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吸系统疾病。展开
  • 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及其他表现,毒蕈碱样症状有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等;烟碱样症状有骨骼肌兴奋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有头晕等,严重时可昏迷抽搐等;其他表现包括心血管系统紊乱、眼部瞳孔缩小等,儿童因自身特点在各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上有其特殊性。 一、毒蕈碱样症状 (一)腺体分泌增加 1.表现:主要是出汗增多,还可出现流涕、流涎等情况。这是因为有机磷农药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得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导致腺体分泌亢进。例如,汗腺受到刺激后大量出汗,唾液腺分泌增加表现为流涎。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汗腺相对发达,可能出汗症状更为明显,且儿童对多汗导致的脱水等情况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密切关注体液平衡情况。 (二)平滑肌痉挛 1.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平滑肌受刺激收缩所致。比如,胃肠道蠕动加快,引发频繁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婴幼儿可能因为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需要特别注意补液等处理。 2.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及分泌物增加,引起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发生肺水肿时症状可能更严重,且呼吸困难可能迅速加重,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等处理。 二、烟碱样症状 (一)骨骼肌兴奋表现 1.表现:开始为面部、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逐渐发展为肌肉痉挛,严重者可转为肌无力或肌麻痹,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这是因为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后,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持续作用于烟碱型受体导致。 2.年龄差异: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肌麻痹时可能更早出现呼吸肌无力等情况,需要更密切监测呼吸功能,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迹象要及时采取机械通气等措施。 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一)表现 1.早期: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这是由于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蓄积,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2.严重时:可发生昏迷、抽搐,进而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为敏感,发生昏迷、抽搐等情况时病情变化可能更快,需要积极进行降颅压、控制抽搐等对症支持治疗。 四、其他表现 (一)心血管系统 1.表现:可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心血管系统紊乱表现。这是因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对心血管系统的双重作用,既影响心脏的迷走神经又影响交感神经。 2.特殊人群: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功能减退,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紊乱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同时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心血管支持治疗。 (二)眼部症状 1.表现:可出现瞳孔缩小,严重时呈针尖样瞳孔。这是由于虹膜括约肌受乙酰胆碱刺激收缩所致。儿童的眼部结构相对娇嫩,瞳孔变化可能更易被观察到,一旦发现瞳孔缩小要高度警惕有机磷农药中毒。

    2025-10-11 13:38:06
  • 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

    乙醇中毒会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表现出不同症状,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毒表现更具特殊性,儿童耐受性低、中毒反应严重且代谢慢;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孕妇乙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致严重后果。 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时,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言语含糊不清(构音障碍),眼球震颤,视力模糊,重影,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由于乙醇影响了小脑的功能,小脑是调节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的重要中枢,乙醇导致其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上述共济失调的表现。 昏迷期:血乙醇浓度超过54mmol/L(250mg/dl)时,患者进入昏迷状态,表现为沉睡,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绀,心跳加快,呼吸缓慢而有鼾声,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时乙醇已经深度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等,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呼吸系统表现 轻度中毒时,呼吸可能无明显异常改变。随着中毒程度加重,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呼吸减慢且不规则,呼吸频率可能降低至10-12次/分钟以下,这是因为乙醇抑制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障碍,使呼吸节律和频率发生改变。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循环系统表现 轻度乙醇中毒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这是因为乙醇刺激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但随着中毒加重,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这是由于乙醇抑制了心血管中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血管的舒缩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严重时可发生休克。例如,严重乙醇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乙醇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轻度中毒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这是因为乙醇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末梢,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蠕动增加和呕吐反射。严重中毒时,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等情况,进一步加重消化系统的损伤。 特殊人群表现 儿童:儿童对乙醇的耐受性远低于成人,即使少量乙醇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儿童乙醇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可能出现比成人更明显的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现,且儿童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乙醇在体内清除较慢,更容易导致中毒症状加重。因此,儿童应绝对避免接触含乙醇的饮品等,一旦发生疑似乙醇中毒情况需立即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乙醇的代谢能力下降,乙醇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老年人乙醇中毒时,可能更早出现昏迷等严重表现,且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乙醇中毒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所以老年人若发生乙醇中毒,病情往往更为凶险,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及时有效的救治。 孕妇:乙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胎儿乙醇综合征等严重后果。孕妇乙醇中毒时,不仅自身会出现上述各种中毒表现,还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如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面部畸形等,因此孕妇应绝对禁止饮酒,避免任何可能摄入乙醇的情况。

