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病的诊治。展开
  • 吸烟对肾有危害吗

    吸烟对肾有诸多危害,可引发肾脏血管病变致肾血流减少,增加肾小球肾炎风险,提升慢性肾病进展风险,还会提高肾细胞癌发病几率,不同人群影响各有特点。 一、引发肾脏血管病变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导致肾血管痉挛、狭窄,使得肾脏的血流减少。例如,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患肾动脉硬化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肾动脉硬化会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等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青少年长期吸烟可能会在早期就对肾脏血管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而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就逐渐下降,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这种血管病变的进程。 二、增加肾小球肾炎风险 吸烟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容易诱发免疫性疾病,而肾小球肾炎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有临床研究显示,吸烟人群患肾小球肾炎的概率比不吸烟人群高。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和女性吸烟后都可能面临肾小球肾炎风险增加的情况,但由于不同性别在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在具体的发病机制和表现上会有一定不同。对于有吸烟史且本身有一些基础健康问题的人群,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吸烟会显著提高肾小球肾炎的发病风险。 三、提升慢性肾病进展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吸烟会加速病情的进展。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肾脏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例如,吸烟会导致肾脏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多,这些自由基会损伤肾脏细胞,促使肾脏纤维化进程加快。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慢性肾病患者,其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比不吸烟的慢性肾病患者要快得多。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吸烟者,不仅自身肾脏可能受到影响,还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肾脏发育等,增加胎儿未来患肾脏疾病的潜在风险。 四、提高肾细胞癌发病几率 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证实,吸烟是肾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肾细胞癌的可能性就越高。从年龄分布来看,各个年龄段的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患肾细胞癌的风险都有所升高,不过在年轻吸烟者中可能由于发病潜伏期等因素,发病时间相对较晚,但总体发病风险是增加的。对于有家族肾细胞癌病史的吸烟者,其患病风险会进一步叠加,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肾脏健康状况。

    2025-10-16 12:14:54
  • 口服黄连素后如何通过肾脏排出

    口服黄连素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全者因滤过率下降和分泌功能受损致排出减慢蓄积风险高需监测调整用药,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致排出效率低易蓄积需谨慎调整剂量观察,儿童肾脏未成熟排出慢且耐受性差需严格遵循儿科原则除非有明确指征评估后使用。 一、口服黄连素经肾脏排出的基本过程 口服黄连素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在肾脏内,首先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中的黄连素随血浆滤过进入原尿;接着通过肾小管分泌机制,黄连素可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等过程被分泌到肾小管腔中,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球滤过是基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有效滤过压等因素,将血液中分子量合适的物质滤入原尿;而肾小管分泌则是借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定转运蛋白等,将黄连素从血液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二、不同人群对黄连素肾脏排出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肾功能不全人群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肾小管分泌功能可能受损,这会导致黄连素经肾脏排出的速度减慢、排出量减少。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其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口服黄连素后,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会延长,可能增加药物蓄积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因此,肾功能不全者使用黄连素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二)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呈现生理性减退,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肾小管的分泌功能也会有所降低。这使得老年人口服黄连素后,药物经肾脏排出的效率较年轻人降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速度减慢,更容易出现药物蓄积的情况。所以,老年人使用黄连素时应谨慎,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三)儿童 儿童的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均不如成人完善。口服黄连素后,药物经肾脏排出的过程相对缓慢,且儿童对药物蓄积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儿科临床中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使用黄连素,除非有明确的临床指征且经过充分评估后才可考虑使用,以避免因肾脏排出功能不完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后果。

