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展开
  • 经常头痛会是脑瘤吗

    经常头痛不一定是脑瘤,但脑瘤是其可能因素之一,脑瘤相关头痛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特点,儿童脑瘤头痛可伴呕吐等,成人呈进行性加重,不同性别患不同脑瘤概率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脑瘤相关头痛,头部外伤史等病史需警惕,有家族肿瘤病史者患脑瘤风险高,经常头痛伴特殊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一、经常头痛与脑瘤的关联 经常头痛不一定就是脑瘤,但脑瘤是导致经常头痛的一个可能因素。脑瘤引起头痛的机制主要是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或肿瘤刺激、压迫颅内疼痛敏感结构。不过,引起经常头痛的原因众多,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鼻窦炎等良性疾病也常导致头痛。 二、脑瘤相关头痛的特点 1.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脑瘤引起的头痛可能伴有呕吐、视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因为儿童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升高时颅缝可以分离,头痛相对可能没有成人那么剧烈,但会出现头颅增大等特殊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部分儿童脑瘤患者以头痛起病,同时伴有视野缺损等症状。 成人:成人脑瘤引起的头痛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可能在晨起时加重,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头痛会逐渐频繁和加重。 2.性别与头痛的关系: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脑瘤引起头痛的特异性影响因素,但不同性别可能患不同类型脑瘤的概率有差异,从而间接影响头痛表现。例如,某些垂体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垂体瘤引起的头痛可能伴有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如女性月经紊乱等。 3.生活方式与头痛关联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可能诱发紧张性头痛等良性头痛,但如果本身存在脑瘤,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头痛症状。而脑瘤导致的头痛不会因休息、放松等生活方式调整而缓解,反而会持续进展。 头部外伤史: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若出现经常头痛且逐渐加重,需警惕是否有迟发性脑瘤的可能。头部外伤可能是脑瘤发生的一个诱因或促进因素,外伤后局部脑组织的改变可能为脑瘤的发生创造条件。 4.病史对头痛的影响 既往有其他脑部疾病:如既往有脑血管畸形病史的患者,出现经常头痛时要考虑是否有畸形部位出血等导致颅内压改变进而引起头痛,也需排查是否有继发脑瘤的可能。 家族肿瘤病史: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群,患脑瘤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出现经常头痛,要更密切关注是否与脑瘤相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的人群,患颅内神经纤维瘤的概率增加,这类患者经常头痛需高度警惕。 总之,经常头痛可能是脑瘤引起,但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若经常头痛且伴有上述可疑的特殊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09-29 12:04:05
  • 垂体脑瘤严重吗

    垂体脑瘤严重程度综合肿瘤大小、激素分泌功能、生长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判断,肿瘤大小方面较小肿瘤可能无症状,较大肿瘤可致压迫等严重情况;激素分泌功能方面有激素分泌功能肿瘤可致内分泌紊乱综合征较严重,无激素分泌功能肿瘤早期稍轻但出现压迫症状后加重;生长部位靠近关键结构时病情复杂严重,儿童患者垂体脑瘤因生长发育阶段影响更显著,老年患者垂体脑瘤需综合基础疾病权衡治疗方案。 一、肿瘤大小方面 较小的垂体脑瘤:若肿瘤体积较小,没有对周围重要结构造成明显压迫,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相对不那么严重。例如一些偶然发现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患者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特殊不适,对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影响相对较小。 较大的垂体脑瘤:当肿瘤体积较大时,会向周围组织侵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如果压迫下丘脑等重要结构,还可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加重、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此时病情较为严重。比如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且向鞍上生长压迫视神经的垂体瘤患者,视力可能会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激素分泌功能方面 有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脑瘤:这类肿瘤往往会分泌过多的激素,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例如泌乳素瘤,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泌乳、不孕等症状;生长激素瘤在儿童期发病可导致巨人症,成人发病可引起肢端肥大症,出现面容改变、手足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导致库欣综合征,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紊乱及多系统损害表现,病情相对严重且需要积极治疗来控制激素水平,否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无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脑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激素相关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出现症状时,也需要及时处理,不过相对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肿瘤,在疾病早期的严重程度可能稍低,但一旦出现明显压迫症状,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三、生长部位方面 垂体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肿瘤生长部位如果靠近这些关键结构,会增加手术等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也会使病情相对更复杂严重。例如肿瘤向海绵窦等区域侵袭生长的垂体瘤,手术中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的风险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病情相对较为严重。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的垂体脑瘤,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引起的激素分泌紊乱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导致生长迟缓、性发育异常等严重后果,需要更谨慎且积极的评估和治疗;老年患者的垂体脑瘤,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加权衡利弊。

