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6个月的宝宝发烧了怎么办

    6个月宝宝发热时,先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超37.5℃(腋温)或肛温超38℃为发热,同时看精神等;可适当松解衣物、温水擦浴降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体温超38.5℃或精神差、有呼吸急促等伴随症状要及时就医,且6个月宝宝器官稚嫩,不能随意用成人退热药物,要密切关注其情况。 一、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 1.测量体温: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或红外耳温计)为宝宝测量体温,准确了解体温数值。6个月宝宝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2℃之间,若腋下体温≥37.5℃,或肛温≥38℃可认为发热。需注意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耳温等测量方式有其各自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2.观察一般状况:同时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影响不大,可能是普通的轻度感染引起的发热;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伴有嗜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方法 1.适当松解衣物:给宝宝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不要包裹过紧,有利于散热,帮助降低体温。因为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过厚的衣物不利于热量散发,可能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是大血管流经的地方,通过温水擦浴可以利用蒸发作用带走热量,起到降温效果。擦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部位擦拭1-3分钟即可。 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6个月的宝宝如果发热,要保证其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的喂养次数。因为发热会使宝宝体内水分丢失增加,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帮助散热。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体温情况: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腋温),或者体温上升速度很快,即使体温未达到38.5℃,但宝宝精神状态差,也应考虑及时就医。 2.伴随症状:当宝宝发热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抽搐、反复呕吐、腹泻加重等情况时,无论体温高低都需要立即就医,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6个月的宝宝各个器官功能还比较稚嫩,在处理发热情况时要格外小心。比如,不能随意给宝宝使用成人的退热药物,因为宝宝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成人药物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和整体状况,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的原则,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2025-09-28 12:01:15
  • 8个月婴儿低烧怎么办

    8个月婴儿低烧时要观察监测体温、一般状况,用适当减衣被、温水擦拭物理降温,调节室温湿度,若体温持续升高超3天、超38.5℃或有严重症状及时就医,且因其器官功能未完善处理需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健康安全。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密切监测婴儿体温,每1-2小时测量一次,了解体温变化趋势。婴儿正常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2℃,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7.3-38℃之间。通过持续监测能清晰掌握低烧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一般状况观察: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如是否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情况;有无哭闹不安、嗜睡等异常表现;观察食欲情况,看是否像平时一样进食;观察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低烧的可能原因。 二、物理降温方法 1.适当减少衣物被褥:8个月婴儿低烧时,不要给其穿过多衣物或盖过厚被褥,应适当减少,以利于散热,一般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即可,如棉质的单衣单裤,这样能帮助身体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 2.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婴儿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温水擦拭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操作时要注意室温适宜,避免婴儿着凉,擦拭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反应。 三、环境调节 1.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能让婴儿感觉舒适,有利于身体散热和恢复。可以使用空调或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温湿度,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婴儿或加湿器过度潮湿滋生细菌。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体温持续升高:如果婴儿低烧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3天,或者体温有上升趋势,超过38.5℃,应及时就医。因为持续低烧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较为复杂的情况,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 2.伴随严重症状:若婴儿除低烧外,出现精神萎靡、持续哭闹不止、呕吐频繁、呼吸急促、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这些严重症状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医生紧急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针对8个月婴儿) 8个月婴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处理低烧时要格外谨慎。物理降温是首选的安全降温方式,避免使用成人的退烧方法或随意使用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婴儿可能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在调节环境时要更加细心;有的婴儿可能本身有基础疾病,在观察病情和处理时要结合其病史综合判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确保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2025-09-28 12:00:21
  • 宝宝气肚脐应该怎么办

