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敬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肝胆胰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胆胰疾病诊治。展开
  • 小儿疝气术前注意事项

    小儿疝气手术前需做好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准备。心理上针对患儿和家长分别进行引导;身体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饮、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还需准备物品并了解术后注意事项。 一、心理准备 1.针对患儿:小儿可能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家长应提前通过温和的方式向患儿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手术过程,比如可以说“医生会通过一个小手术把肚子里的小毛病修好”,帮助患儿建立对手术的正确认知,减轻恐惧情绪。 2.针对家长:家长自身要保持镇定,积极乐观的态度会传递给患儿,让患儿更有安全感,同时家长也需了解手术的基本流程、风险等相关信息,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照顾患儿。 二、身体准备 1.饮食方面 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包括米饭、面条、肉类等,这是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导致误吸,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术前4小时可停止母乳喂养,术前2-3小时可停止配方奶喂养。 术前2-4小时禁饮清水:避免患儿在术中因口渴、紧张等原因出现呕吐情况,降低误吸风险。 2.皮肤准备:手术前医护人员会对患儿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清洁,目的是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降低术后感染的几率。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工作,比如如果是腹股沟疝手术,要确保腹股沟区域皮肤清洁干净。 3.呼吸道准备: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果患儿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手术安排,甚至增加手术风险。 三、其他准备 1.物品准备:家长要准备好患儿术后需要用到的物品,如舒适的衣物、尿布等,同时准备好患儿的日常用品,如奶瓶、水杯等,方便术后患儿使用。 2.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家长应提前向医护人员了解小儿疝气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后伤口的护理方法、如何观察患儿术后情况等,以便术后能正确护理患儿,促进患儿康复。例如,要知道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患儿剧烈哭闹,防止腹压增加影响伤口愈合等。

    2025-10-22 10:53:56
  • 擦伤需要打破伤风吗

    擦伤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需分情况判断,要综合伤口污染程度、深浅及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若伤口清洁、表浅且既往规范全程接种达10年内一般不需,若污染重、深或既往接种不明超10年等则需,建议受伤后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给预防建议。 对于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和伤口愈合情况与成人有差异,更要关注伤口污染情况,若擦伤伤口有被污染风险,即使是儿童也需谨慎评估是否需打破伤风。比如儿童在户外玩耍时擦伤,伤口沾有泥土等污染物,就更应重视破伤风预防。 对于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能力较弱,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若擦伤伤口有污染,发生破伤风感染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更需严格评估是否要打破伤风。 伤口深浅程度:如果擦伤只是表皮轻微损伤,创面较浅,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打破伤风;但如果伤口较深,形成了较深的创口,就有感染破伤风梭菌的可能,需要打破伤风。 对于从事特殊职业者:如经常接触可能污染破伤风梭菌环境的工人等,即使是较浅的擦伤,也需提高警惕,因为这类人群接触破伤风梭菌的机会更多,一旦发生较深擦伤更易感染破伤风。 既往接种情况:如果既往按照规范完成了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一般在一定时间内对破伤风有较好的免疫力。例如全程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通常在10年内再次遇到需要预防破伤风的情况时,不需要再次接种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如果既往接种史不明确或接种时间超过10年,当遇到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的擦伤时,就需要考虑接种破伤风疫苗来加强免疫。 对于孕妇:孕妇的破伤风预防需要特别考虑,因为破伤风毒素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在评估擦伤是否需打破伤风时,要详细询问孕妇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破伤风预防处理,既要考虑孕妇自身的破伤风感染风险,又要兼顾胎儿的安全。 总之,擦伤后是否需要打破伤风要综合伤口污染程度、深浅以及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等来判断,建议在受伤后及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并给出合理的预防建议。

