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慧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展开
  • 血糖高可以吃玉米吗

    血糖高可以吃玉米,但需注意量、烹饪方式和搭配。要控制食用量,选清蒸等简单烹饪方式,搭配蛋白质食物和富含膳食纤维蔬菜;糖尿病儿童要严格控量并监测血糖,老年人群要考虑牙齿和胃肠情况,牙齿不好煮软烂,观察消化情况。 一、玉米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玉米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70%左右,但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对血糖的上升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研究表明,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后,人体血糖的波动相对较小。例如,与精制谷物相比,食用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会有所降低。 二、血糖高人群食用玉米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的控制:血糖高的人食用玉米时要注意控制量。一般来说,可将玉米作为主食的替代品,比如用半根玉米(约100克左右)替换等量的精制米饭。因为即使玉米对血糖的影响相对缓和,但过量食用仍会导致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引起血糖升高。 烹饪方式的选择:应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简单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加糖等烹饪方法。油炸会增加玉米的脂肪含量,而加糖则会直接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例如,将玉米油炸后制成爆米花,其热量和对血糖的影响都会大大增加;如果在煮玉米时添加过多的糖,那就等同于在吃高糖食物,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搭配其他食物:食用玉米时可搭配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等,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这样可以进一步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例如,午餐时可以将半根玉米与100克左右的鸡胸肉和200克左右的绿叶蔬菜搭配食用,这样的搭配能够使营养更加均衡,且有助于稳定血糖。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儿童血糖高时吃玉米需要更加谨慎。要严格控制玉米的摄入量,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来精确计算。比如,对于6-12岁的糖尿病儿童,每次食用玉米的量不宜超过50克,同时要密切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血糖的控制要求更严格,不合理的食用玉米可能会影响其血糖稳定和生长发育。 老年血糖高人群:老年血糖高人群食用玉米时,要注意牙齿的咀嚼能力。如果老年人牙齿不好,可能需要将玉米煮得更软烂一些,方便咀嚼和消化。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玉米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如腹胀、腹痛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减少玉米的食用量或暂停食用。

    2025-10-11 12:01:04
  • 体检高尿酸血症严重吗

    高尿酸血症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从尿酸水平看,血尿酸越高、持续越久,相关并发症风险越高,其对关节可致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尿酸盐肾病,对心血管系统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对肾脏可形成尿酸性尿路结石,体检发现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对关节的影响 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时,过饱和的尿酸盐结晶易在关节及其周围沉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男性、有家族痛风史者等人群相对更易在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后等诱因下,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的剧烈疼痛、红肿、热痛,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反复发作,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会影响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灵活关节活动的人群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在肾脏间质沉积,可逐渐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肥胖的人群,高尿酸血症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的进程可能会加快。早期可能仅有夜尿增多等轻度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严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这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且治疗费用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尿酸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调节,如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干扰钠排泄等。对于本身有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问题的人群,高尿酸血症会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程度,增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等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尿酸水平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若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明显增加。尿酸盐结晶可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使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对肾脏的其他影响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盐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对于有脱水、长期卧床等情况的人群,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性尿路结石的风险更高,结石可能堵塞尿路,造成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反复的尿路感染还可能迁延不愈,影响肾脏功能恢复。 总之,体检发现高尿酸血症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的尿酸水平、有无相关临床表现及合并症等综合评估严重程度,并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必要时的药物干预等,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1 11:57:59
  • 怀孕血糖高可以吃土豆吗

    怀孕血糖高的孕妇可以吃土豆,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选择健康烹饪方式,还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结合整体饮食计划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安排,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每次食用量宜为100克-150克(生重),选煮、蒸等烹饪方式,食用后监测血糖,调整饮食结构控血糖。 一、土豆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土豆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矿物质(如钾等)等营养成分。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关键因素,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属于淀粉类,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影响血糖水平。不过,土豆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的上升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一般来说,每100克土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7克左右。 二、食用土豆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控制:怀孕血糖高的孕妇食用土豆要控制量,建议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以100克-150克(生重)为宜。可以将土豆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来替代部分精米白面等精制谷物,但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从而稳定血糖。例如,若吃了100克土豆,那么主食中的米饭或面条等的量就要适当减少50克左右。 烹饪方式选择: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会使土豆升糖指数升高的做法。建议采用煮、蒸等烹饪方式。煮土豆或蒸土豆能最大程度保留土豆的营养成分,且升糖相对较慢。而油炸后的土豆,其外皮形成的油脂层会阻碍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过程变得缓慢,但同时高温油炸会使土豆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并且油脂的摄入也不利于血糖高孕妇的健康,还会增加能量摄入,导致体重难以控制,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三、特殊人群(怀孕血糖高孕妇)的温馨提示 怀孕血糖高的孕妇在食用土豆时,还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不同个体对土豆的血糖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在食用土豆后1-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自身对土豆的血糖应答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饮食结构和控制血糖。同时,要结合整体的饮食计划和孕期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土豆的食用,确保孕期营养均衡的同时,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例如,如果孕妇在食用土豆后血糖明显升高,超过了孕期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一般孕期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则需要适当减少土豆的摄入量或者调整其他饮食搭配。