    气肚脐即脐疝,是婴幼儿常见腹部疾病,多因脐部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致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突出形成。1岁以内宝宝多观察等待,随发育可能自愈,要减少腹内压增高情况;超1岁未自愈等可考虑脐疝带;若脐疝嵌顿出现包块不能回纳、宝宝哭闹不止等要立即就医;早产儿等特殊宝宝护理更精细,使用干预措施要谨慎,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处理并密切关注宝宝状况。 一、气肚脐的基本情况 气肚脐,医学上称为脐疝,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多因宝宝脐部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存在薄弱区,当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用力等使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多为肠管)就会从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 二、一般处理方法 1.观察等待 对于大多数脐疝患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随着生长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强壮,脐疝有自行愈合的可能。这是因为在宝宝1岁前,脐环通常会逐渐缩小并闭合。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脐疝的情况,注意脐部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 要尽量减少宝宝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比如,当宝宝哭闹时及时安抚,通过喂奶、轻拍等方式让宝宝情绪稳定;为宝宝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减少因排便用力导致腹内压升高而加重脐疝的风险。 2.使用脐疝带 如果宝宝超过1岁脐疝仍未自愈,或者脐疝直径较大等情况,可考虑使用脐疝带。脐疝带通过局部压迫的方式,促使脐环闭合。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大小、舒适度高的脐疝带,并且要每天定时佩戴,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密切观察脐部皮肤情况,避免因脐疝带压迫过紧或佩戴时间过长引起皮肤破损、过敏等问题。 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脐疝嵌顿 一旦发现宝宝脐疝部位突出的包块不能回纳,且宝宝出现哭闹不止、呕吐、腹胀等情况,可能是发生了脐疝嵌顿,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嵌顿的肠管可能会发生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需要通过手法复位甚至手术等方式来解决。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宝宝,由于其身体各方面发育更不完善,脐疝发生的概率可能更高,且自愈时间可能相对更晚。在护理上要更加精细,密切观察脐部情况的同时,要注意保暖等一般护理,因为这类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弱,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同时,在使用脐疝带等干预措施时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安全。 总之,宝宝气肚脐的处理要根据宝宝的具体年龄、脐疝情况等综合判断,遵循观察等待为主,必要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的原则,同时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9-28 11:59:28
  • 宝宝肠胃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宝宝肠胃引起发烧时,先判断是否为肠胃问题导致,然后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保持适宜环境、松解衣物、温水擦拭,还要补充水分,密切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如体温超39℃、精神差、频繁呕吐腹泻致无法进食进水或尿量少、出现抽搐等异常需及时送医。 一、明确宝宝肠胃引起发烧的判断 宝宝肠胃引起的发烧通常会伴有肠胃相关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同时体温升高。可通过观察宝宝的整体表现及相关肠胃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是肠胃问题导致的发烧。 二、物理降温为主 1.适宜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让宝宝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散热。低龄宝宝(一般指3月龄以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的适宜性,避免过热或过冷加重不适。 2.松解衣物:给宝宝穿着宽松、轻薄的衣物,不要包裹过紧,以便于散热,促进体温下降。对于新生儿,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衣物过厚影响身体散热。 3.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给宝宝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擦拭可以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宝宝着凉,尤其低龄宝宝皮肤娇嫩,更要注意力度。 三、补充水分 1.多饮温开水:肠胃引起发烧时宝宝容易出现脱水情况,要鼓励宝宝多饮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因发热和肠胃不适丢失的水分。对于小月龄宝宝,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或适当增加喂奶次数来补充水分,保证机体水分充足,防止脱水。 四、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宝宝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根据宝宝年龄和身体状况,可能略有差异),或者伴有精神萎靡、呕吐频繁、腹泻严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低龄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要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等。 2.记录症状:记录宝宝发烧的时间、体温数值、肠胃症状(如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以便就医时能准确告知医生病情,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1.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 2.精神状态极差,如嗜睡、烦躁不安难以安抚等。 3.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进水,或腹泻严重导致尿量明显减少(如婴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4.出现抽搐等其他异常表现。 总之,宝宝肠胃引起发烧时,首先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若有异常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宝宝健康。

    2025-09-28 11:58:48
  • 宝宝吃奶的时候头冒汗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头冒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现象(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吃奶用力产热需出汗散热)、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衣物过厚)、喂养方式不当(吃奶过急、喂养量过多)以及疾病因素(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感染性疾病初期也可能出现),需观察相关情况,环境因素导致的可调整,喂养方式问题要调整,怀疑疾病因素则需就医检查处理,要密切关注宝宝整体状况。 一、正常生理现象导致的头冒汗 宝宝吃奶时头部冒汗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婴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而且宝宝吃奶时比较用力,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通过出汗来散热,这是身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一般这种情况出汗量不会太多,宝宝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二、环境因素影响 1.室内温度过高:如果宝宝吃奶时所处的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穿着盖被过厚,就会导致宝宝容易出汗,头部出汗较为明显。例如,室内温度在25℃以上,宝宝又包裹得比较严实,吃奶时就很容易头冒汗。 2.衣物过厚:宝宝的衣物穿着过多过厚,在吃奶用力的情况下,身体产热增加,而过厚的衣物不利于散热,就会通过头部出汗来调节。 三、喂养方式不当 1.吃奶过急:宝宝如果吃奶过急,会消耗较多的体力,从而导致头部出汗。比如母乳喂养时,奶流量过快,宝宝为了吞咽乳汁而用力,就容易出现头冒汗的情况;人工喂养时,奶嘴的奶流速不合适,宝宝吃奶费力也会导致出汗。 2.喂养量过多:宝宝一次性吃奶量过多,胃肠需要消化吸收较多的食物,也会产生额外的热量,引起头部出汗。 四、疾病因素相关情况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除了吃奶时头冒汗外,还常伴有夜间哭闹、易惊、枕秃等表现。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 2.其他疾病:一些感染性疾病初期,宝宝可能会有吃奶时头冒汗的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如感冒初期等,但一般还会有相应疾病的其他典型表现,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当发现宝宝吃奶时头冒汗,首先要观察室内温度、宝宝衣物穿着情况以及吃奶的状态等。如果是环境因素导致,可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减少衣物盖被;如果是喂养方式问题,要调整喂养节奏和奶量等。如果怀疑有疾病因素,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检查以及维生素D水平测定等,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婴儿,尤其是小婴儿,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关注宝宝的整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合理措施。

    2025-09-28 11:5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