    2025-10-16 12:14:35
  • 尿24小时蛋白定量方法

    尿24小时蛋白定量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准备阶段需用清洁干燥带盖塑料容器并告知患者留取方法注意事项;收集过程要准确计时完整收集,婴幼儿需特殊处理;保存送检时要加防腐剂并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可冰箱保存但不超24小时,此方法可准确获取蛋白排泄量为肾疾诊断等提供依据,要考虑个体差异确保结果可靠。 准备阶段 容器准备:使用清洁、干燥的带盖塑料容器,容量通常为3000-4000ml左右,这样能满足24小时尿液收集的需求。 告知患者:向患者详细说明留取尿液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例如,告知患者从某一具体时间点开始,将尿液全部收集到容器中,直至次日同一时间点结束。 收集过程 准确计时:记录开始收集尿液的准确时间,从此时开始,患者将每次排出的尿液都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 完整收集:在24小时内,患者的所有尿液都要收集到该容器中,包括白天和夜间的尿液。对于婴幼儿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收集容器的妥善放置,避免尿液溢出。由于婴幼儿排尿次数多且量相对较少,可能需要使用专门的婴儿尿收集装置,并密切观察防止尿液遗漏。 保存与送检 添加防腐剂:如果需要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需要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如甲苯。甲苯的加入量一般为每100ml尿液加入0.5ml甲苯,其作用是防止尿液变质,保持尿液中成分的稳定。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尿液量相对较少,需要根据实际收集的尿液量准确计算防腐剂的添加量,以确保防腐效果。 及时送检:收集完24小时尿液后,应尽快将容器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一般要求在2小时内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及时送检,需要将容器放置在4℃左右的冰箱中保存,但保存时间也不宜超过24小时。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如患有肾脏疾病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更要注意尽快送检,以便医生能及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规范的尿24小时蛋白定量方法,可以准确获取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为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尿液收集和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

    2025-10-16 12:13:19
  • 尿素高怎么办

    尿素氮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发热、饮水不足等,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病理性原因包括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疾病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殊人群应及时咨询医生,定期复查。 尿素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尿素氮偏高可见于多种情况,如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以下是一些应对尿素氮偏高的建议。 一、生理性原因 1.高蛋白饮食 如果在检查前摄入了过多的蛋白质,如肉类、海鲜、奶制品等,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偏高。这种情况下,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几天后再复查即可。 2.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氮。这种情况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复查,尿素氮水平可能会恢复正常。 3.发热 发热时,身体的代谢率会增加,尿素氮的产生也会增多。这种情况下,积极治疗原发病,体温恢复正常后,尿素氮水平通常会下降。 4.饮水不足 如果身体缺水,会导致血液浓缩,尿素氮的浓度相对升高。这种情况下,多喝水,补充水分,尿素氮水平也会有所降低。 二、病理性原因 1.肾脏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等,会导致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从而使尿素氮潴留。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泌尿系统疾病 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尿素氮偏高。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尿素氮水平。 3.其他疾病 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尿素氮偏高。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是降低尿素氮的关键。 如果发现尿素氮偏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调整生活方式或去除诱因后,尿素氮水平会自行恢复。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尿素氮偏高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025-10-16 12:13:01
  • 尿酸1800多都一定是得了尿毒症了吗

    血尿酸1800多不一定是得尿毒症,血尿酸极度升高多见于痛风等病,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虽严重尿酸相关肾脏损害可能关联尿毒症,但血尿酸1800多非一定得尿毒症,需重视并查因控尿酸以保器官功能。 血尿酸的正常范围因性别等因素略有差异,一般男性血尿酸正常范围在150~416μmol/L,女性在89~357μmol/L,血尿酸1800多明显远高于正常范围,这种极度升高的血尿酸多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导致,常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尿酸生成增多的疾病,如Lesch-Nyhan综合征(罕见的伴神经系统表现的嘌呤代谢紊乱疾病)等,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痛风性关节炎)、肾脏损害(如尿酸性肾结石等)等,但这与尿毒症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尿毒症的相关情况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其发生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逐渐进展的结果,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主要表现为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各系统受累的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水肿等。诊断尿毒症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并结合相关临床表现等可诊断为尿毒症。 血尿酸极度升高与尿毒症的关联 虽然严重的尿酸相关肾脏损害,如尿酸性肾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到晚期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进而与尿毒症有一定关联,但不是说血尿酸1800多就一定是得了尿毒症。血尿酸极度升高导致的肾脏病变只是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进展至尿毒症的众多病因中的一种情况,而且从血尿酸1800多发展到尿毒症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肾脏病变逐渐进展的过程,不是血尿酸高就立刻会发展为尿毒症。 对于不同人群,比如本身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尿酸极度升高会加重肾脏损害的风险,这类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尿酸水平来延缓肾脏病变进展;对于没有基础肾脏疾病但血尿酸极度升高的人群,也需要积极查找原因并控制血尿酸,以避免出现肾脏等多器官的损害。总之,血尿酸1800多不是一定得了尿毒症,但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明确血尿酸极度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肾脏等器官功能。

    2025-10-16 12:12: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