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俞巍主任医师(20)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俞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肝胆胰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展开
  • 被马蜂蛰了痒怎么处理

    被马蜂蛰后,可采取以下方法来止痒:拔出毒刺,清洗伤口,冷敷,涂抹药物,口服药物,严重时就医治疗。处理伤口时避免搔抓,观察身体反应,不适及时就医。 1.拔出毒刺 当被马蜂蛰后,应尽快找到毒刺并拔出,这可以有效减少毒素的吸收。 2.清洗伤口 使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清洗伤口,以中和毒素。 3.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伤口上,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4.涂抹药物 可涂抹一些具有止痒作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 5.口服药物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6.就医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伤口时,应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状。同时,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05-14 16:24:01
  • 颈下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颈部淋巴结有点肿大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过敏、感染性病变、肿瘤病变以及其他病变等。 一、环境因素: 1.个人所处环境若存在一些毒性物质,可能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 2.服用四环素等药物可能产生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一不良反应。 二、过敏: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会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感染性病变: 1.如肺炎等感染性病变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2.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等也是常见原因。 四、肿瘤病变: 1.颈部淋巴结本身有原发肿瘤。 2.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均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 五、其他:川崎病、淋巴结炎等也可能造成颈部淋巴结肿大。 总之,如果察觉颈部淋巴结有异常肿大,通常建议尽快就医,尽早明确原因并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带来更多不良影响。

    2025-05-14 16:22:17
  • 马蜂蛰了怎么办?

    被马蜂蛰了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检查伤口 如果马蜂的刺还留在伤口内(可见小黑点),可用镊子或针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 2.清洗伤口 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伤口。 3.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伤口上,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4.注意观察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喘憋、皮肤红肿等,应立即就医。 5.就医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本身患有疾病的人群,被马蜂蛰后应更加谨慎,及时就医。同时,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以免吸引马蜂。如果发现马蜂窝,应尽量避开,不要自行摘除。

    2025-05-14 16:19:01
  • 小老虎虫子蛰了怎么办?

    小老虎即青刺蛾,被其蛰后需采取清除毛刺、清洗伤口、药物治疗等措施。 一、清除毛刺:因为青刺蛾身上有黑色刺状物且含毒素,接触皮肤会引发针刺般疼痛。若皮肤上有刺状物残留,要及时拔出刺入皮肤的细毛,可利用透明胶带将皮损部位的毒毛粘掉。 二、清洗伤口:接着要用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来清洗伤口。 三、药物治疗:蜇伤严重时,需使用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在局部涂抹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薄荷炉甘石洗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 平时要保持患处清洁,瘙痒时不能搔抓。外出时最好穿长衣长袖,避免被青刺蛾蛰伤。通常被青刺蛾蛰伤后3到5天症状会缓解。 总之,被青刺蛾蛰后要正确处理,以减轻不适和避免不良后果。

    2025-05-14 16:16:09
  • 小肠气和疝气有什么区别

    小肠气和疝气虽都涉及肠道异常膨出,但在病因、症状及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一、小肠气主要是肠道中气体积聚导致肠壁张力上升,使肠腔膨胀,其症状包括腹部胀气、腹泻、腹痛等。引发小肠气的原因常见的有:饮食不当,比如过多食用易产气食物;胆囊切除术后;克隆氏症等。对于小肠气的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习惯,保证肠道通畅,以及合理使用相关药物。 二、疝气则是腹部脏器如肠道、膀胱等通过腹壁肌肉和筋膜的缺陷处突出而形成袋状物。疝气可发生在腹股沟、脐部、肚脐上方等位置,主要表现为隆起、疼痛、压迫感、不适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并发症。治疗疝气的办法包含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像使用疝气带或者疝气网等。 总之,小肠气和疝气在多方面有所不同,需准确区分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2025-05-14 16:14: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