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展开
  • 气管炎严不严重

    气管炎严重程度不一,急性气管炎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1-2周可缓解,特殊人群或细菌感染未控致并发症时较严重;慢性气管炎缓解期影响小,急性发作期加重且可致肺功能下降等严重后果,儿童及老年患者、吸烟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病情更需关注,需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治疗。 一、急性气管炎 1.一般情况 多数急性气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较急,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等。一般来说,若能及时去除诱因,如避免继续接触刺激性气体等,病情多可在1-2周内缓解,这种情况相对不严重。例如,普通病毒性急性气管炎患者,通过休息、多饮水等一般处理,症状可逐渐消失。 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急性气管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急性气管炎时,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明显加重,导致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病情相对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病原体及病情发展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气管炎,如果感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气管炎,若未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可能向肺部扩散,导致肺炎,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就较为严重。 二、慢性气管炎 1.病情特点 慢性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情有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在缓解期,患者可能仅有轻微咳嗽、咳痰等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小,相对不严重。 但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症状会明显加重。长期的慢性气管炎会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如气道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等,进而引起肺功能下降。如果肺功能下降严重,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走路、上楼等都可能出现气喘,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能会引发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例如,长期慢性气管炎患者若肺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水肿、腹胀、肝大等。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慢性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儿童慢性气管炎可能更容易出现气道梗阻等严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而对于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其身体机能衰退,对病情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往往更为复杂和严重。 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加重病情。如果患者能够戒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反之,继续吸烟则会使病情不断加重,增加病情的严重性。 总之,气管炎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病情类型(急性或慢性)、有无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而异。一旦出现气管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5:50:17
  • 咳嗽时咳出血是什么病症

    咳嗽时咳血可能由呼吸系统的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伴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超两周等)、支气管扩张(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等)、肺癌(多见于中老年长期吸烟等、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等),心血管系统的左心衰竭(有基础心脏病史、伴呼吸困难等),其他的肺部血管炎(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伴皮肤瘀点瘀斑等)引起,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行胸部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不同人群据自身情况接受检查及诊疗如儿童慎选辐射检查、老年人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制定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病症 (一)肺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患者多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时咳血,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可见肺部结核病灶,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儿童感染结核可能与密切接触传染源等因素相关,需注意排查。 (二)支气管扩张 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部分患者可出现间断性咳血,胸部高分辨CT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见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改变。其发病可能与童年时期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儿童期的支气管扩张病因可能有特殊性,如先天性因素等。 (三)肺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或有职业暴露(如石棉接触)者,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间断少量咳血,可伴有消瘦、胸痛等症状,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病症 (一)左心衰竭 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病史,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除咳嗽、咳血外,常伴有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可引起咳血。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随年龄衰退,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三、其他可能病症 (一)肺部血管炎 如韦格纳肉芽肿等,可出现咳嗽、咳血,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自身抗体阳性等,胸部CT等检查可发现肺部病变。不同人群均可发病,但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及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变化。 (二)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咳嗽时咳血,此类患者常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贫血等其他表现,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罹患,儿童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需特别关注早期症状。 当出现咳嗽时咳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痰液检查、血液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接受相应检查及诊疗,如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检查项目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等影响,老年人则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来制定检查及治疗方案。

    2025-10-14 15:48:36
  • 甲流感咳嗽吃什么药

    甲流感可通过对症治疗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止咳祛痰)、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抑制病毒传播)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多饮水、保持空气湿润、充足休息)来应对,对症治疗药物有特定适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奥司他韦使用有时间及特殊人群调整要求,非药物干预需依自身情况调整。 一、对症治疗药物 (一)止咳祛痰药 1.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氨溴索对于甲流感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但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因为目前关于其在这些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证据有限。 2.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分解痰液中的黏蛋白分子,使痰液黏度降低。它适用于浓稠痰黏液过多的呼吸系统疾病,对甲流感导致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哮喘患者在使用时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痉挛,曾有相关研究显示部分哮喘患者使用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收缩情况。 二、抗病毒治疗相关药物 (一)奥司他韦 1.作用机制: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甲流感发病早期(通常建议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包括缓解咳嗽等症状。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孕妇使用奥司他韦时,要权衡利弊,因为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医生综合评估;老年人如果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也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因为奥司他韦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多饮水 多饮水可以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从而间接缓解咳嗽症状。对于甲流感咳嗽的患者,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但如果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二)保持空气湿润 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对于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空气都可能加重病情,所以更需要谨慎调整湿度。 (三)休息 充足的休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对抗甲流感病毒,促进病情恢复,对缓解咳嗽也有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休息需求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学龄儿童需要10-12小时;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2025-10-14 15:46:43
  • 高烧39℃不退是什么原因

    高烧39℃不退可能由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肝癌、肺癌等)及其他因素(环境因素、药物热)引起,出现高烧39℃不退需及时就医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儿童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老年人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等情况。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除高热外,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出现持续高热,还可能伴有寒战、皮肤感染灶等;还有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典型表现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等,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可明确病原菌。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细菌的常见部位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耳部感染等引发高热,成人则可能因肺部、泌尿系统等感染导致。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除高热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表现,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出现长期发热,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类风湿因子等相关检查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情况有差异,女性相对更易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患者可出现高热,同时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可确诊;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晚期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表现为持续低热或高热,还会有肿瘤相关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消耗症状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相关,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肺癌等发病风险,老年人患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人体散热困难可引起体温升高至39℃不退,比如在炎热夏季长时间处于户外且未采取避暑措施时;还有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若包裹过严过厚,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因为新生儿不能有效通过自身调节适应环境温度变化,需要合理包裹以维持体温稳定。 药物热: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发热反应,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在用药后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不退,停药后体温多可逐渐恢复正常,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等、抗癫痫药等,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发热需考虑药物热可能并及时就医评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药物热。 当出现高烧39℃不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对于老年人,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治。

    2025-10-14 15:45:10
  • 例假前经常感冒什么原因

    例假前女性易感冒与激素水平变化、精神心理因素、生理变化及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有关,特殊人群需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感冒严重或频繁应及时就医且勿盲目用药,儿童女性也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免疫力预防感冒。 一、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免疫系统 例假前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调节作用,例假前雌激素水平相对降低,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病毒等侵袭引发感冒。例如,有相关免疫学研究发现,雌激素缺乏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可能出现变化,导致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 二、精神心理因素影响 例假前女性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等。长期的精神心理应激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体内的一些激素分泌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因子的分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冒发生的几率。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女性,其体内的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生理变化导致抵抗力暂时下降 例假前女性身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身体的代谢等各方面机能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例如,子宫内膜开始脱落等生理过程会消耗一定能量,身体相对处于一种相对虚弱的状态,这就使得身体的抵抗力暂时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入侵而引发感冒。而且,部分女性在例假前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降低机体抵御感冒病毒的能力。 四、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如果例假前女性生活方式不健康,如过度劳累、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也会加重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从而易感冒。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饮食不均衡会使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锌等,而这些营养物质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乏时就容易引发感冒。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例假前经常感冒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如果感冒症状较严重或频繁发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但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尤其是在备孕或孕期等特殊时期更要谨慎。对于儿童女性(虽例假前感冒情况相对较少,但从健康角度考虑),虽然一般不会有例假前的激素波动影响,但也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2025-10-14 15:44: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