    2025-10-11 11:56:28
  • 甲减的脖子什么样

    甲减患者脖子有多种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致甲状腺增生肥大,可呈弥漫或结节性肿大;皮肤表现相关颈部改变,如黏液性水肿致颈部皮肤增厚、粗糙等;与基础代谢率降低相关的颈部整体状态,如颈部活动不灵活、整体状态松弛缺乏活力,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病因机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由于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在原发性甲减中较为常见,因为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反馈性引起TSH升高。 表现特点:甲状腺肿大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弥漫性肿大时,甲状腺均匀增大,表面光滑;结节性肿大则可触及甲状腺内有结节形成。肿大程度不一,轻度肿大时可能外观上不太明显,需要医生触诊才能发现;中度及重度肿大时,脖子会明显增粗,从外观上能看到颈部甲状腺区域隆起。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甲减患者甲状腺肿大可能影响颈部外观,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肿大可能对其心理等产生影响;成年甲减患者甲状腺肿大若较明显,会影响颈部美观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摄入碘缺乏等可能是导致甲减甲状腺肿大的因素之一,有甲减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甲状腺进一步肿大或复发肿大情况。 皮肤表现相关颈部改变 黏液性水肿:甲减患者由于代谢率降低,黏多糖在皮肤及组织间隙沉积,可引起黏液性水肿。颈部皮肤也可能受累,表现为颈部皮肤增厚、粗糙、弹性减退,皮肤颜色可呈苍黄色,且可能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在儿童甲减患者中,黏液性水肿可能导致颈部皮肤外观改变相对更明显,因为儿童皮肤较薄嫩,黏液性水肿更容易显现;成年女性甲减患者若出现黏液性水肿,颈部皮肤改变可能会影响日常着装等生活方面;有长期甲减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颈部黏液性水肿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与基础代谢率降低相关的颈部整体状态 颈部活动及外观整体状态:由于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可能会出现乏力等表现,颈部活动可能相对不灵活。从外观上看,整体颈部状态可能显得较为松弛、缺乏活力,与正常甲状腺功能人群颈部的灵活、有活力的状态不同。不同年龄人群体现不同,儿童甲减患者因乏力可能颈部活动较正常儿童少;成年甲减患者可能因乏力影响颈部的日常活动,如转头等动作相对缓慢;老年甲减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本身下降,加上甲减因素,颈部活动受限可能更明显,且颈部外观可能因肌肉松弛等因素显得更为松弛。

    2025-10-11 11:53:31
  • 甲亢能吃虾吗

    甲亢患者能否吃虾分情况,病情稳定可适量吃,未良好控制则不宜吃,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甲亢患者吃虾有相应注意事项,且吃虾宜选清蒸等清淡烹饪方式。 当甲亢患者通过规范治疗,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甲状腺功能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时,可以适量吃虾。虾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每100克虾约含18克左右的蛋白质,能够为甲亢患者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即使病情稳定,也建议每天食用虾的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甲亢病情未得到良好控制时 如果甲亢患者的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仍然明显升高,此时不建议吃虾。因为虾中虽然含碘量不是特别高,但甲亢患者本身甲状腺对碘的代谢存在异常,过多摄入含碘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甲状腺的负担,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一般来说,甲亢患者每日碘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0微克以内,而每100克虾的含碘量大约在23微克左右,如果病情未控时大量食用虾,就可能使每日碘摄入超过安全范围。 不同人群甲亢吃虾的注意事项 儿童甲亢患者 儿童甲亢患者在饮食上对于虾的摄入需要更加谨慎。如果儿童甲亢病情控制稳定,可以适量吃虾,但要严格控制量,并且要确保虾的烹饪方式清淡,避免添加过多的盐分、油、辛辣调料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均衡的营养,但甲亢时机体代谢旺盛,过多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需要考虑到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如果儿童甲亢病情未得到控制,则绝对不能吃虾,以免加重病情。 老年甲亢患者 老年甲亢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吃虾,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蒸、白灼等清淡的做法。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等情况,过多食用虾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老年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吃虾时要注意整体的饮食搭配,避免因为吃虾而导致血脂升高等情况加重基础疾病。如果老年甲亢患者病情未控制,同样不建议吃虾。 甲亢患者吃虾的烹饪方式选择 无论是病情稳定还是不稳定的甲亢患者,在吃虾时都建议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白灼、煮汤等。避免采用油炸、红烧等烹饪方式,因为油炸会使虾的脂肪含量增加,红烧会添加较多的调料,可能含有较高的盐分等,这些都不利于甲亢患者的病情控制和身体健康。例如清蒸虾,既能保留虾本身的营养成分,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油脂和调料而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2025-10-11 11:52: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