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展开
  • 尿素氮偏低是怎么得的

    尿素氮偏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摄入不足(长期节食、偏食等致蛋白质摄入少)、妊娠(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致尿素氮浓度相对降低)、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致合成尿素氮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某些肾功能不全早期或特殊阶段可出现尿素氮偏低)以及其他因素(大量饮水致血液稀释、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人营养吸收障碍等),不同人群因各自情况可能受影响。 一、营养摄入不足 原因分析:长期节食、偏食等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过少,而蛋白质是尿素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体内合成尿素氮的原料减少,可引起尿素氮偏低。例如,一些减肥人群过度控制饮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挑食、厌食,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也可能影响尿素氮水平。 人群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成年人可能因减肥、挑食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 二、妊娠 原因分析:女性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肝脏合成尿素氮的能力相对变化,使得尿素氮浓度相对降低。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较为明显。 人群特点:仅发生在妊娠女性群体中,随着妊娠进程有相应变化。 三、肝脏疾病 原因分析:当患有严重肝脏疾病时,如肝硬化等,肝脏合成尿素氮的功能减退。因为肝脏是参与尿素合成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尿素的合成过程,从而导致尿素氮偏低。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细胞功能受到破坏,尿素合成减少。 人群特点:有肝脏疾病病史或正在患肝脏疾病的人群,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 四、肾功能不全 原因分析:在某些肾功能不全的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可能出现尿素氮偏低的情况。另外,如果是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等特殊阶段,也可能出现尿素氮偏低。比如,慢性肾炎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人群特点:有肾脏疾病病史或肾脏功能检查异常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五、其他因素 原因分析:大量饮水后,血液被稀释,尿素氮浓度会降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等,患者机体处于消耗状态,蛋白质分解减少,也可能导致尿素氮偏低。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营养吸收障碍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尿素氮水平。 人群特点:大量饮水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均可能涉及。

    2025-10-16 12:42:01
  • 尿酸高是不是肾不好

    尿酸高不一定肾不好但肾不好可致尿酸高,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等调节尿酸水平,长期尿酸高会损害肾脏,尿酸高还与高嘌呤饮食、饮酒等有关,不同人群尿酸高影响不同,需综合多因素进行健康管理来控制尿酸水平。 肾脏在尿酸排泄中的作用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来调节尿酸的水平。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大量尿酸,随后肾小管会重吸收大部分尿酸,只有小部分尿酸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脏的这些功能出现障碍,比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者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分泌减少,都会使尿酸在体内潴留,引起血尿酸升高。 尿酸高对肾脏的影响 长期尿酸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尿酸盐结晶会在肾脏间质、肾小管等部位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酸相关性肾病,如间质性肾炎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尿酸高对肾脏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如果出现尿酸高,需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等特殊情况;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尿酸高对其肾脏的损害可能进展更快。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尿酸高的发生和对肾脏的影响也有其特点。而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长期高嘌呤饮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尿酸高对肾脏的不良影响风险更高。 尿酸高的其他相关因素及应对 除了肾脏问题,尿酸高还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高嘌呤饮食是常见原因之一,像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食物中嘌呤含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对于这类人群,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另外,饮酒也会影响尿酸代谢,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增加尿酸高的风险,所以有尿酸高问题的人应避免过量饮酒。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尿酸水平。比如,对于久坐不动的人群,应增加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尿酸的排泄,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关节损伤等问题。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也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因为肥胖是尿酸高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可以改善尿酸代谢情况。 总之,尿酸高和肾不好有一定关联,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同时尿酸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关注尿酸高与肾不好关系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来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2025-10-16 12:41:41
  • 尿蛋白加减号什么意思

