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展开
  • 室内熏醋可以消杀流感病毒吗

    室内熏醋因空气中醋酸浓度远不足以达到杀灭流感病毒的要求无法有效消杀流感病毒,儿童呼吸道黏膜娇嫩熏醋易刺激引发不适,老年人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时熏醋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原有症状,所以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均不建议通过室内熏醋来消杀流感病毒。 一、室内熏醋无法有效消杀流感病毒的科学依据 流感病毒的灭活需要特定条件,通常涉及能够破坏病毒核酸或蛋白质结构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因素。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通过室内熏醋的方式,空气中醋酸的实际浓度远不足以达到杀灭流感病毒的要求。相关研究显示,要使醋酸对流感病毒产生消杀效果,需要极高的醋酸浓度,而日常室内熏醋时,醋酸在空气中的弥散浓度无法满足杀灭流感病毒的条件,因此仅靠室内熏醋不能实现对流感病毒的消杀。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及原因 儿童:儿童的呼吸道黏膜较为娇嫩,熏醋时产生的醋酸可能刺激儿童呼吸道,引发咳嗽、呼吸不适等症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呼吸道对刺激性物质的耐受能力较弱,所以室内熏醋这种方式不适合在有儿童的环境中采用,以免对儿童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若本身存在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室内熏醋产生的醋酸会进一步刺激其呼吸道,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从而加重原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影响病情稳定,因此老年人群体也不建议通过室内熏醋来消杀流感病毒。

    2025-08-15 12:05:18
  • 乙流最后阶段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乙流恢复阶段呼吸道症状逐渐减轻发热消退不再反复全身乏力逐步改善儿童需留意精神状态并保证休息营养成人有基础病要密切观察防复发需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 一、呼吸道症状逐渐减轻 乙流最后阶段呼吸道相关症状较急性期明显缓解,咳嗽频率降低、程度减轻,鼻塞、流涕症状也趋于好转,可能仍有少量清涕或轻微咳嗽,但已不影响日常活动,此阶段呼吸道黏膜炎症逐步消退,功能逐渐恢复。 二、发热消退且不再反复 发热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成人一般为36℃~37.3℃,儿童因年龄不同略有差异),且不再出现体温波动,表明体内病毒复制基本被控制,机体免疫反应趋向平稳。 三、全身乏力逐步改善 感染初期的全身乏力感明显减轻,体力开始恢复,能够进行轻度活动,但仍需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身体仍处于恢复阶段,过度活动可能导致体力再次透支。 四、特殊人群需关注的细节 儿童:需留意精神状态是否持续好转,若仍有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表现,需警惕是否出现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等,应及时就医评估;同时儿童体力恢复过程中要保证充足休息和合理营养摄入,促进身体全面康复。 成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等),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避免因乙流恢复阶段放松警惕而诱发基础疾病复发,仍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逐步增加活动量。

    2025-08-15 12:03:44
  • 体温低于35.5度的原因是什么

    低体温可由多种因素导致,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感染、退烧药过量或服影响体温调节药物、老年人调节功能衰退、新生儿中枢发育不完善、长时间饥饿营养不良等均可致体温低于35.5度。 一、环境因素导致体温低于35.5度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在寒冷冬季衣着过少、暴露于低温户外时间过长等,人体散热超过产热,从而使体温下降至低于35.5度。 二、疾病因素引发低体温 1.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进而易出现体温低于35.5度的情况。 2.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致使体温调控失衡,引发低体温。 三、药物因素导致低体温 某些退烧药过量使用,或服用了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可能干扰体温调节机制,使得体温下降至低于35.5度。 四、特殊人群特点与低体温 1.老年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若保暖措施不到位等,容易出现体温低于35.5度的状况。 2.新生儿: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若保暖不当,如包裹过薄、所处环境温度过低等,极易引发低体温。 五、其他因素导致低体温 长时间饥饿、营养不良等情况会使身体能量摄入不足,产热减少,也可能导致体温低于35.5度。

    2025-08-15 12:02:41
  • 刚睡醒量体温准吗

    刚睡醒量体温不太准确,因人体体温一天有波动,睡醒时身体生理状态处调整中,且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较准确测量可睡醒后安静休息10-15分钟再测,儿童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保证体温测量准确以了解健康状况。 体温波动的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睡醒时体温受影响可能更明显。儿童新陈代谢相对旺盛,睡醒后身体的变化对体温的影响相对成人更显著。比如婴儿,睡醒后身体活动增加等情况对体温的干扰较大,测量体温时需要更注意测量时间等因素来尽量保证准确性。 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前一晚睡眠质量不佳、熬夜等,睡醒后体温的波动可能更明显。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体温的正常节律,导致睡醒时测量体温可能不准确。 病史方面:有发热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睡醒时体温的变化可能更复杂。例如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体温调节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紊乱,睡醒时体温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基础状态下的体温情况。 所以,刚睡醒量体温相对不是最准确的测量时间点,若要较准确测量体温,可在睡醒后安静休息一段时间,比如休息10-15分钟后再测量,这样能减少身体活动等因素对体温的干扰,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基础体温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来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2025-08-15 12:01:29
  • 支原体肺炎的五个症状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可出现中等度或高热且体温可持续数周恢复后仍有咳嗽,部分患者有头痛与发热致脑血管扩张及炎症累及神经有关,患者常感乏力因感染后应激、能量消耗增加及炎症释放介质,少数患者有刺痛样胸痛且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是因累及胸膜致炎症牵拉。 一、发热 支原体肺炎常出现中等度热,也可表现为高热,体温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仍可能存在咳嗽症状,发热机制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有关。 二、咳嗽 初期多为干咳,之后可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可咳出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偶带血丝,这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后,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且炎症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刺激气道所致。 三、头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可能与发热引起脑血管扩张、炎症累及头部神经等因素有关,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头部血管扩张可引发头痛,而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若波及头部神经也会导致头痛。 四、乏力 患者常感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影响日常活动,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会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机体出现乏力表现。 五、胸痛 少数患者会出现胸痛,多为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是由于支原体感染累及胸膜,引发胸膜炎症,在咳嗽或深呼吸时胸膜受到牵拉,从而产生胸痛症状。

    2025-08-15 12:00: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