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胸椎、腰椎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脊柱脊髓疾病。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为50周,目前每年院内手术量为300余台,院外会诊为300余台,合计每年完成近600台脊柱脊髓手术,每周两次专家门诊与一次脊柱脊髓专科门诊,加上院内会诊合计每年接诊3200余例患者。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上千例脊柱脊髓手术,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的展开
  • 右脑室旁脂肪瘤

    右脑室旁脂肪瘤是胚胎发育中脂肪组织异位致右侧脑室旁的良性病变,可无症状或因增大压迫出现头痛、癫痫、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头部CT见边界清晰低密度影、MRI呈高信号,靠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无症状小体积者随访,有症状或体积大时手术,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右脑室旁脂肪瘤是指脂肪组织异常聚集于右侧脑室旁区域形成的良性病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先天性肿瘤样病变。 二、病因机制 其发生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有关,在胚胎早期神经组织与脂肪组织发育交错时出现异常,导致脂肪组织残留在脑室旁区域。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若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未压迫周围脑组织,患者可无任何不适症状,多在因其他疾病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当脂肪瘤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时,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具体症状因压迫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影像学表现 1.头部CT: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其CT值接近脂肪密度(约-20~-120HU),此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头部MRI:在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上均呈高信号,符合脂肪组织的信号特征,能更清晰显示脂肪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头部影像学检查(CT及MRI),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需与其他脑室旁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室管膜下囊肿等。 六、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的右脑室旁脂肪瘤,定期进行头部影像学复查,监测脂肪瘤的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如持续头痛、癫痫频繁发作、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性加重等)或体积较大有压迫趋势时,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症状。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充分评估麻醉风险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要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影像学复查,关注脂肪瘤有无复发等情况。 2.孕妇患者:若孕妇发现右脑室旁脂肪瘤,需权衡手术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在妊娠相对稳定阶段评估手术必要性,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及孕期可能出现的变化。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及基础疾病的管理。

    2025-09-29 11:50:50
  • 大脑镰左旁脂肪瘤

    大脑镰左旁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先天性颅内异位良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边界清晰,MRI呈T1WI、T2WI高信号且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时可出现头痛等相关表现,主要依赖头颅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随访观察与手术,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老年需评估基础病,女性孕期要监测,有基础病史者术前术后需控基础病。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大脑镰左旁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位于大脑镰左侧旁的良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属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颅内异位脂肪组织聚集。 二、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病灶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接近脂肪密度(-20~-120HU),边界清晰。 2.MRI表现:T1WI、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此为诊断脂肪瘤的特异性征象,可明确病变的脂肪成分属性。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或其他疾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当肿瘤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时,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表现,症状与肿瘤压迫的具体脑区相关。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及MRI是诊断大脑镰左旁脂肪瘤的关键手段。MRI凭借对脂肪组织的特异性信号表现,能精准确诊并评估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体积较小的大脑镰左旁脂肪瘤,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监测肿瘤大小及有无临床症状变化。 2.手术治疗:若肿瘤有症状(如压迫脑组织导致头痛、癫痫等)或体积较大有明确压迫风险时,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需精准定位,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同时需注意保护周围重要脑组织及血管。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评估。术前需全面评估肿瘤对儿童神经功能发育的潜在影响,术后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加强康复监测与干预。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术前需完善心肺功能等全面评估,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需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及术后康复护理。 女性患者:孕期发现大脑镰左旁脂肪瘤时,需密切监测肿瘤变化,因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肿瘤生长。根据肿瘤生长速度及对孕妇的影响,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在孕期干预及干预时机。 有基础病史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前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至合适范围,以保障手术安全,术后也需持续管理基础疾病,降低并发症风险。

    2025-09-29 11:49:05
  • 左边脑袋一跳一跳的疼是怎么回事

    左边脑袋一跳一跳的疼可能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感染、头部损伤、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眼部问题、代谢问题等所致。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紧张性头痛 这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通常与压力、焦虑、疲劳或不良姿势有关。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阵发性的,感觉像是头部被紧紧包裹或受压。 建议: 休息和放松: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一段时间,放松身心。 改变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低头或仰头的姿势。 热敷或冷敷:用热毛巾或冰袋敷在头部,可能会有所缓解。 按摩:轻轻按摩头部可以缓解紧张和疼痛。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减少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 2.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单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光敏感或声音敏感等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 建议: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触发偏头痛的因素,如压力、疲劳、强光、噪音、特定食物等。 药物治疗:在偏头痛发作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如非甾体抗炎药、曲普坦类药物等。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预防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偏头痛,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药物。 记录头痛日记:记录头痛的发作时间、频率、诱因和症状,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沟通。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左边脑袋一跳一跳的疼还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头部损伤:如头部外伤、颅骨骨折等。 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等。 眼部问题:如青光眼、屈光不正等。 代谢问题:如低血糖、酸中毒等。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伴有其他症状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CT、MRI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的潜在疾病。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左边脑袋一跳一跳的疼可能需要特别关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总之,左边脑袋一跳一跳的疼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2025-09-29 11:47:03
  • 脑瘤如何分类为良性

