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肾病有何外在特征
肾病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水肿(以眼睑、下肢等部位明显,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尿液异常(有泡沫尿、血尿,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不同人群需关注特殊时期情况)、贫血(慢性肾病患者易贫血,不同人群严重程度不同)、乏力(多种因素致乏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尿液异常 泡沫尿:肾病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泡沫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得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而产生较多不易消散的泡沫。比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时,尿液泡沫会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不同年龄、性别的肾病患者都可能出现泡沫尿,但儿童出现泡沫尿时家长需提高警惕,老年人出现泡沫尿也应及时就医排查。 血尿:部分肾病患者会有血尿表现,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例如IgA肾病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而老年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血尿症状可能较隐匿。 高血压 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脏患病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患肾病,都可能出现高血压情况。对于女性肾病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肾病,高血压的控制更为关键,因为妊娠可能加重肾病病情,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影响母婴健康。 贫血 慢性肾病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当肾功能受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老年人肾病患者由于本身造血功能可能下降,再加上肾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贫血往往更为严重。儿童肾病患者出现贫血时,会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 乏力 很多肾病患者会有乏力的表现。这是因为肾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营养物质丢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乏力症状会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的肾病患者都会感到乏力,但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乏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需仔细鉴别。
2025-10-16 12:00:25 -
肾炎b超能查出来吗
肾炎通过B超检查有一定作用,可观察肾脏形态、结构,但有局限性,无法确诊本质且对早期肾炎敏感度有限,需结合多项检查综合判断肾炎。 形态学观察: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例如,急性肾炎患者肾脏可能会有轻度肿大,慢性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可能会出现体积缩小等形态改变。通过B超测量肾脏长、宽、厚等径线,可以为判断肾脏的大体情况提供依据。对于儿童肾炎患者,B超也能帮助评估肾脏的基本形态是否正常,若儿童出现肾炎相关症状,如水肿、血尿等,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之一。 结构观察:B超能够显示肾脏的皮质、髓质等结构。在一些肾炎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肾脏皮质回声增强等结构异常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肾炎患者,结构变化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老年肾炎患者肾脏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退变,B超观察结构时需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判断。 B超的局限性 无法确诊肾炎的本质:B超主要是从形态和结构方面提供信息,不能直接确定肾炎的病理类型等本质特征。要明确肾炎的具体类型,还需要结合尿液检查(如尿常规中的蛋白尿、血尿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血液检查(如肾功能指标、自身抗体等)以及肾活检等检查手段。例如,仅通过B超发现肾脏有一些形态改变,不能确切判断是哪种具体的肾炎,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对于不同性别肾炎患者,B超不能替代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肾炎的具体分型,因为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在肾炎的病因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B超主要是从形态结构辅助评估,最终确诊仍依赖实验室等其他检查。 对早期肾炎的敏感度有限:早期肾炎可能肾脏形态、结构改变不明显,B超有时难以发现细微的变化。比如一些轻度的肾小球肾炎早期,肾脏的大小、形态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B超可能无法检测到异常,这就需要结合尿液等其他检查项目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早期肾炎,由于儿童肾脏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B超在早期肾炎诊断中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 总之,B超可以作为肾炎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但不能单独依靠B超来确诊肾炎,还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综合判断。
2025-10-16 11:59:40 -
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控制蛋白尿(尽量将尿蛋白定量控制在<1g/d,理想<0.5g/d,不同年龄、特殊生理时期有不同考量)、控制血压(一般<130/80mmHg,合并糖尿病<125/75mmHg,不同年龄有不同注意点)、延缓肾功能进展(通过控制蛋白尿、血压及避免加重肾损害因素,有家族史及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需更严格执行)、防治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防治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心血管并发症等,不同年龄并发症表现及后果不同需重视)。 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小球内高压,进一步损害肾脏,所以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一般慢性肾炎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应<125/75mmHg。不同年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类似,但儿童慢性肾炎患者血压控制需兼顾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血压的要求,避免过度降压影响其血液循环等;老年慢性肾炎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控制血压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需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血压控制目标。 延缓肾功能进展:通过上述控制蛋白尿、血压等措施,以及避免一些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等,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度。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慢性肾炎患者,其肾功能进展可能更具隐匿性和快速性,需更加严格地执行治疗目标来延缓肾功能进展;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的慢性肾炎患者,也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因此在控制血压、蛋白尿的同时,需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以更好地延缓肾功能进展。 防治并发症: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心血管并发症等。要及时发现并防治这些并发症。例如,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于钙磷代谢紊乱的患者,需调整饮食并使用相关药物调节钙磷水平。不同年龄患者并发症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老年患者并发症可能更易导致严重后果,如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更加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2025-10-16 11:59:38 -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用药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对症治疗有利尿消肿用氢氯噻嗪等,降压用ACEI或钙通道阻滞剂等;儿童患者用药需更严格,要足疗程用抗生素,急性期卧床休息,饮食限盐。 一、抗生素治疗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灶。一般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链球菌。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红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功效。 二、对症治疗药物 1.利尿消肿药物:当患者出现水肿时,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氢氯噻嗪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从而减轻水肿。对于水肿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呋塞米等强效利尿剂,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在儿童患者中使用利尿剂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因为儿童的电解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避免因电解质紊乱引发其他并发症。 2.降压药物:若患者出现高血压,可选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儿童使用ACEI需谨慎,因为可能影响肾功能发育等情况。常用的有卡托普利等,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也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达到降压目的。 三、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用药过程中要更加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要确保足疗程使用,以彻底清除链球菌,防止病情反复。同时,要注意休息,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肾脏负担,这对于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身体恢复能力虽强,但也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病情恢复。在饮食方面,要限制盐分摄入,对于水肿和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较低水平,儿童患者也需遵循此原则,避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情况。
2025-10-16 11:58:37 -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尿量改变等表现,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波及全身,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潴留;几乎所有患者有血尿,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部分患者有高血压,与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可出现尿量减少,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儿童患者各表现需关注心理、营养、生长发育及尿量等,成年患者需注意对日常生活工作、并发症及病情进展等的影响。 一、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见水肿表现,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进而可波及全身。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儿童患者可能因水肿影响外观和活动,需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水肿产生自卑等情绪;成年患者水肿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重水肿。 二、血尿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等,镜下血尿则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及时就医检查;成年患者也应重视血尿情况,定期复查尿常规等相关检查。 三、蛋白尿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蛋白质漏出。一般轻度蛋白尿时临床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变化需关注蛋白尿程度变化。儿童患者蛋白尿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丢失,需注意营养补充;成年患者蛋白尿持续存在可能提示病情有进展风险,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四、高血压 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其发生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儿童高血压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成年患者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需积极控制血压相关指标。 五、尿量改变 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情况,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儿童尿量减少可能影响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需注意观察尿量变化;成年患者尿量减少也需警惕病情进展,及时评估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2025-10-16 11: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