    2025-10-22 10:52:16
  • 阑尾炎有哪些特殊的不适症状

    阑尾炎典型表现为数小时后转移性右下腹痛,早期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适,全身可因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小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胃肠道症状重,老年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治,妊娠期阑尾炎腹痛部位偏高且需警惕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一、典型转移性腹痛 阑尾炎常起始于脐周或上腹部隐痛,数小时(一般6~8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此为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是阑尾炎较具特征性的不适症状,约70%~80%的患者有此典型过程,但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起始症状就是右下腹疼痛。 二、胃肠道相关不适 1.恶心、呕吐: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为反射性,程度轻重不一。儿童阑尾炎时胃肠道症状相对更为突出,可能较早出现频繁呕吐情况,需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2.食欲减退: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表现,这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三、全身不适表现 1.发热:早期体温多在37.5~<38.6℃,随着阑尾炎症加重或出现化脓、穿孔等情况时,体温可进一步升高,但老年患者或机体反应较差者,体温升高可能并不明显。一般是因炎症反应引起机体的应激性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不适表现 (一)小儿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腹痛部位常不固定,由于小儿表述能力有限且病情变化较快,可能以哭闹、拒按腹部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胃肠道症状相对更重,如呕吐频繁、腹泻等,且病情进展较成人快,易出现穿孔等并发症风险。 (二)老年阑尾炎 老年阑尾炎患者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腹痛程度常较轻,体温和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但病情可能较重且进展隐匿性强易延误诊治,需密切关注其腹部体征变化及全身状况评估。 (三)妊娠期阑尾炎 随着妊娠子宫增大,阑尾位置逐渐上移,妊娠期阑尾炎患者腹痛部位偏高,且由于子宫增大可能掩盖阑尾炎症表现,压痛部位常偏上,同时需警惕妊娠合并阑尾炎可能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如流产等。

    2025-10-22 10:51:01
  • 儿童疝气手术后多久恢复

    儿童疝气手术恢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致分为早期1-2周伤口初步愈合等、中期2-3个月身体机能进一步恢复、后期3-6个月及以上各项机能稳定等阶段,多数患儿3-6个月左右基本恢复,具体因手术及自身状况而异。 早期恢复阶段(术后1-2周) 伤口愈合方面:术后1周左右伤口基本初步愈合,此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患儿剧烈哭闹、搔抓伤口等,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需特别留意其手术部位情况,因为低龄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差,更容易因不恰当的动作影响伤口恢复。 身体一般状况:大部分患儿在术后1-2周内疼痛等不适症状会明显减轻,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但还需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相对轻柔的活动,像在家长看护下缓慢行走等,但要避免跑跳、攀爬等剧烈动作。 中期恢复阶段(术后2-3个月) 身体机能恢复:此阶段患儿身体机能进一步恢复,疝气复发的风险相对早期有所降低,但仍需注意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预防感冒引起的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者体质较弱的患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身体的整体机能,要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从轻度的户外活动到逐渐接近正常的活动水平。 后期完全恢复阶段(术后3-6个月及以上) 各项机能稳定:通常经过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患儿身体各项机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能够承受正常的日常活动和一些轻度的体育运动等。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儿,比如手术中出现并发症或者自身恢复能力较差的,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在这个阶段,也需要持续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复查,确保手术效果稳定,没有遗留问题。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其生活和活动,促进其全面恢复。 总体而言,儿童疝气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多数患儿在3-6个月左右能基本恢复到较好的状态,但具体还需结合患儿的实际手术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

    2025-10-22 10:48:30
  • 婴幼儿患脐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婴幼儿脐疝有观察等待、脐疝带压迫、手术治疗三种应对方式,观察等待适用于1岁内脐环直径小于2厘米的患儿,脐疝带压迫适用于1-2岁经观察等待效果不佳等的患儿,手术治疗用于脐疝嵌顿或2岁以上脐环直径大于2厘米未自愈的患儿,家长要避免婴幼儿增加腹压、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变化,脐疝带使用要注意皮肤情况。 脐疝带压迫 可使用脐疝带进行压迫治疗。脐疝带的原理是通过压迫脐环,促使疝内容物回纳,并给脐环处施加一定压力,有助于脐环的闭合。选择合适的脐疝带,要确保佩戴舒适且能有效压迫脐环。在佩戴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皮肤情况,避免因脐疝带压迫过紧导致皮肤损伤,同时要注意观察脐疝的改善情况。一般建议每天佩戴一定时间,如数小时,但具体佩戴时长需根据患儿情况调整,通常适用于1-2岁左右经观察等待效果不佳或脐疝情况有进一步发展倾向的患儿,但要谨慎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对婴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手术治疗 当脐疝发生嵌顿,即疝块无法回纳,伴有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时,需紧急手术治疗。另外,对于2岁以上脐疝仍未自愈,且脐环直径大于2厘米的患儿,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脐疝修补术,通过手术修复脐环处的缺损,达到治愈脐疝的目的。手术治疗是在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才考虑的措施,对于婴幼儿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婴幼儿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完全成熟,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在必要时是解决脐疝问题的有效手段。 温馨提示 对于婴幼儿脐疝患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会加重脐疝的症状。在日常护理中,要保持婴幼儿脐部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同时,密切观察脐疝的变化,如发现疝块突然增大、变硬,婴幼儿出现哭闹不止、呕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使用脐疝带的患儿,要定期检查脐部皮肤状况,如有发红、破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脐疝带,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22 10:46: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