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展开
  • 真菌 颅内感染症状

    真菌感染全身表现为多呈持续低热或中等度热部分高热且儿童易惊厥,伴乏力倦怠、食欲减退、体重渐降;神经系统具常见持续钝痛或胀痛渐重、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高相关、可致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识改变、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累及脑实质特定部位可现肢体偏瘫等局灶神经缺损表现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一般全身表现 1.发热情况:多呈现持续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现象,此与真菌在颅内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耐受及具体表现存有差异,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表现。 2.全身不适表现:患者常感乏力、倦怠,食欲减退,体重有逐渐下降趋势,这是由于真菌感染致使机体代谢紊乱、消耗增多,而营养摄入相对不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像长期劳累者原有体力基础差,不适症状会更明显。 二、神经系统特异性表现 1.头痛状况:较为常见,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且程度可能逐渐加重,系真菌侵犯脑膜及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或炎症刺激脑膜神经所致,不同年龄段患者头痛表现有别,儿童往往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抓头等。 2.呕吐特征: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真菌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力升高时,会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呕吐,年龄较小患儿因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表现相对不典型,呕吐可能不呈典型喷射状,但仍需留意。 3.意识状态改变:轻者可表现为嗜睡,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昏睡、昏迷等,此因真菌累及脑实质,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干扰神经传导,不同病史患者,若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可能更早出现且程度更重。 4.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项强直较为常见,克氏征、布氏征可呈阳性,乃脑膜受真菌炎症刺激的典型表现,儿童因囟门未闭对颅内压增高有一定缓冲,脑膜刺激征表现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异常。 5.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若累及脑实质特定部位,可出现相应局灶症状,比如累及运动中枢可致肢体偏瘫,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言语障碍等,不同性别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上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像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者,局灶症状可能更早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

    2025-09-29 11:05:08
  • 脑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脑垂体瘤有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包括泌乳素瘤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异常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生长激素瘤成年肢端肥大儿童巨人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引发皮质醇增多症,促甲状腺激素瘤致甲亢症状,还有肿瘤压迫表现如视力视野障碍、头痛,手术方式有经鼻蝶窦显微手术常用创伤小恢复快适大部分垂体微腺瘤及部分垂体大腺瘤,经颅手术适用肿瘤向鞍上广泛侵犯经鼻蝶难完全切除的情况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手术需多学科协作选术式术后监测激素水平视力等,儿童关注垂体功能及生长发育女性留意月经及内分泌恢复。 一、脑垂体瘤的症状 (一)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 1.泌乳素瘤: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异常泌乳;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阳痿等症状。2.生长激素瘤:成年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如手脚逐渐增大、面容改变(额头隆起、下颌突出等);儿童患者发病可导致巨人症,出现身高异常增长。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引发皮质醇增多症,呈现向心性肥胖(脸部、腹部脂肪堆积)、高血压、多血质外貌(面色红润)等表现。4.促甲状腺激素瘤:相对少见,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症状,如心悸、多汗、消瘦等。 (二)肿瘤压迫相关表现 1.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增大压迫视神经时,会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常见双颞侧偏盲(双眼外侧视野缺失)。2.头痛:多因鞍区肿瘤向上生长牵拉硬脑膜所致,初期为间歇性头痛,随肿瘤增大可转为持续性头痛。 二、脑垂体瘤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方式及特点 1.经鼻蝶窦显微手术:为临床常用术式,通过鼻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垂体微腺瘤(直径≤1cm)及部分垂体大腺瘤(直径>1cm但未广泛侵犯周围结构)。2.经颅手术:适用于肿瘤向鞍上广泛侵犯、经鼻蝶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情况,如部分大型垂体腺瘤,但该术式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手术需由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协作开展,医生会依据肿瘤大小、位置、性质等选择合适术式。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激素水平变化、视力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需尤为关注对垂体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术后要留意月经及内分泌恢复状况。

    2025-09-29 11:03:28
  • 脑瘤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

    脑瘤患者因肿瘤占位致颅内压升高可现渐进性加重头痛(清晨或夜间明显)、视力障碍(因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压迫致减退、缺损等,儿童可因颅缝未闭现头颅增大),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部分有癫痫发作,肿瘤影响运动或感觉区致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位于语言中枢附近致语言障碍,有全身及其他症状,部分有精神症状,特定部位脑瘤致内分泌紊乱(如垂体瘤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等,儿童垂体瘤影响生长发育),儿童可有烦躁等,女性垂体瘤等致月经紊乱等更突出需关注不同人群症状差异及人文关怀。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脑瘤患者常因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渐进性加重的头痛,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痛,清晨或夜间较明显,可伴有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也是常见表现,因颅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压迫视神经,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儿童脑瘤患者还可能因颅缝未闭合出现头颅增大,表现为前囟膨隆、头颅外观异常等。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灶性或全身性发作,是由于肿瘤刺激脑组织导致异常放电引起。 2.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若肿瘤影响运动区,可导致肢体无力、活动障碍;影响感觉区则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3.语言障碍:当肿瘤位于语言中枢附近时,可引起语言障碍,表现为表达困难、理解障碍等,不同语言中枢受损表现不同,如运动性失语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或只能说个别单字等。 三、全身及其他症状 1.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这与肿瘤影响大脑相关功能区域有关。 2.内分泌紊乱:特定部位的脑瘤可导致内分泌紊乱,例如垂体瘤可引起激素分泌异常,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泌乳等,儿童垂体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其他部位脑瘤若影响内分泌调节中枢,也可能出现相应内分泌异常表现。 不同人群中,儿童脑瘤患者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有烦躁、易激惹等表现;女性患者若为垂体瘤等相关脑瘤,月经紊乱等内分泌症状可能更突出,需关注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症状差异及人文关怀,如儿童患者需更密切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女性患者要重视月经等内分泌相关表现的变化。

