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苗惊雷副主任医师(6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苗惊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脊柱及脊髓损伤研究、脊柱侧凸矫形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8年,年均主刀完成脊柱手术300余例。于2016年5月-2016年10月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of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UPMC)做访问学者,完成SpineSurgeryFellowship轮训。在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脊柱及脊髓损伤研究、脊柱侧凸矫形技术。参编3部医学专著,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SCI5篇。担任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展开
个人擅长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脊柱及脊髓损伤研究、脊柱侧凸矫形技术。展开
  • 急性骨髓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骨髓炎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头痛、肌肉痉挛等。 一、口渴:在急性骨髓炎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会有口渴的表现,同时可能伴有食欲缺乏,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脉搏加快的现象。这是因为身体处于异常状态下,代谢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二、头痛:发病初期可能导致患者全身不适,进而出现头痛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脑膜刺激症,表现为头痛以及伴随呕吐、恶心等情况。 三、肌肉痉挛:早期肌肉痉挛发作时,除了会引起局部疼痛,还可能导致小腿抽筋等状况。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持张性高热、寒战等表现。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必须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总之,急性骨髓炎早期的这些症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2025-04-11 12:00:55
  • 为什么会得腱鞘囊肿

    会得腱鞘囊肿主要和慢性损伤、滑膜液积聚、遗传因素、关节过度活动等相关。 1.慢性损伤 长时间重复使用某个关节或进行某种特定的手部动作,可能导致腱鞘反复受到刺激和损伤。这种慢性损伤会引起腱鞘的炎症反应,增加腱鞘囊肿的发生风险。 2.滑膜液积聚 腱鞘囊肿的形成与滑膜液的积聚有关。当腱鞘受损或炎症时,滑膜液可能会积聚在腱鞘内,形成一个囊状结构。 3.遗传因素 某些人可能存在遗传倾向,使他们更容易患上腱鞘囊肿。家族中有腱鞘囊肿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4.关节过度活动 过度使用关节或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导致腱鞘承受过度的压力和张力,增加腱鞘囊肿的形成机会。

    2025-04-11 11:58:11
  • 颈椎椎管狭窄怎么治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佩戴支具、手术治疗等。 1.休息 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或保持同一姿势。 2.物理治疗 可采用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方法,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能够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使用甲钴胺等药物,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佩戴支具 佩戴颈托可限制颈部活动,减轻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刺激症状。 5.手术治疗 可以通过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等方法,直接解除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主要用于椎管扩大减压,缓解神经受压。

    2025-04-11 11:56:34
  • 滑膜炎应该要注意什么

    得了滑膜炎后需要注意休息、康复训练、注意保暖、控制体重、定期复查等。 1.休息 在滑膜炎的急性发作期,需要尽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长时间站立。可以使用拐杖或轮椅等辅助工具,减轻关节负担。 2.康复训练 在滑膜炎恢复期间,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等。 3.注意保暖 滑膜炎患者在寒冷天气下,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 4.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导致滑膜炎加重。所以,要注意控制体重。 5.定期复查 滑膜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4-11 11:54:55
  • 腰椎软组织损伤怎么办

    腰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措施为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休息 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冰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可减少肿胀。 4.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下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5.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6.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可缓解疼痛,促进恢复。

    2025-04-11 11:53: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