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宁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皮肤科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展开
  • 手癣的症状

    手癣由皮肤癣菌引起,按临床表现分水疱鳞屑型(多在手掌等部位,有深在水疱、脱屑、瘙痒,夏季常见,多汗者易患)、角化过度型(手掌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冬季皲裂明显,由水疱型迁延而来,年长及皮肤屏障弱人群易患,与接触刺激物有关)、浸渍糜烂型(手指间皮肤浸渍发白、松软易剥脱、有裂隙、瘙痒,可继发感染,因长期潮湿、多汗、卫生差者易患);特殊人群中儿童手癣少,患病时水疱型易扩散,需防搔抓;老年人角化过度型多见,要保护皮肤、避刺激防皲裂加重。 水疱鳞屑型:多发生在手掌、手指侧缘等部位,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可融合成大疱,水疱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常伴有明显瘙痒。这种类型在夏季较为常见,与手部多汗等生活方式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汗人群相对更易罹患。 角化过度型:主要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冬季时皲裂明显,甚至可引起疼痛。该型病程较长,常由水疱鳞屑型未经规范治疗迁延而来,年龄较大、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这种表现,且与手部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因素有关。 浸渍糜烂型:常见于手指间,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感,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恶臭。此型多因手部经常处于潮湿环境,如长期浸水等生活方式导致,在多汗、手部卫生状况不佳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手癣相对较少见,但一旦患病,水疱鳞屑型可能更易因搔抓等行为扩散,家长需注意避免儿童搔抓,保持手部清洁干燥;老年人手癣患者角化过度型相对多见,由于皮肤老化,修复能力下降,更要注意保护手部皮肤,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预防皲裂加重。

    2025-10-17 10:21:59
  • 有脚气如何治疗

    脚气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角化过度型,水疱型外用抗真菌药膏,间擦糜烂型保持局部干燥后用抗真菌药物,角化过度型用角质剥脱剂联合抗真菌药,日常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透气鞋袜防交叉感染,儿童需谨慎用温和外用药且避免大面积使用、用药前咨询儿科医生,孕妇患脚气需咨询医生选安全抗真菌药,糖尿病患者要注重控血糖、保持足部卫生并及时规范处理脚气。 一、区分脚气类型并针对性处理 脚气主要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角化过度型。水疱型脚气表现为足部出现清澈水疱,可外用抗真菌药膏;间擦糜烂型脚气是脚趾间皮肤浸渍、糜烂,需保持局部干燥后外用抗真菌药物;角化过度型脚气表现为足部皮肤增厚、粗糙,可使用角质剥脱剂联合抗真菌药。 二、日常护理要点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洗净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部位。2.勤换鞋袜:选择透气的棉质袜子,鞋子也应保持透气,且每天更换,换下的鞋袜可通过暴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真菌。3.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个人物品,防止将真菌传染给他人或自身其他部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脚气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温和的外用药,且避免大面积使用,用药前最好咨询儿科医生,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和代谢与成人不同。2.孕妇:孕妇患脚气时用药需咨询医生,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影响胎儿健康。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脚气时要更加注重控制血糖,因为此类人群足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力相对较差,若脚气处理不当易加重感染,需保持足部卫生,发现脚气后及时规范处理,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2025-10-17 10:21:35
  • 蚊子叮咬后红肿发炎怎么办

    蚊子叮咬后需用清水轻柔清洗有残留蚊口器等部位可借肥皂水轻拭,取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减轻红肿疼痛(儿童注意间接接触防冻伤),选用含炉甘石洗剂等消肿止痒制剂,红肿炎症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含糖皮质激素药膏(特殊人群谨慎),尽量避免搔抓以防加重损伤引发感染,需密切观察叮咬部位,出现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局部发热明显、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尤其特殊人群需重视。 一、局部清洁护理 用清水轻柔清洗蚊子叮咬部位,若局部有残留蚊口器等,可借助肥皂水(稀释后)轻拭,目的是清除可能引发进一步刺激的物质,降低感染风险,尤其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清洗时动作需轻柔。 二、冷敷缓解不适 取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能通过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红肿与疼痛,此方法对各年龄段人群均适用,但儿童冷敷时需注意冰袋与皮肤间接接触,避免冻伤。 三、外用药物辅助 可选用具有消肿止痒作用的外用制剂,如含炉甘石洗剂的产品,能缓解红肿瘙痒症状;若红肿炎症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严格遵循相关用药原则。 四、避免搔抓行为 无论何种年龄人群,都应尽量避免搔抓叮咬部位,因为搔抓会加重皮肤损伤,易引发继发性感染,导致红肿发炎进一步加重,尤其要提醒儿童克制搔抓冲动。 五、感染迹象的观察与应对 需密切观察叮咬部位情况,若出现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局部发热明显、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等感染迹象,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染后更易扩散,更需重视并尽早处理。

