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展开
  • 方颅到几岁就无法恢复

    方颅通常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的,一般在1至2岁左右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需及时治疗,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持续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如果家长怀疑婴儿有方颅的问题,应及时带婴儿去看医生。医生会通过检查婴儿的头骨形状、血钙、血磷等指标,来确定婴儿是否患有佝偻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婴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关键。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给予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 2.补充钙剂:如果婴儿的血钙水平较低,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钙剂。 3.晒太阳:适当的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的眼睛。 4.调整饮食:婴儿的饮食应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肝油等。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佝偻病: 1.按时带婴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 2.给婴儿提供充足的日光浴时间,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的眼睛和皮肤。 3.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4.给婴儿提供富含钙、维生素D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肝油等。 5.避免让婴儿过早地站立和行走,以免影响骨骼的发育。 总之,方颅在1岁至2岁左右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佝偻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方颅可能会持续存在。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025-09-29 09:47:55
  • 颅内脂肪瘤大小

    颅内脂肪瘤大小个体差异大部分体积小部分较大相关因素包括发育阶段代谢状况基础病史较小者多无症状较大者可压迫致相应症状儿童需关注小体积对脑发育影响老年生长多缓慢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影响其生长需监测。 一、颅内脂肪瘤大小的一般范围 颅内脂肪瘤大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部分体积较小,直径可在数毫米量级,而部分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宽。二、影响颅内脂肪瘤大小的相关因素 1.发育阶段:婴幼儿时期颅内脂肪瘤生长相对缓慢,青少年及成人阶段因个体代谢等差异,脂肪瘤生长速度不同;2.代谢状况:代谢活跃者脂肪瘤可能有一定程度增大,代谢缓慢者则相对稳定;3.基础病史:存在内分泌等基础疾病者,可能间接影响颅内脂肪瘤生长,导致大小出现差异。三、颅内脂肪瘤大小与临床症状关联 较小的颅内脂肪瘤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等情况中偶然发现;较大的颅内脂肪瘤因占据颅内空间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引发头痛、癫痫、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如压迫视神经可致视力下降等,不同大小脂肪瘤引发症状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有别。四、特殊人群的颅内脂肪瘤大小特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颅内脂肪瘤即使体积较小,也可能因占据空间影响脑发育,需密切监测大小变化;2.老年患者:老年代谢功能减退,颅内脂肪瘤生长多较缓慢,但仍存在个体差异,需关注长期大小变化对颅内结构的影响;3.女性患者: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颅内脂肪瘤生长速度,进而改变其大小,孕期需加强监测。

    2025-09-29 09:46:30
  • 摔倒撞到头起包怎么办

    摔倒撞到头起包后,可采取以下步骤处理:检查受伤情况,冷敷,观察症状,避免按压和揉搓,保持休息,及时就医。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处理方法需更加小心谨慎。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摔倒撞到头起包后,可采取以下步骤处理: 1.检查受伤情况:立即检查头部是否有伤口、出血或其他异常。如果有明显的伤口,应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 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起包的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受伤后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4.避免按压和揉搓:不要按压或揉搓起包的部位,以免加重肿胀和疼痛。 5.保持休息:受伤后头24-48小时内,应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活动。 6.及时就医: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头部检查,如CT扫描等,以排除颅内损伤的可能。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处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头部相对较大,头部占身体的比例较高,因此摔倒撞到头后更容易受伤。老年人的头部骨骼较脆弱,摔倒后也更容易出现头部损伤。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在处理头部受伤时,应更加小心谨慎。如果受伤情况严重或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之,摔倒撞到头起包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确保头部健康。

    2025-09-29 09:45:14
  • 脑脂肪瘤会自己消失吗

    脑脂肪瘤属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胚胎发育异位沉积不会自行消失无症状时定期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大小位置有症状时结合病情评估是否干预儿童需密切监测成年无症状定期随访有症状及时就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脑脂肪瘤的性质界定 脑脂肪瘤属于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其形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沉积所致,并非可自行消退的病变,因此脑脂肪瘤通常不会自己消失。 二、医学评估要点 1.无症状情况:若脑脂肪瘤未引起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一般需定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等)监测其大小、位置变化,因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临床进展,但肿瘤不会自发消退。 2.有症状情况:当脑脂肪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相关症状时,需结合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如手术等),此时重点在于解决因肿瘤压迫导致的临床问题,而非期待肿瘤自行消失。 三、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1.儿童患者:儿童脑部处于发育阶段,脑脂肪瘤即使无明显症状也需密切监测,因肿瘤可能随脑部发育产生潜在影响,需遵循儿科医疗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及适时的医学评估以保障儿童健康发育。 2.成年患者:成年后若脑脂肪瘤未引发症状,仍需定期随访观察,关注肿瘤是否出现异常变化;若出现相关症状则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避免因忽视导致病情进展。

    2025-09-29 09:43:34
  • 脑内脂肪瘤核磁特征

    脑内脂肪瘤T1加权像呈高信号因含脂肪,T2加权像信号多样,脂肪抑制序列可抑制高信号助鉴别,边界多清晰瘤周无明显水肿部分有低信号包膜样结构,好发中线结构区域如胼胝体、第三脑室周围,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整体情况。 一、T1加权像信号特征 脑内脂肪瘤在T1加权像(T1WI)上通常表现为高信号,这是由于脂肪瘤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组织在T1WI下呈现高信号特性,此特征是识别脑内脂肪瘤的重要核磁表现之一。 二、T2加权像信号表现 在T2加权像(T2WI)上,脑内脂肪瘤的信号表现具有多样性,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其信号特点与脂肪瘤内脂肪成分的比例及周围组织情况等因素相关。 三、脂肪抑制序列特征 通过脂肪抑制序列检查时,脑内脂肪瘤的高信号会被抑制,利用这一特性可有效鉴别脂肪成分,是明确脑内脂肪瘤核磁特征的关键步骤,有助于与其他类似信号的病变进行区分。 四、边界及周围组织反应 脑内脂肪瘤边界多较清晰,瘤周一般无明显水肿现象,部分病例可见其与脑实质之间存在低信号的包膜样结构,这一特征反映了脂肪瘤相对局限的生长特性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五、好发部位 脑内脂肪瘤好发于中线结构区域,例如胼胝体、第三脑室周围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此类好发部位的分布特点在核磁表现上虽有一定共性,但具体影像细节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细微差别,临床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整体情况综合判断。

    2025-09-29 09:42: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