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展开
  • 脑脂肪瘤会病变吗

    脑脂肪瘤属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变概率低少数可因短期快速增大或影像学特征异常需警惕恶变儿童生长发育阶段需定期以头颅MRI等监测异常老年要关注自身新症状及时就医全面评估区分情况。 一、脑脂肪瘤的基本性质 脑脂肪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学来源为异位的脂肪组织,一般生长较为缓慢,多数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恶变概率较低。根据临床统计及相关医学研究,大部分脑脂肪瘤长期观察中无明显恶变倾向。 二、少数可能发生病变的情况 1.短期快速增大:若脑脂肪瘤在短期内出现显著增大,可能提示其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需警惕恶变风险。这种快速增大可能与脂肪瘤内部代谢异常或受某些未知因素刺激有关,但此类情况极为少见。 2.影像学特征异常:当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显示脑脂肪瘤的形态、边界、信号强度等出现异常改变,如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等,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恶变可能,但单纯影像学表现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恶变,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脑脂肪瘤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即使肿瘤为良性,也需定期通过头颅MRI等检查密切监测其大小、位置及周围脑组织受影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发育特点可能使肿瘤的潜在影响更需关注。 老年群体:老年人若存在脑脂肪瘤,需关注自身是否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新的症状。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若脑脂肪瘤伴随症状出现,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以区分是肿瘤本身变化还是其他基础疾病所致。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肿瘤变化的耐受性不同,更要谨慎对待可能的异常情况。

    2025-09-29 09:58:26
  • 脑内脂肪瘤的形成

    脑内脂肪瘤起始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时部分原始脂肪组织未完全迁移至正常位置残留逐步形成,生活方式非直接引发原因但健康生活方式利于监测处置,既往病史中母亲孕期特殊情况可增加其发生几率但仍基于胚胎发育残留核心机制。 一、胚胎发育阶段的关键影响 脑内脂肪瘤的形成起始于胚胎发育时期。在胚胎早期,神经管周围存在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充质细胞。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会随着胚胎发育有序迁移至合适位置。然而,若在神经管闭合这一关键过程中,部分原始脂肪组织未能完全迁移到其应有的正常解剖位置,就会残留在脑内,逐步发展形成脑内脂肪瘤。此过程不受年龄、性别特异性显著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均可能因这一胚胎发育阶段的异常残留而罹患脑内脂肪瘤。 二、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联特性 生活方式:日常的生活方式本身并非直接引发脑内脂肪瘤的原因,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整体身体机能稳定。例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保障身体正常的生理代谢,然而对于已存在胚胎发育残留潜在风险的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无法改变已发生的胚胎发育异常情况,主要是通过维持身体良好状态,利于对脑内脂肪瘤相关情况的监测与后续可能的医疗处置。 病史:既往病史一般不直接导致脑内脂肪瘤形成,脑内脂肪瘤的根源在于胚胎发育时期原始脂肪组织的异位残留。不过,若患者既往有影响胚胎发育的特殊病史,如母亲孕期有特殊感染、接触过致畸物质等情况,会增加胚胎发育异常的风险,进而可能提高脑内脂肪瘤的发生几率,但这仍基于胚胎发育阶段原始组织残留这一核心机制,而非既往病史直接引发脂肪瘤形成。

    2025-09-29 09:55:22
  • 颅脑损伤后遗症

    颅脑损伤后遗症是颅脑损伤后恢复期或康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包括认知、行为、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障碍,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预防颅脑损伤、早期治疗和康复治疗,注意事项包括定期复查、避免诱因和注意安全。 1.症状和体征 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等。 行为问题: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下降、社交退缩等。 运动障碍:包括共济失调、偏瘫、肌张力异常等。 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等。 语言障碍:包括失语、构音障碍、语言理解困难等。 2.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症状,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电刺激、磁疗等,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 手术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3.预防 预防颅脑损伤:遵守交通规则,戴头盔,避免头部受伤。 早期治疗:颅脑损伤后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康复治疗:颅脑损伤后应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帮助恢复功能。 4.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诱因: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应避免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感染等。 注意安全: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和行为问题,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总之,颅脑损伤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9 09:51:51
  • 脑瘤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开颅手术是治疗脑瘤常用术式适多数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的脑瘤需充分评估患者颅骨结构状况等儿童需格外谨慎考量麻醉及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成年结合自身基础病史判断手术耐受性;内镜手术借内镜经自然腔道或小切口入颅适部分特定部位如鞍区等但视野有局限性对术者操作技能要求高手术可行性主要由脑瘤自身情况定;微创手术含神经导航辅助等依托先进设备精准定位减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选择要权衡脑瘤生物学特性等年龄较小患者需精准操作降术后并发症风险。 一、开颅手术:是治疗脑瘤的传统且常用术式,通过切开颅骨暴露肿瘤区域,依据肿瘤具体位置、大小等实施切除操作,适用于多数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的脑瘤。该术式需充分评估患者颅骨结构状况、整体身体一般状况等,对于儿童患者,因其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需格外谨慎考量麻醉以及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成年患者则需结合自身基础病史等综合判断手术耐受性。 二、内镜手术:借助内镜经自然腔道或小切口进入颅内开展操作,具有相对较小的创伤,适用于部分特定部位的脑瘤,像鞍区等部位的脑瘤。但需留意内镜视野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一特点,对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体位等方面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适应性,不过主要还是由脑瘤自身情况决定手术可行性。 三、微创手术:包含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手术等,依托先进设备精准定位肿瘤,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在选择时要综合权衡脑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更需要精准操作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09-29 09:50:39
  • 小脑扁桃体疝会自愈吗

    小脑扁桃体疝一般不会自愈,是因后颅窝病变等致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内的病理性改变,有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如儿童影响发育、成人致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等,确诊后通常需积极干预,依病因病情选手术等治疗。 一、发生机制 通常是因为颅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等)、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等因素,使得颅内压力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进入枕骨大孔区域。这种病理性的结构改变是不可逆的,自身无法恢复正常。 二、危害及相关情况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小脑扁桃体疝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儿童的颅腔结构相对脆弱,小脑扁桃体疝可能会压迫延髓等重要结构,导致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异常,还可能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问题。比如,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情况,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对于成年人,小脑扁桃体疝会引起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治疗的必要性 一旦确诊小脑扁桃体疝,通常需要积极干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如对于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以缓解颅内压力,解除小脑扁桃体的压迫;对于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等情况,也多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畸形,恢复正常的颅颈解剖结构,缓解小脑扁桃体疝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小脑扁桃体疝是一种需要重视并积极处理的疾病,一般不会自愈,必须通过医疗干预来解决相关问题。

    2025-09-29 09:48: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