    2025-10-17 10:21:10
  • 治疗黄褐斑的药膏有哪些

    氢醌类药膏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淡化色斑但可能致皮肤刺激;维A酸类药膏影响黑色素细胞代谢等改善色素沉着但有光敏性且孕妇禁用;复方熊果苷乳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治黄褐斑但可能致皮肤干燥;壬二酸药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治黄褐斑且相对耐受不良反应少,使用初期可小面积试用。 维A酸类药膏 维A酸类药物可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代谢,促进表皮细胞更新,有助于改善黄褐斑的色素沉着情况。例如维A酸乳膏,它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加快含有色素的角质形成细胞脱落,进而淡化色斑。但维A酸类药物有光敏性,使用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所以一般建议在夜间使用,并且要严格防晒,对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是禁忌使用的,因为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复方熊果苷乳膏 复方熊果苷乳膏中的熊果苷等成分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色素的形成。研究显示,它对黄褐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使色斑颜色变浅、面积减小。不过,部分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皮肤的保湿,如果皮肤本身比较干燥,使用后可能会加重不适,所以干性皮肤人群使用时要观察皮肤反应,适当加强保湿护理。 壬二酸药膏 壬二酸对黄褐斑有治疗作用,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直接干扰黑色素合成,还具有抗炎作用。多项研究证实,壬二酸能够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皮肤色素沉着状况,且相对比较耐受,不良反应较少见,比如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度的局部刺激症状,像瘙痒、灼热等,但一般比较轻微。对于不同年龄和肤质的人群,只要不是对壬二酸过敏,都可以考虑使用,但在使用初期要注意从小面积开始试用,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2025-10-17 10:18:42
  • 脸上汗毛会越刮越多吗

    脸上汗毛不会越刮越多,刮除脸上汗毛只是去除突出皮肤表面的毛干,毛囊结构未被破坏,毛发生长由遗传、激素等因素决定,刮毛不影响毛囊内激素受体等生理特性,不同人群刮毛后也无汗毛异常增多情况,其越刮越多说法无科学依据。 毛发的生长原理 毛发由毛囊和毛干组成,毛囊是毛发的生长根基,其底部的毛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为毛发的生长提供营养。毛干是已经角化的细胞,由内向外可分为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发的生长处于周期性变化中,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刮汗毛对毛囊的影响 当刮除脸上汗毛时,只是将突出皮肤表面的毛干去除,而毛囊的结构并没有被破坏。毛囊的大小、生长毛发的周期等是由遗传、激素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例如,雄激素会影响毛囊对二氢睾酮的敏感性,从而影响毛发的生长状况。刮毛并不会改变毛囊内的激素受体情况以及毛囊本身的生理特性,所以不会导致毛囊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使汗毛越刮越多。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脸上汗毛通常较细软,刮除后一般不会出现汗毛异常增多的情况。但儿童皮肤娇嫩,刮毛时需格外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等问题。 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激素水平开始发生变化,若因遗传等因素毛发有增多趋势,这是自身激素等内在因素导致,与刮毛无关。刮毛不会改变其激素水平相关的毛发生长调控机制。 成年人:成年人的毛发状况主要由自身的激素平衡、遗传等因素决定,刮毛不会干扰这些内在的调控因素,所以不会使脸上汗毛越刮越多。 总之,脸上汗毛越刮越多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刮毛只是去除了皮肤表面的毛干部分,不会对毛囊产生导致汗毛增多的实质性影响。

    2025-10-17 10:18: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