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展开
  • 老年人脑萎缩临死的前兆

    老年人脑萎缩临死前会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呼吸循环功能紊乱、肌张力异常及运动功能丧失、体温调节紊乱等情况,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会加重脑萎缩进展,家属需密切观察并给予舒适护理环境等,尊重其生命末期意愿,给予情感支持。 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呼吸方面: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异常。正常老年人呼吸频率相对稳定,约12-20次/分钟。临近临终时,可能出现呼吸浅快、深慢交替,甚至出现潮式呼吸等。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期,如此周而复始。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变化的感知及调节能力下降。 循环方面:血压波动明显,可能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正常老年人收缩压一般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而临终前兆时血压可能跌破正常范围,且心率也会发生改变,可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严重时心率不规则,这是因为脑萎缩累及心血管中枢相关结构,导致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失衡。 肌张力异常及运动功能丧失 肌张力方面:可能从正常的一定肌张力逐渐变为肌张力低下,表现为肢体松软,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支撑。正常老年人即使有脑萎缩,仍有一定的肌肉张力来维持肢体的基本姿势和运动。而临终时由于脑功能极度受损,对肌肉的神经调控消失,肌肉无法保持正常张力。 运动功能方面:原本可能有一定自主运动能力的老年人,会逐渐丧失运动功能,无法完成自主的肢体活动,如不能抬手、翻身等,这是因为脑内控制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细胞受损严重,使得运动指令无法正常下达和执行。 体温调节紊乱 老年人脑萎缩临死前可能出现体温调节紊乱,体温可偏离正常范围。正常老年人通过下丘脑等结构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临终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严重障碍,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或发热等情况。体温过低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调节机制完全失调,产热减少;发热则可能是由于脑萎缩导致机体免疫等功能进一步衰退,合并感染等因素,但体温调节中枢已无法正常调控体温在正常范围。 特殊人群(老年人)温馨提示 老年人本身多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重脑萎缩的进展,在临近临终前兆时,家属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的上述表现,给予舒适的护理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的呼吸循环等功能紊乱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疗人员,但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过度医疗操作,尊重老年人的生命末期意愿,在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因不当护理加重老年人的痛苦,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感受,给予情感支持。

    2025-10-11 12:13:25
  • 婴儿癫痫早期症状是什么

    婴儿癫痫早期在身体动作方面有抽搐、肢体姿势异常表现;意识及精神方面有短暂意识丧失、精神状态改变;皮肤及面色方面有面色改变、皮肤出汗异常,家长需冷静记录症状并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因婴儿癫痫不及时诊治会影响大脑发育。 一、身体动作方面的早期症状 (一)抽搐 婴儿癫痫早期可能出现局部肌肉的抽搐,比如面部某块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者某一肢体突然出现短暂的抽动,这种抽搐往往是无规律且难以自行控制的,可能是单处肌肉的抽动,也可能是多个部位肌肉相继出现抽搐情况,这是由于大脑异常放电影响了相应部位的神经控制导致肌肉异常收缩。 (二)肢体姿势异常 还可能表现为肢体呈现奇怪的姿势,例如婴儿的手臂突然僵硬地举起、弯曲,或者腿部出现异常的弯曲、伸直姿势等,这是因为大脑异常放电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传导,使得肌肉的收缩舒张失去正常协调,从而出现不符合日常状态的肢体姿势。 二、意识及精神方面的早期症状 (一)短暂意识丧失 部分婴儿癫痫早期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情况,表现为原本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中断,比如正在吃奶时突然停下,眼神变得呆滞,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弱,这种意识丧失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几秒钟就会恢复,但之后可能又会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这是大脑异常放电影响了意识相关脑区的功能。 (二)精神状态改变 婴儿可能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原本比较活泼的婴儿变得异常烦躁、哭闹不止,或者原本比较安静的婴儿突然出现过度兴奋等情况,这是因为癫痫发作的异常电活动影响了婴儿的神经递质平衡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导致精神状态发生异常变化。 三、皮肤及面色方面的早期症状 (一)面色改变 婴儿癫痫早期可能出现面色的改变,比如面色发白或者发红,这是由于癫痫发作时身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面部血液循环等出现变化,从而引起面色的异常改变。 (二)皮肤出汗异常 有的婴儿可能会出现皮肤出汗异常的情况,比如突然大量出汗或者出汗减少,这也是因为大脑异常放电波及到了自主神经调节的相关区域,使得汗腺的分泌功能出现紊乱。 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 婴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记录症状发生的时间、表现等情况,尽快带婴儿前往正规医院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脑电图等相关检查来明确是否为癫痫等情况。因为婴儿年龄小,身体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善,癫痫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婴儿的大脑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务必重视婴儿出现的异常表现,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1 12:07:28
  • 新生儿脑出血后多久能恢复正常