    2025-10-11 13:37:14
  • 农药中毒怎么办

    农药中毒后要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包括脱去污染衣物冲洗皮肤、转移呼吸道中毒者、清除口腔残留等,同时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等待时监测生命体征,口服中毒者按情况催吐,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到达医院后医生会依中毒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需争分夺秒急救并送医专业救治及配合特殊人群护理诊疗。 一、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1.迅速转移:若患者接触农药是经皮肤,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这样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残留的农药,减少进一步吸收。对于经呼吸道吸入农药中毒的患者,要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方,确保呼吸新鲜空气。 2.清除口腔残留:如果患者口服了农药,应立即让其用清水漱口,尽可能清除口腔内残留的农药,但要注意避免患者误吸。 二、呼叫急救医疗服务 1.尽快联络:在采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准确告知患者接触农药的种类、大致时间、中毒途径等关键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三、病情观察与初步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等。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将患者置于半卧位,以改善呼吸状况;若患者意识不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2.对于口服中毒患者:若患者服用农药时间较短,且意识清楚,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催吐,但需注意对于昏迷、惊厥患者以及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的患者禁忌催吐。催吐时可让患者饮用适量温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吐出物为清亮液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农药中毒时,由于其身体代谢和解毒功能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在急救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神志、瞳孔等变化。例如在清洗皮肤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儿童皮肤损伤。同时,要尽快送儿童到有儿科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 2.孕妇:孕妇农药中毒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农药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在急救时,要格外谨慎操作,清洗皮肤等操作要轻柔,尽快转运至医院,并向接诊医生说明孕妇身份及中毒情况,以便医生采取更适宜的诊疗方案,兼顾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农药中毒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在急救过程中,要关注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体位平稳,避免因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四、后续就医与进一步处理 1.到达医院后的处理:患者被送至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农药的种类、中毒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可能会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和抗胆碱药等进行治疗;对于除草剂等其他类型农药中毒,会采取针对性的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如进行血液净化等治疗手段来清除体内的农药毒素。 总之,农药中毒后要争分夺秒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送医进行专业救治,同时根据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做好相应的护理和诊疗配合工作。

    2025-10-11 13:35:39
  • 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怎么做

    触电急救包括迅速切断电源、判断触电者状况,心肺复苏法包含胸外心脏按压(成人与儿童按压部位、力度频率不同)、开放气道(清除异物、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及频率等),整个过程要持续评估生命体征,未改善则坚持心肺复苏,依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措施以挽救生命。 一、触电急救 1.迅速切断电源: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不导电物体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这是触电急救的首要步骤,因为电流持续通过人体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后续处理可能不同,比如儿童身体较为脆弱,需特别小心操作避免二次伤害。 2.判断触电者状况: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迅速判断其神志、呼吸、心跳等情况。可轻拍触电者肩部并呼喊,观察有无反应;同时用耳贴近其口鼻,感受有无呼吸,用手指触摸颈动脉感受有无搏动。对于儿童,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敏感,判断更要迅速准确。 二、心肺复苏法 1.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对于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儿童则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一横指处。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按压频率同样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儿童胸廓相对较小)。 操作方法:施救者用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手臂伸直,凭借身体重量有节奏地向下按压。在按压过程中要保证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避免按压位置偏移。 2.开放气道 清除异物:将触电者平放于坚实平面上,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应迅速清除,以保持气道通畅。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清除异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 仰头抬颌法:对于成人和儿童(除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颌,使头部后仰,气道打开。但如果怀疑有颈部损伤,应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即双手放在触电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用力将两侧下颌角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3.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用按于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触电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包住触电者的口,用力吹气,看到胸廓起伏表示通气成功,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然后松开鼻孔,让胸廓自行回缩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0-12次,儿童略快,为12-20次/分钟。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对于儿童,吹气力度要适中,以胸廓微微起伏为宜。 在整个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过程中,要持续评估触电者的生命体征,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如果触电者情况没有改善,应坚持进行心肺复苏,不要轻易放弃。同时,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触电者在急救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需要急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急救措施,始终以最大程度挽救触电者生命为目标。

    2025-10-11 13:33:21
  • 一小时内喝多少水会中毒

    正常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运动量大、久坐)、有病史人群(肾脏疾病、心功能不全)一小时内饮水过量均可能中毒,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对一小时内饮水量耐受不同,需注意控制饮水量以避免水中毒及相关严重后果,如健康人超3-4升、儿童1-2升、老年人1-1.5升等,各特殊人群有相应饮水注意事项。 正常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运动量大、久坐)、有病史人群(肾脏疾病、心功能不全)一小时内饮水过量均可能中毒,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对一小时内饮水量耐受不同,需注意控制饮水量以避免水中毒及相关严重后果,如健康人超3-4升、儿童1-2升、老年人1-1.5升等,各特殊人群有相应饮水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一小时内饮水过量中毒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一小时内饮水过量更易发生水中毒。比如1-3岁儿童,一小时内饮水超过1-2升就可能出现水中毒症状。因为儿童肾脏对水的调节能力弱,快速大量饮水会使血液渗透压迅速下降,影响脑细胞功能,可能导致惊厥等严重后果。所以家长要严格控制儿童短时间内的饮水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有所减退,一小时内饮水过多也容易引发水中毒。老年人一小时内饮水量一般建议不超过1-1.5升。因为老年人肾脏排泄水分的能力下降,大量饮水后水分在体内积聚,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疾病,同时也会影响电解质平衡,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一小时内饮水过量中毒的情况 运动量大人群:运动量大的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更易水中毒。例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身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此时一小时内快速大量饮水,会使血液中的电解质进一步被稀释,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除了会有一般水中毒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等情况。这类人群运动后应少量多次饮水,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来维持电解质平衡。 sedentary(久坐)人群:久坐人群平时饮水量相对较少,肾脏功能相对稳定,但如果突然一小时内大量饮水,也可能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引发水中毒。因为久坐人群肾脏对快速大量进水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即使平时喝水少,也不应在一小时内快速大量饮水,应该逐渐增加饮水量,让身体有适应过程。 有病史人群一小时内饮水过量中毒的情况 肾脏疾病患者:本身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肾脏的排水功能已经受损,一小时内饮水过量会极大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水量,具体的饮水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制定,一般远远低于健康人群一小时内的安全饮水量。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受限,一小时内大量饮水会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严重症状。所以心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严格限制一小时内的饮水量,遵循医生制定的精准饮水方案来维持身体平衡和病情稳定。

    2025-10-11 13:32: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