    基于组织学来源的良性脑瘤包含脑膜瘤(起源脑膜蛛网膜细胞、细胞呈漩涡状结构、生长缓慢、有包膜、与染色体异常等相关、手术切除预后好)、神经鞘瘤(起源神经鞘膜施万细胞、有AntoniA和B区、生长缓慢、多有包膜、恶变概率极低、手术可有效治疗)、垂体腺瘤(部分亚型良性、如泌乳素腺瘤分泌过多泌乳素致内分泌症状、细胞生长缓慢、多有完整包膜、可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预后好),还需考虑年龄因素(儿童良性脑瘤少见、成人相关良性肿瘤常见、据生理特点选诊疗方案)、性别因素(垂体腺瘤中泌乳素腺瘤女性发病率高、诊疗综合内分泌状态)、生活方式与病史(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影响、相关病史者需定期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变化)。 一、基于组织学来源的良性脑瘤分类 1.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的蛛网膜细胞,组织学上细胞排列常呈典型的漩涡状结构,多数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侵袭性较低。其发病机制与染色体异常等因素相关,例如部分脑膜瘤存在22号染色体缺失等遗传学改变,此类肿瘤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可达到较好预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2.神经鞘瘤:常见的如听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组织学上具有AntoniA区(细胞密集排列)和AntoniB区(细胞稀疏,呈黏液样),肿瘤生长缓慢,多有包膜,与周围神经组织界限相对清楚,一般通过手术切除可有效治疗,恶变概率极低。 3.垂体腺瘤:部分亚型属于良性范畴,如泌乳素腺瘤,主要分泌过多泌乳素,导致相关内分泌症状,肿瘤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多数有完整包膜,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可见肿瘤边界较清,可通过药物治疗(针对泌乳素腺瘤的多巴胺激动剂等)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预后较好。 二、考虑相关因素的补充说明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良性脑瘤相对少见,但若出现类似病变,其组织学特征仍符合上述良性肿瘤特点,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明确;成人中脑膜瘤、垂体腺瘤等良性肿瘤相对常见,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性别因素:在垂体腺瘤中,泌乳素腺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周期等因素有关,但这并不改变其良性肿瘤的本质,诊疗需综合性别相关的内分泌状态进行。 生活方式与病史: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脑瘤患者的整体健康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良性脑瘤本身,生活方式并非直接致病因素。有相关病史者需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有无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如脑膜瘤患者需定期通过MRI评估肿瘤大小等情况。

    2025-09-29 11:45:25
  • 脑垂体瘤手术危险吗

    脑垂体瘤手术存在一定危险性,包括手术相关的出血、神经损伤风险以及术后的脑脊液漏、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风险,不过随现代神经外科技术进步安全性提高,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并与家属沟通,对特殊人群会做充分术前准备降低风险。 手术相关风险 出血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情况,这与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手术操作的难度等有关。例如,垂体瘤若与周围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手术中损伤血管导致出血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出血可能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神经损伤风险:垂体周围有视神经、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手术中可能会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损伤下丘脑可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异常、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神经损伤的耐受和恢复能力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神经损伤后的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更具挑战;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的神经功能减退,神经损伤后恢复也相对困难。 术后并发症风险 脑脊液漏:手术可能导致脑脊液漏,这是因为颅底骨质或硬脑膜在手术中被破坏,脑脊液从漏口流出。若发生脑脊液漏,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如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垂体功能减退:术后可能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因为垂体瘤手术可能会影响垂体的正常分泌功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畏寒、黏液性水肿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出现低血压、低血糖、乏力等;性腺功能减退在男性表现为性功能障碍、不育等,在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恢复机制。 总体而言,脑垂体瘤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但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来了解肿瘤的具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会在手术前采取更充分的准备措施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

    2025-09-29 11:43: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