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肾衰为什么低血钙
肾衰时低血钙的发生机制包括磷代谢紊乱相关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磷代谢紊乱方面,肾衰致磷潴留使血钙因钙磷乘积恒定而降低,且肾衰致1-羟化酶缺乏使维生素D3不能羟化为有活性形式,影响肠道钙吸收致血钙降低;其他相关因素有钙摄入及分布异常,如肾衰患者食欲差致钙摄入不足、钙向细胞内转移等,还有酸中毒时氢离子与钙竞争蛋白结合位点、影响骨骼钙释放致血钙降低。 一、磷代谢紊乱相关因素 1.磷潴留致血钙降低: 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磷减少,导致血磷升高。根据溶度积原理,血液中钙磷浓度乘积为常数(Ca×P≈40),当血磷升高时,为维持钙磷乘积恒定,血钙就会降低。例如,正常情况下磷通过肾脏排泄,肾衰时磷排泄障碍,血磷升高,与血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使得血钙水平下降。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衰时磷潴留对血钙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因为儿童骨骼生长需要钙磷参与,血磷升高导致的血钙降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等;而成年患者肾衰时也会因磷潴留出现低血钙相关症状,如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等。 2.维生素D代谢异常: 肾脏是活化维生素D的重要器官,肾衰时1-羟化酶缺乏,导致维生素D3不能正常羟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具有促进肠道钙吸收的作用,其缺乏会使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血钙降低。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阳光照射不足的肾衰患者,维生素D的内源性合成减少,会加重因肾衰导致的维生素D代谢异常,进一步影响血钙水平;对于有基础疾病导致肾衰的患者,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种代谢紊乱,维生素D代谢异常可能更为复杂,更容易出现低血钙情况。 二、其他相关因素 1.钙摄入及分布异常: 肾衰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钙的摄入不足,这也是血钙降低的一个因素。同时,肾衰时患者的钙分布也会发生变化,细胞外液中的钙可能向细胞内转移,使得血钙降低。 特殊人群如老年肾衰患者,本身钙的吸收能力就下降,再加上肾衰导致的钙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低血钙;女性肾衰患者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钙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加重低血钙的程度;对于长期卧床的肾衰患者,钙的流失增加,也会影响血钙水平。 2.酸中毒影响: 肾衰患者常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会与钙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点,使得游离钙减少。同时,酸中毒还会影响骨骼对钙的释放,导致血钙降低。 在不同病史的肾衰患者中,如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逐渐进展至肾衰的患者,长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已经形成,会持续影响血钙水平;而急性肾衰患者如果出现酸中毒,也会较快地引起低血钙相关表现,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2025-10-16 13:24:18 -
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肾性贫血主要由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铁代谢障碍、炎症状态影响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因肾脏功能受损致其分泌不足使红细胞生成减少;铁代谢障碍包括铁摄入不足、利用障碍及慢性失血;炎症因子抑制骨髓红系造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毒性物质损伤红细胞膜致其寿命缩短,各年龄段、性别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均受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产生部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系祖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和成熟,若其生成减少,会使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例如,在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约90%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相关的贫血。不同年龄段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的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的情况均会出现,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也不例外,肾功能受损时同样会面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导致贫血的风险。女性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肾功能受损时,也会出现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而致贫血的情况,且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会加重这种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引发的贫血程度。 铁代谢障碍: 铁摄入不足: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从食物中摄入铁的量减少。比如一些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可能因消化功能减退、味觉改变等原因,进食量减少,进而使铁的摄入不足。 铁利用障碍:患者体内存在的一些毒素会影响铁的利用。慢性肾脏病时,体内蓄积的毒素会干扰铁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以及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等过程,导致铁利用障碍。 慢性失血: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隐性失血情况,如胃肠道出血等,会丢失一定量的铁,进一步加重铁代谢障碍,从而引发贫血。 炎症状态的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等会抑制骨髓红系造血,还会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对贫血产生影响。例如,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状态可能更易持续存在,从而加重贫血;女性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合并一些自身免疫相关因素时,炎症状态可能更为复杂,进而影响贫血的发展。 红细胞寿命缩短: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存在的毒性物质会损伤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容易破裂,寿命缩短。同时,尿毒症毒素等会影响红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使其存活时间减少,从而引起贫血。无论是儿童、成年还是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都是导致肾性贫血的原因之一,不同人群只是在红细胞受损的具体机制和表现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2025-10-16 13:23:56 -
急慢性肾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肾炎有典型症状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伴随症状如尿量减少、全身症状;慢性肾炎有基本症状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其他表现如肾功能损害、贫血等非特异性表现。 一、急性肾炎症状 (一)典型症状 1.血尿:约半数-70%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样或茶褐色等,这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所致。儿童患者肉眼血尿更常见,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尿液颜色变化,但家长可观察到尿液外观异常。 2.蛋白尿:程度不一,多数患者有轻至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数克以内。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滤过增多。 3.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多从眼睑、颜面开始,晨起时明显,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儿童患者水肿相对更易被发现,可能表现为眼睑肿胀似“肿眼泡”,影响外观,其机制主要是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 4.高血压:约80%患者出现高血压,儿童患者血压升高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需通过测量血压发现。主要与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也参与其中。 (二)伴随症状 1.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尿量会减少,24小时尿量可少于400ml。