    2025-09-29 12:02:10
  • 大脑纵裂多发细小脂肪瘤

    大脑纵裂多发细小脂肪瘤可经头颅MRI明确诊断,T1、T2加权像呈高信号,多数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有症状或病变有进行性增大趋势时考虑手术,儿童患者治疗谨慎以随访为主,成年患者依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老年患者需权衡基础疾病等因素采取对整体健康影响小的治疗策略。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大脑纵裂多发细小脂肪瘤是指在大脑纵裂区域出现多个体积较小的脂肪组织异常聚集的病变,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其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多呈现高信号,具备脂肪组织的典型信号特征,能清晰显示病变于大脑纵裂内的分布、大小及与周围脑组织等结构的毗邻关系。 二、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多发细小脂肪瘤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这是因为病变较小且未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或影响神经功能,此时病变可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无显著影响。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体积逐渐增大或位置特殊压迫周围脑组织等结构,可能引发头痛、癫痫等症状,头痛可能是由于病变对颅内结构产生一定牵拉或局部压力改变所致,癫痫则与病变刺激脑组织导致异常放电有关。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头颅MRI检查,该检查可精准定位大脑纵裂内多发细小脂肪瘤的具体位置、数量及形态等,是确诊的关键手段,通过MRI能清晰区分脂肪组织与其他颅内病变,为后续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四、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的多发细小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随访策略,一般建议间隔一定时间(如6-12个月)复查头颅MRI,动态监测病变大小、形态及周围脑组织情况的变化,若病变始终无明显变化且未引发相关症状,可继续维持随访。 2.手术干预:当脂肪瘤出现明显压迫周围结构导致相关症状,或经评估病变有进行性增大趋势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尤其要考量手术对脑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为谨慎。优先采用非手术的随访观察为主,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运动、智力、癫痫发作等方面的变化,因为手术可能对儿童脑发育产生潜在影响,所以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2.成年患者:根据具体症状及病变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若有症状则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同时需考虑成年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3.老年患者:需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需权衡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病变本身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先考虑对患者整体健康状态影响较小的治疗策略。

    2025-09-29 11:58:45
  • 脑部肿瘤会否影响月经

    脑部肿瘤影响月经主要因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垂体腺瘤中泌乳素瘤可抑制GnRH分泌致月经异常,下丘脑肿瘤直接致GnRH分泌失衡,其他部位肿瘤可因颅内压增高等间接影响,育龄期女性患瘤需内分泌及影像评估,儿童青少年患瘤可致青春期发育延迟,无论年龄均应重视肿瘤治疗且关注心理状态。 一、脑部肿瘤影响月经的机制 脑部肿瘤对月经的影响主要与肿瘤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干扰有关。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进而调控卵巢功能。若脑部肿瘤(如垂体腺瘤、下丘脑肿瘤等)压迫或侵犯下丘脑、垂体,可导致GnRH、FSH、LH等激素分泌异常,破坏HPO轴的正常调节,从而引发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改变(如闭经、月经稀发)、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等。 二、不同类型脑部肿瘤对月经的影响差异 1.垂体腺瘤:垂体泌乳素瘤较为常见,肿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可抑制下丘脑GnRH分泌,阻断促性腺激素释放,导致卵巢雌激素、孕激素合成减少,出现闭经、泌乳、不孕等月经异常表现;其他类型垂体腺瘤(如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间接干扰月经。 2.下丘脑肿瘤:下丘脑是HPO轴的重要调控中枢,下丘脑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下丘脑结构,可导致GnRH分泌失衡,进而引起月经紊乱,常伴随垂体其他激素分泌异常及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 3.其他部位脑部肿瘤:若脑部肿瘤位于非下丘脑、垂体区域,但通过颅内压增高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也可能导致月经异常,如肿瘤引起颅内压升高影响激素分泌的神经传导通路等。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患脑部肿瘤时,月经异常可能提示HPO轴功能受影响,需及时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性激素六项、泌乳素测定等)及脑部影像学评估,以明确肿瘤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必要时需多学科协作制定诊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关注生育功能保护。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生脑部肿瘤,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正常发育,导致青春期发育延迟,表现为月经初潮推迟或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及内分泌指标,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月经及生长状况。 3.女性患者整体:无论年龄,脑部肿瘤导致月经异常时,应重视肿瘤本身的治疗,如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针对肿瘤的干预措施可能改善月经状况,同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月经紊乱可能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需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2025-09-29 11:56:40
  • 侧脑室室管膜囊肿是什么

    侧脑室室管膜囊肿是发生在侧脑室内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囊性病变,病因未完全明确,多数早期无症状,大囊肿可致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异常等表现,影像学可助诊断,需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无症状者随访,有症状者根据情况手术治疗,手术决策综合多因素考量。 病因: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有关,也有观点认为可能与先天性的神经管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在胚胎早期神经管形成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微小的发育偏差,就有可能导致室管膜囊肿的形成。 临床表现:大多数侧脑室室管膜囊肿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因其他原因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从而引发相应的症状,比如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起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囊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地体现在生长发育、智力等方面的异常;成年患者则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头痛、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表现:在头颅CT上,侧脑室室管膜囊肿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接近脑脊液;在头颅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通过MRI还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囊肿与周围脑组织、脑室结构的关系,明确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情况等。 诊断:主要依靠头颅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如头颅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室管膜囊肿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影像学上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比如需要与蛛网膜囊肿等进行区分,因为它们的影像学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通过详细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以及结合临床症状等可以进行准确鉴别。 治疗:对于无症状的侧脑室室管膜囊肿,通常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密切监测囊肿的大小、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等。而当囊肿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则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切除囊肿或者引流囊肿等方式来缓解囊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患者的症状。手术治疗的决策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囊肿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等问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对于成年患者,会更注重手术对其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

    2025-09-29 11:52: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