    尿蛋白加减号(±)表示尿蛋白检测结果可疑,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病理性因素有肾脏疾病早期、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等,发现后需进一步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针对性排查原因,若为病理性需据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后续处理有差异。 生理性因素 年龄与性别: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因身体代谢等情况出现一过性尿蛋白±。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出现生理性的尿蛋白波动,这是因为身体内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肾脏对蛋白质的滤过和重吸收,一般这种情况去除诱因后尿蛋白可恢复正常。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加快,肾脏血流等情况改变,可能导致暂时的尿蛋白±;长时间高温环境作业、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引起生理性的尿蛋白波动。比如高强度运动后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尿蛋白±的情况,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可能就转为阴性了。 病理性因素 肾脏疾病早期:一些肾脏疾病在初期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尿蛋白改变,表现为±。例如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小球的滤过膜可能开始出现轻微损伤,但还未达到明显蛋白尿的程度,此时尿蛋白检测可能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病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肾脏发育问题等出现早期肾脏病变,成年人则可能因免疫因素、高血压等导致肾脏早期损伤。 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影响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出现异常,出现尿蛋白±;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好,也可能逐渐影响肾脏功能,引起尿蛋白的改变。 进一步检查与应对 当发现尿蛋白±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原因。首先可以复查尿常规,避免因检测误差等情况导致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还可以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地评估尿中蛋白质的排出量。对于不同人群要针对性检查,儿童需要检查肾功能、肾脏超声等,了解肾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成年人则需要考虑血糖、血压等指标的检测,排查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肾脏。如果经过进一步检查排除了生理性因素,考虑病理性因素,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不同病因的治疗方式不同,例如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抗炎、免疫抑制等治疗;糖尿病肾病则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等。同时,不同人群在后续处理上也有差异,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情况,成年人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基础疾病等。

    2025-10-16 12:41:22
  •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感染诱发,该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致肾炎,不同人群(儿童、成人)及不同生活方式、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人群感染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情况有别,儿童易感染且需关注水肿对生长发育影响,成人有基础疾病时要注意基础疾病与肾炎相互影响,拥挤环境人群易感染,曾感染过的人群再感染易发病。 1.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的机制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的前驱病史,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且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抗体水平常升高。 2.不同人群中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儿童:儿童相对更容易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且感染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可能与儿童自身的免疫发育等因素有关。儿童感染链球菌后,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就较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且儿童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更需要关注水肿等症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为水肿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物质吸收等情况。 成人:成人也可能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但相比儿童,成人的免疫系统相对更成熟稳定,但如果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等情况,感染后也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例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人,感染链球菌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基础疾病与肾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治疗肾炎的同时也要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人群,由于链球菌容易传播,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概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而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经常锻炼、居住环境通风良好等人群,感染链球菌的几率相对较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也相对降低。 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人群:曾经有过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如果再次感染该细菌,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会比没有感染病史的人群高。这类人群需要在链球菌感染初期就积极进行治疗,以减少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炎的风险。

    2025-10-16 12:41:21
  • 急性肾盂肾炎吧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多由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女性等易患,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可通过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需抗感染和对症支持,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方式及控制基础疾病预防。 一、急性肾盂肾炎的定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主要由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老年女性、免疫力低下者等。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8.5℃以上,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等。 其他: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或无明显发热。 2.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这是典型的膀胱刺激征表现,女性患者较为常见,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仅表现为哭闹、频繁排尿等。 腰痛:多为腰部胀痛或酸痛,肾区有叩击痛,这是由于肾脏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 三、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依据 1.症状表现:具有上述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管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儿童留取尿液时需注意避免污染。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儿童的血常规变化需结合其年龄特点综合判断。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对于儿童可能需要更谨慎留取标本并准确进行细菌培养。 四、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儿童用药需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 2.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和药物),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 五、急性肾盂肾炎的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 女性:注意会阴部清洁,尤其是性生活前后要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 儿童:要做好臀部及会阴部的清洁护理,避免粪便污染尿道。 2.生活方式 多饮水,勤排尿,不要憋尿,通过尿液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 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患肾盂肾炎的风险。

    2025-10-16 12:41: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