但可能会影响外观。如果怀疑是白癜风,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伍德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光疗、口服药物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而定。白癜风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白色糠疹: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也可能在手背上出现白斑。白斑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模糊,表面有少量鳞屑。白色糠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日晒等因素有关。白色糠疹一般无自觉症状,会自行消退,但可能会复发。如果怀疑是白色糠疹,建议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日晒,多吃蔬菜水果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白斑持续不消退或扩大,建议就医。 3.花斑癣:这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白斑。白斑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表面有鳞屑。花斑癣的病原菌为马拉色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好发于多汗的部位,如前胸、后背、腋窝等。花斑癣一般伴有轻微的瘙痒感。如果怀疑是花斑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等,以明确诊断。花斑癣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而定。花斑癣的治疗需要坚持用药,避免复发。 4.其他:手背上出现白斑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贫血痣、无色素痣、晕痣、炎症后色素减退等。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手背上出现白斑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果白斑持续不消退或扩大,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025-10-11 11:21:16
  • 手足口病一般是多大的孩子

    手足口病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6个月-2岁患儿症状可能更明显,3-6岁患儿症状相对较轻,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后发生重症风险高需加强关注。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岁以下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例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的产生能力不如年长儿和成人,难以有效识别和清除入侵的肠道病毒。 生活接触因素:3岁以下儿童可能更易处于相对密集的幼儿群体环境中,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增加了与携带肠道病毒患儿的接触机会。而且此年龄段儿童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如容易用手接触口鼻等,增加了病毒经口侵入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6个月-2岁患儿:这个阶段的患儿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同时口腔内可见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由于此阶段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等。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因为此阶段患儿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3-6岁患儿:相对6个月-2岁患儿,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一些。发热程度可能相对低一些,皮疹也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仍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此阶段儿童开始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身体的不适情况,如诉说口腔疼痛等,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仍要关注是否出现重症的早期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包括免疫系统。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早产儿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接触了手足口病患儿,需加强观察,因为其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等功能不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所以家长及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其体温、精神状态等。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对于这类儿童,家长要更加重视预防,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外出。一旦患病,要积极配合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相关症状的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机体对肠道病毒感染的应对能力,使得病情转归与普通儿童不同。

    2025-10-11 11:20:28
  • 婴儿尖叫是大脑有问题吗

    婴儿尖叫不一定是大脑有问题,其可能因生理需求(饥饿口渴、舒适问题)、情绪表达(兴奋、烦躁不安)、非大脑问题的疾病(耳部问题、胃肠道不适)等引起,若尖叫伴其他异常表现则需警惕大脑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判断婴儿尖叫原因。 生理需求方面 饥饿或口渴:婴儿通过尖叫来表达饥饿或口渴,这是一种本能的诉求方式。婴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尖叫是他们传递自身生理需求的信号。例如,当婴儿长时间未进食,处于饥饿状态时,就可能通过尖叫引起家长注意,这种情况通过满足其进食或饮水需求,尖叫通常会停止。 舒适问题:婴儿穿着不合适,如衣物过紧、尿布潮湿等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从而尖叫。过紧的衣物会限制婴儿的肢体活动,让他们感到不适;潮湿的尿布会使婴儿皮肤受刺激,也会引发尖叫。当调整好衣物穿着,更换干爽尿布后,婴儿的尖叫往往会缓解。 情绪表达方面 兴奋:婴儿在处于兴奋状态时也可能尖叫。比如,当婴儿接触到新奇的事物、被家长逗引时,可能会因为兴奋而发出尖叫。这种情况下的尖叫是婴儿情绪积极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他们对外界刺激产生强烈反应的体现,一般在兴奋度降低后尖叫会停止。 烦躁不安:婴儿可能因为环境变化等原因而烦躁不安进而尖叫。例如,周围环境过于嘈杂、温度不适宜等,都会让婴儿感到烦躁,通过尖叫来宣泄情绪。当改善环境条件后,婴儿的烦躁情绪得到缓解,尖叫也会随之消失。 疾病相关但非大脑问题导致的尖叫 耳部问题:婴儿耳部感染等耳部疾病可能引起尖叫。例如中耳炎,婴儿耳部感染后会感到耳部疼痛等不适,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可能通过尖叫来表现。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耳部相关检查和治疗。 胃肠道不适:婴儿出现胃肠痉挛、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时也会尖叫。胃肠痉挛会使婴儿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会导致婴儿腹部不适,从而通过尖叫来传达身体的异样。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排便等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胃肠道不适问题。 当然,如果婴儿尖叫同时还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意识障碍、抽搐、发育迟缓等情况,则需要高度警惕大脑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脑部病变等情况。婴儿的身体状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对于婴儿的尖叫要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分析判断。

    2025-10-11 11:19: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