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展开
  • 新型肺炎是什么引起的

    新型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该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基因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别;来源推测为蝙蝠通过中间宿主传人类,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密切接触、气溶胶、接触污染物品,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有差异;致病机制是病毒S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侵入细胞复制增殖,引发免疫反应,过度免疫反应可致病理改变危及生命,不同人群免疫反应有差异。 来源推测: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已发现的可能中间宿主包括穿山甲、果子狸等。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都可能被感染,一般来说,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频繁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且不注意防护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病毒的致病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进而侵入细胞。病毒侵入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复制增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等,进而引起肺部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强烈,但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免疫反应和对疾病的耐受程度。

    2025-07-24 12:31:37
  • 肺褐色硬化是什么原因

    肺褐色硬化主要由慢性肺淤血引起,慢性左心衰竭致肺淤血,左心衰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长期肺淤血使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致肺质地变硬呈棕褐色,不同人群、生活方式及基础心脏病史等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 慢性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 当患者发生慢性左心衰竭时,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左心衰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心脏后负荷增加,容易逐渐发展为左心衰竭。在左心衰竭时,肺循环血液回流受阻,肺静脉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红细胞漏出到肺泡腔内。长期的肺淤血会使肺组织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 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由于长期的肺淤血,肺组织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刺激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壁增厚,肺质地变硬,同时因为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肺组织中,使肺组织呈现棕褐色,从而形成肺褐色硬化。这种情况在长期患有慢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而且随着病情的迁延,肺褐色硬化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在基础疾病基础上发展为慢性左心衰竭进而引起肺褐色硬化;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等,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但相对而言,肺褐色硬化的发生主要还是与基础的心脏疾病等因素相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发生慢性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最终发展为肺褐色硬化的可能性。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发生左心衰竭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心脏功能变化,预防肺褐色硬化的发生。

    2025-07-24 12:29:56
  • 禽流感症状

    禽流感患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但可能更重、进展更迅速,重症表现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肺炎相关表现及累及其他脏器的多脏器损害表现,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禽流感后有不同影响 禽流感患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主要包括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在呼吸道局部繁殖,引发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类似普通流感的早期表现,但禽流感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对更重,进展更迅速。例如,有研究数据显示,部分禽流感患者发病后2-3天病情可迅速加重,出现肺炎等更严重的表现。 重症表现 肺炎相关表现: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肺部并发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可出现双肺弥漫性浸润。例如,在一些禽流感重症病例中,胸部CT早期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进而可发展为实变影。 其他多脏器损害表现:病情严重时还可能累及其他脏器,如导致心肌损伤,出现心悸、心电图异常等;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惊厥等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禽流感可能对其生长发育等产生长期影响,因为儿童的脏器功能相对不完善,感染重症禽流感后恢复可能更缓慢,且更易出现并发症。老年人本身脏器功能减退,感染禽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的概率更大,预后相对更差。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感染禽流感后病情往往更难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及时干预。

    2025-07-24 12:28:09
  • 肺炎的症状及治疗

    肺炎症状因病原体、年龄等不同,常见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婴幼儿症状不典型;治疗包括抗感染(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分别用对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对症支持(发热处理、氧疗、止咳祛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特殊关注和处理。 肺炎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等。 病毒性肺炎: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可使用奥司他韦等,但不同病毒所需药物不同。 支原体肺炎: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处理:对于发热患者,需密切监测体温,若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婴幼儿可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散热,优先选择非药物方式降低体温,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退热。 氧疗:当患者存在缺氧表现,如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需要进行氧疗,可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纠正缺氧状态。 止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帮助排出痰液,改善通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肺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精神等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喂养时要注意避免呛奶。 老年人:老年人肺炎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发热不明显,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时要注意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肺炎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肺炎的治疗和预后,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不利于肺炎的恢复,需要在治疗肺炎的同时合理调控血糖。

    2025-07-24 12:26:32
  • 支气管炎输液治疗后需要吃什么药

    支气管炎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止咳祛痰类、平喘类等,使用时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按医生诊断建议选用,注意观察用药反应。抗生素类根据细菌感染情况由医生判定,止咳祛痰类中氨溴索促进排痰改善咳嗽,乙酰半胱氨酸降痰黏度,平喘类如氨茶碱需医生据病情判定且有心血管病史者用氨茶碱要关注心脏,儿童用药严格遵医嘱。 一、抗生素类药物 若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输液治疗后可能还会根据情况继续使用抗生素口服巩固疗效,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感染的细菌类型等由医生判定,不同年龄、病史等情况对药物选择有影响,比如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就不能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二、止咳祛痰类药物 1.氨溴索:可促进呼吸道内部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从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咳嗽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作用机制相同,但儿童使用需注意剂型等适配情况,有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关注是否会因痰液性状改变等出现不适。 2.乙酰半胱氨酸:能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使其易于咳出。在不同性别使用上无本质差异,但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防止诱发哮喘发作。 三、平喘类药物 如果患者存在气道痉挛等情况,可能会使用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定是否使用及剂量等),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使用氨茶碱等药物时要密切关注心脏情况,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等情况不同,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等。 在选择口服药物时,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既往病史等因素,严格按照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来选用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025-07-24 12:25: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