    新生儿脑出血后恢复正常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是否及时有效、个体差异(日龄、胎龄等)以及康复干预情况,从数周到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不等,具体由各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出血部位影响:若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非功能区的少量出血,神经组织的代偿能力可能使恢复相对较快。例如,某些额叶小量出血的新生儿,在经过积极治疗后,3-6个月可能逐渐接近正常状态。而如果出血位于丘脑等关键部位,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能因为对神经传导等功能的严重影响,恢复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且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等方面的障碍。 出血量影响:出血量小于10ml的新生儿脑出血,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在1-3个月内开始看到恢复迹象,部分可能在3-6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但出血量大于30ml的重度脑出血新生儿,恢复正常的概率极低,多数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肢体瘫痪等。 影响恢复的治疗因素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促进恢复。如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脑水肿等措施。如果能在脑出血后迅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例如,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对于减轻脑出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有帮助,从而可能让恢复进程加快。但如果治疗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严重影响恢复时间和预后。 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 新生儿的日龄、胎龄等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恢复。足月儿相对早产儿在神经发育等方面更成熟,恢复正常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发生脑出血后,由于其神经发育不完善,对脑出血的耐受性更差,恢复正常的时间会更长,而且出现后遗症的风险更高。例如,32周以下的早产儿发生脑出血,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干预,且即使经过康复治疗,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也低于足月儿。 康复干预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在新生儿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干预非常重要。康复干预包括早期的神经功能训练,如视觉、听觉刺激,肢体的被动运动等。如果能在脑出血后1-2个月内开始规范的康复干预,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正常的时间有积极作用。例如,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会在3-6个月内有明显改善,如果康复干预不及时或不规范,恢复时间会延长,甚至导致运动功能等永久受限。 总之,新生儿脑出血后恢复正常的时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从数周到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不等,具体情况需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病情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2025-10-11 12:05:52
  • 得了失眠恐惧症怎么办

    面对失眠恐惧症,应了解其本质和症状,寻求专业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运用放松技巧,调整心态,应对焦虑情绪,获得社会支持,保持耐心和坚持。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应咨询专业医生。 1.了解失眠恐惧症 首先,需要了解失眠恐惧症的本质和症状。这是一种焦虑障碍,患者对睡眠的过度担心和恐惧会导致他们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问题。明白这些症状的原因和机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它们。 2.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被失眠恐惧症困扰,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咨询心理医生、睡眠专家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士。他们可以评估你的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或综合治疗。 3.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缓解失眠恐惧症非常重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临近睡眠时间。 4.避免刺激性物质 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睡眠。避免在晚上吃过多或过少的食物,避免过度饮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5.放松技巧 学习和运用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可以帮助你减轻焦虑和放松身心,从而改善睡眠。 6.心理调适 面对失眠恐惧症,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睡眠问题,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培养积极的心态。 7.应对焦虑情绪 学会应对焦虑情绪是克服失眠恐惧症的关键。可以通过深呼吸、正面思考、积极的自我对话等方法来减轻焦虑感。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或心理治疗。 8.社会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你的困扰,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参加支持小组或与其他失眠患者交流经验,可以让你感到不再孤单,同时也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启示。 9.耐心和坚持 要记住,克服失眠恐惧症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期望在一夜之间看到明显的改善。坚持采取上述措施,并相信自己能够逐渐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在应对失眠恐惧症时需要特别注意。他们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保健提供者,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得了失眠恐惧症并不可怕,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逐渐改善睡眠质量并缓解症状。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10-11 12:04:02
  • 脑梗的原因都有什么

    脑梗的发生与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相关。血管壁病变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原因且受高血压等因素加速,动脉炎由感染或自身免疫病引发;心脏病里心房颤动等易致血栓脱落引发脑梗,血流动力学改变中血压异常波动影响脑血流灌注;血液成分改变如黏稠度增加等易形成血栓,血液流变学改变也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梗风险。 动脉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发动脉炎。如感染性动脉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直接侵袭动脉壁,导致动脉炎症、狭窄或闭塞。自身免疫性动脉炎,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动脉,引起血管炎症病变,从而增加脑梗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自身免疫性动脉炎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更易出现。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脏病: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引发脑梗的心脏疾病因素。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异常,血液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时,就会堵塞血管引发脑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也可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排血及血流状态,增加脑梗风险,各年龄段心脏病患者均需警惕脑梗发生,尤其是老年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衰退更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异常。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的异常波动可影响脑部血流灌注。血压过低时,脑部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血压过高时,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甚至引起血管破裂等,但相对而言,血压过低引发脑梗更为常见于一些有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的人群,比如严重脱水、大量失血后血压降低,或者某些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压骤降的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人群都可能因血压异常波动面临脑梗风险。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导致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引发脑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高凝状态的人群,如患有易栓症等疾病,血液凝固性增加,也容易形成血栓。妊娠、产后等特殊时期女性血液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增加脑梗风险,不同血液成分异常的人群发病年龄等有差异,红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高凝状态人群则因基础疾病不同年龄分布不一。 血液流变学改变:某些血液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影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状态。比如患有骨髓增殖性肿瘤等疾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进而增加脑梗发生可能性,这类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重视对脑梗的预防。

    2025-10-11 12:01: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