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肝胆胰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腹腔镜手术有无风险

    腹腔镜手术术中存在气腹相关风险(可致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气体栓塞)及器械操作相关风险(可损伤周围脏器),术后有感染、出血、腹腔粘连风险,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减退恢复弱术后风险更高,有基础疾病者术中加重心脏负担且术后切口愈合受影响,儿童脏器发育不完善损伤风险高且恢复需密切关注脏器功能及并发症。 一、术中风险 1.气腹相关风险:腹腔镜手术需建立气腹,通常注入二氧化碳,可能引发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可能导致皮下气肿,若气体进入血管可引发气体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 2.器械操作相关风险: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操作不当损伤周围脏器,如肠道、膀胱、血管等,例如分离粘连时误损伤肠管导致肠穿孔,或电凝操作不慎损伤大血管引发大出血。 二、术后风险 1.感染风险: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术后切口若护理不当易发生细菌感染,腹腔内若有残留积血或积液也可能引发腹腔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 2.出血风险:术后创面可能出现渗血,若手术中血管结扎线脱落可导致迟发性出血,表现为腹痛加剧、血压下降等。 3.腹腔粘连风险:手术操作可能引起腹腔内组织损伤,术后修复过程中易形成粘连,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肠道正常蠕动。 三、特殊人群风险差异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机体恢复能力弱等情况,术中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明显,术后感染、肺部并发症等风险相对更高,需加强术后呼吸管理及感染防控。 2.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中气腹导致的高碳酸血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可能受影响,感染风险增加,需在围手术期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与监测。 3.儿童患者:儿童腹腔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腹腔镜手术中脏器损伤风险相对更高,且儿童对气腹及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术后恢复需更密切关注脏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2025-09-24 12:46:54
  • 打破伤风喝了酒怎么办

    打破伤风后饮酒需及时观察身体状况,不同人群观察重点有别,要保持身体水分与休息,若出现明显不适或不适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相关情况。 1.及时观察身体状况 监测时间:打破伤风后饮酒,需密切观察数小时甚至1-2天,留意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因为酒精可能影响破伤风疫苗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的叠加或加重。 不同人群差异: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酒精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耐受能力更弱,要更加细致地观察是否有嗜睡、烦躁、恶心呕吐等异常表现;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代谢能力下降,更要关注是否出现头晕、心悸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饮酒后与打破伤风后的反应更容易相互影响。 2.保持身体水分与休息 补充水分:适量饮用温水,有助于促进机体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可能因饮酒和打破伤风后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给予温水,防止呛咳;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饮水速度和量。 保证休息:让身体处于休息状态,避免剧烈运动。休息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身体应对可能因饮酒和打破伤风带来的影响。儿童需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人要选择舒适的体位休息,避免劳累。 3.就医咨询与评估 何时就医: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严重的头晕、呼吸困难、皮疹等,或者观察一段时间后身体不适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判断饮酒对打破伤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就医时的告知:在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打破伤风的时间、饮酒的量和时间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要由家长准确清晰地向医生传达相关信息;老年人要尽量清晰地表述自身的感受和饮酒等情况,便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2025-09-24 12:46:16
  • 破伤风疫苗要打多少针

    破伤风疫苗接种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无破伤风免疫史儿童基础免疫3针(3、4、5月龄各1针,间隔4-8周),成人无免疫史或不清也3针(0、1、6个月各1针);儿童基础免疫后18月龄加强1针,成人每10年加强1针,伤口可能感染时超10年也需加强;儿童按程序接种,孕妇接种安全,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后需评估抗体情况。 加强免疫 儿童加强:在基础免疫完成后,通常在18月龄再接种1针作为加强免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破伤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加强免疫可以巩固免疫效果。 成人加强:一般每10年需要加强接种1针破伤风疫苗。如果有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的情况,即使超过10年未加强,也需要及时加强接种。例如,当发生较深的伤口、污染严重的伤口时,即使既往接种过破伤风疫苗,超过10年也需要再次接种来提升体内抗体水平,以有效抵御破伤风毒素的侵袭。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在接种破伤风疫苗时需要按照正规的免疫程序进行,要确保接种的时间间隔符合要求。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严格遵循免疫程序能保障其获得足够的保护。例如,早产儿在接种时间上可能需要根据其实际发育情况适当调整,但总体还是要遵循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大致时间框架。 孕妇:孕妇接种破伤风疫苗是安全的,对于没有免疫史的孕妇,也需要按照基础免疫程序接种3针,0、1、6个月各1针。因为孕妇感染破伤风后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严重影响,接种疫苗可以为孕妇和胎儿提供保护,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若有伤口等情况时能发挥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破伤风疫苗后,抗体产生可能不如正常人理想。这类人群在接种前需要评估其免疫状态,接种后要密切观察抗体产生情况。如果抗体水平不足,可能需要适当增加接种次数或调整接种方案,但具体要根据个体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以尽可能保障其获得对破伤风的免疫保护。

    2025-09-24 12:44:21
  • 慢性阑尾炎大便症状是什么

    慢性阑尾炎大便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干结等,不同人群有特点及影响,儿童症状不典型、女性特殊时期有波动、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重、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复杂。 不同人群慢性阑尾炎大便症状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患慢性阑尾炎时,大便症状可能不太典型。由于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敏感,炎症对肠道的影响可能导致大便次数稍有增多,但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很明显的特征。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容易准确描述大便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排便的频率、性状等变化。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数改变或性状异常,同时伴有右下腹部的隐痛等情况,要高度警惕慢性阑尾炎的可能。 女性:女性慢性阑尾炎患者的大便症状与一般人群类似,但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对肠道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可能使大便症状有所波动。例如,在月经前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稍微减慢,可能使大便干结的情况相对更明显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 男性:男性慢性阑尾炎患者的大便症状通常和其他人群没有本质区别,但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男性有久坐、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肠道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大便情况,使大便次数改变或性状异常等情况可能更易发生。比如长期久坐的男性,肠道蠕动相对缓慢,就更容易出现大便干结的问题,而如果同时患有慢性阑尾炎,这种大便干结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就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合并慢性阑尾炎时,大便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大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当合并慢性阑尾炎后,两种疾病的症状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更加不规律。这时候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与治疗。

    2025-09-24 12:43:31
  • 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阑尾炎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阑尾切除术,是慢性阑尾炎主要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用,不能根治)和对症支持治疗(休息、饮食调整等,不同年龄患者要求不同)。 一、手术治疗 1.阑尾切除术:是慢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明确诊断为慢性阑尾炎且有反复腹痛发作的患者,手术切除阑尾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从病理角度看,慢性阑尾炎时阑尾会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可去除病灶,消除因阑尾病变引起的反复腹痛等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手术的操作原则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手术中需更加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与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手术操作。有过相关病史的患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确保手术安全。 二、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治疗:当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等。但非手术治疗对于慢性阑尾炎通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种类,并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是否在孕期等特殊情况,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是否有过敏史等。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整等。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诱发或加重腹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调整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女性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结合既往饮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

    2025-09-24 12:42: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