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儿童患者由于肾功能相对不成熟,尿量变化可能更敏感,需密切关注尿量情况。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这与体内水钠潴留、代谢产物积聚等因素有关。 二、慢性肾炎症状 (一)基本症状 1.蛋白尿:程度轻重不一,可为轻度蛋白尿,也可出现大量蛋白尿。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儿童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低蛋白血症会使儿童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血尿:可为镜下血尿,也可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或间断出现。 3.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不如急性肾炎明显,多为眼睑、下肢轻度水肿,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4.高血压: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害,儿童患者长期高血压可能影响其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二)其他表现 1.肾功能损害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儿童患者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其身体各器官的正常代谢和生长,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2.贫血: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实质损害,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儿童患者贫血会影响其活动耐力和生长发育,需要关注贫血情况及进行相应干预。 3.其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部酸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2025-10-16 13:22:58 -
肾衰不能吃的东西
肾衰患者需避免高盐、高蛋白、高钾、高磷、高嘌呤食物,儿童肾衰患者因生长发育需更严格遵医嘱制定饮食方案,老年肾衰患者要严格遵循禁忌并关注消化等情况选择合适烹饪方式保证饮食安全合理。 一、高盐食物 (一)原因及影响 肾衰患者肾脏对钠的排泄功能下降,若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甚至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肾衰患者的血压控制难度增加,不利于病情稳定。 (二)具体食物举例 咸菜、咸鱼、咸肉等腌制食品以及一些含钠量高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等都属于高盐食物,应避免食用。 二、高蛋白食物 (一)原因及影响 肾衰患者的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减弱,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会产生更多的含氮废物,加重肾脏负担。比如,对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肾衰患者,高蛋白饮食会使血尿素氮等指标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 (二)具体食物举例 瘦肉、豆类、蛋类、奶类等虽然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但肾衰患者需根据病情控制摄入量,一般不宜过量食用,像大量的鸡蛋、牛奶一次性摄入过多就不合适。 三、高钾食物 (一)原因及影响 肾衰患者肾脏排钾能力减退,若摄入高钾食物,易导致血钾升高,严重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有临床数据显示,约一定比例的肾衰患者因高钾饮食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二)具体食物举例 香蕉、橙子、橘子等水果,以及菠菜、苋菜、海带等蔬菜含钾量较高,肾衰患者应谨慎食用。例如,严重肾衰患者血钾偏高时,食用这类高钾食物可能会使血钾进一步升高,危及生命。 四、高磷食物 (一)原因及影响 肾衰患者体内磷代谢紊乱,过多摄入高磷食物会导致血磷升高,进而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骨骼健康等。研究发现,肾衰患者高磷饮食与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具体食物举例 动物内脏、坚果类(如花生、核桃等)、部分海鲜(如虾、蟹等)含磷量较高,肾衰患者需限制这类食物的摄入。 五、高嘌呤食物 (一)原因及影响 肾衰患者嘌呤代谢障碍,高嘌呤饮食会使血尿酸升高,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诱发痛风等疾病。临床中可见肾衰合并痛风的患者,往往与高嘌呤饮食有关。 (二)具体食物举例 动物内脏、浓肉汤、沙丁鱼等属于高嘌呤食物,肾衰患者应避免食用。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肾衰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上述食物的限制更为严格,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特殊的饮食方案,以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老年肾衰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食物的代谢能力更弱,更要严格遵循上述饮食禁忌,并且要关注其消化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来制作食物,确保饮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025-10-16 13:22:53 -
尿毒症发烧危险吗
尿毒症发烧危险性大,会加重病情进展,影响免疫功能,损害各个器官,儿童和老年尿毒症患者需特别关注,应重视及时就医处理以减少对身体损害。 一、加重病情进展 尿毒症患者本身肾功能严重受损,机体的代谢、免疫等功能都处于紊乱状态。当出现发烧时,会进一步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使得原本已经失衡的内环境更加不稳定。例如,发烧会导致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等,而尿毒症患者的心脏功能往往也受到影响,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加速尿毒症病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二、影响免疫功能 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为低下,发烧时,身体的免疫反应会被调动,但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缺陷,这种免疫反应可能无法有效抵御感染等情况。而且,发烧过程中机体的一些免疫细胞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使得患者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等。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又会反过来加重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各个器官的损害 对心血管系统:发烧引起的体温升高会使心脏做功增加,对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病变的尿毒症患者,如存在心肌病变、血管钙化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神经系统:持续的发烧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等情况。对于儿童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烧带来的神经系统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病情的稳定。 对消化系统:发烧时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尿毒症患者本身就存在营养状况不佳的问题,这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尿毒症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脆弱。尿毒症儿童发烧时,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可能更为剧烈,而且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同时,儿童的免疫功能较成人更弱,发烧带来的免疫功能紊乱等影响对儿童的危害更大,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控制发烧,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尿毒症患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就处于衰退状态,尿毒症又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损害。老年患者发烧时,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即使是中等程度的发烧也可能迅速引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恶化。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烧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更加困难,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总之,尿毒症患者发烧是比较危险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明确发烧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2025-10-16 1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