    2025-09-29 11:00:04
  • 后脑勺脂肪瘤特征

    后脑勺脂肪瘤表现为皮下局限性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可推动生长缓慢多数无自觉症状较大时可能有轻微胀痛,超声下呈低回声均匀肿块,CT扫描呈低密度影,MRI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呈高信号。 一、临床表现特征 1.外观与触感:后脑勺脂肪瘤多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外观上一般呈圆形或分叶状,质地柔软,类似面团样触感,边界清晰,可推动,通常无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这与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生长相对惰性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因头部活动相对频繁,需留意肿块是否因摩擦等出现异常变化;性别方面无明显倾向性差异,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 2.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若脂肪瘤较大可能因压迫局部组织出现轻微胀痛等不适,但一般不严重,这是因为脂肪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多为轻度,除非达到一定体积才会产生局部相关症状,不同病史人群若本身无其他基础疾病,脂肪瘤主要以局部肿块表现为主。 二、影像学特征 1.超声检查:超声下可见后脑勺脂肪瘤表现为低回声的均匀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在超声下呈现低回声特性,通过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成人也可通过超声快速获取脂肪瘤相关信息。 2.CT检查:CT扫描时可见后脑勺脂肪瘤呈低密度影,其密度与脂肪组织一致,CT值通常在-70~-90HU之间,能够清晰显示脂肪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颅骨等结构的关系,对于判断脂肪瘤是否压迫颅骨等结构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但对于诊断脂肪瘤是可靠的影像学方法;成人和儿童均可适用该检查来明确后脑勺脂肪瘤情况。 3.MRI检查:在MRI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后脑勺脂肪瘤均呈高信号,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在MRI信号特点决定的,MRI检查对于区分脂肪瘤与其他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特异性,能更精准地显示脂肪瘤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细微关系,尤其在儿童后脑勺脂肪瘤诊断中,MRI因无辐射优势可能更受青睐,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2025-09-29 10:58:07
  • 宝宝脑震荡会有哪些症状

    宝宝脑震荡有意识改变(短暂意识丧失<30分钟)、精神状态异常(烦躁不安、嗜睡)、头痛呕吐、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平衡感失调等常见症状,宝宝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头部受伤后表现,若有相关症状及时就医,且观察时避免宝宝剧烈活动让其安静休息。 宝宝头部受到撞击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30分钟。这是因为脑震荡会导致大脑的神经功能暂时紊乱,影响意识的维持。比如有的宝宝在摔倒头部着地后,会有短暂的不省人事,但很快就能恢复清醒。 精神状态异常 烦躁不安:宝宝可能比平时更容易哭闹、烦躁,难以安抚。这是因为脑部受到震荡后,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 嗜睡:与平常相比,宝宝会出现过度困倦、睡眠时间明显增多的情况。这是大脑在受到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通过增加睡眠来促进恢复,但如果嗜睡程度较严重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就需要引起重视。 头痛、呕吐 头痛:宝宝可能会用手频繁触摸头部,表现出哭闹时头部有不适的表现。头痛是由于脑部受到震荡后,脑组织受到刺激,引发神经冲动传导异常导致的疼痛感觉。 呕吐:多为非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在脑震荡后有轻度升高,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应。比如宝宝在头部受伤后不久出现呕吐现象,但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不像颅内出血导致的喷射性呕吐那样剧烈。 其他表现 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宝宝对于外界的刺激,如声音、光线等的反应变得比平时迟缓。例如平时听到声音会有相应的扭头等反应,脑震荡后可能反应不那么灵敏了。 平衡感失调:宝宝可能出现站立不稳、走路摇晃的情况,这是因为脑部的平衡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导致身体的平衡功能出现障碍。 特殊人群(宝宝)的注意事项 宝宝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如果宝宝头部受伤后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宝宝的脑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脑震荡可能会对其后续的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而且在观察过程中,要避免宝宝剧烈活动,让宝宝保持安静休息,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便更好地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其他严重并发症。

    2025-09-29 10:54: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