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展开
  • 脑梗和脑中风是一个病吗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发病较缓,症状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发病急,症状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不同类型表现不同,老年人、男性、有基础疾病、有家族史者易发病,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定义与成因: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还有心源性栓塞等,如心房颤动时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阻塞脑血管。 发病特点:发病相对较缓慢,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逐渐达到高峰。常见症状有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不同血管供应区域的脑梗会有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可能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 出血性脑卒中 定义与成因: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压波动时易导致血管破裂;脑血管畸形也是原因之一,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 发病特点:发病较急,症状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常见症状有突发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出血部位不同症状有所差异,如基底节区出血可能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同时颅内压增高表现较为明显。 从年龄方面看,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率高,更易发生脑中风相关疾病;性别上,男性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生活方式上如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风险;有脑中风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也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高血压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规律服药;有房颤的患者要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等。

    2025-09-30 10:06:31
  • 经常头晕是怎么回事

    经常头晕可能由低血压、贫血、低血糖、耳部问题、药物副作用、颈椎病、神经系统问题、心脏问题、焦虑或压力等多种原因引起,如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1.低血压:低血压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建议增加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 2.贫血:贫血会影响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包括大脑。多吃富含铁、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和豆类。 3.低血糖:饥饿、过度运动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引起头晕。按时进食,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或饼干。 4.耳部问题:耳部感染、耳石症或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可能影响平衡感,导致头晕。如果伴有听力问题、耳鸣或耳塞,应及时就医。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可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6.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7.神经系统问题:如中风、脑瘤或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头晕。如果头晕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应立即就医。 8.心脏问题: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梗死等心脏问题也可能导致头晕。如果伴有胸痛、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9.焦虑或压力: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或压力可能引发头晕。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适度运动。 10.其他原因:头晕还可能与内耳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怀孕等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头晕可能是严重疾病的症状之一,如果头晕频繁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失去意识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有助于预防头晕的发生。如果对头晕问题有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诊断。

    2025-09-30 10:05:45
  • 小脑萎缩隔代遗传吗

    小脑萎缩部分类型存在隔代遗传可能,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家族史者可进行遗传咨询,有生育计划夫妇可做基因检测等,孕期可产前诊断,健康生活方式可助预防延缓,患者需及时就医对症支持治疗及定期评估调整方案。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基因的传递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中,致病基因的传递是随机的,虽然父母一代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可能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中部分个体可能在较晚的时期才表现出相关症状,从而呈现出隔代遗传的表象。 对于有小脑萎缩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存在可能隔代遗传情况的家族,建议进行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了解家族中疾病的遗传模式、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等情况。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夫妇,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评估胎儿患小脑萎缩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孕期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等手段来辅助判断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在生活方式方面,即使有遗传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帮助。例如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优质蛋白质等;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毒物、重金属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已经出现小脑萎缩相关症状的患者,无论是何种遗传方式导致,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影响平衡时,可进行康复训练来改善平衡能力;对于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同时,密切关注病情的进展,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脑萎缩部分类型存在隔代遗传的可能性,对于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重视遗传咨询和相关检查,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2025-09-30 10:04:42
  • 脑膜炎是会遗传吗

    脑膜炎多数情况下不具有遗传性,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其他病原体感染致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脑膜炎等)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脑膜炎,由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致脑膜炎症),儿童患脑膜炎与免疫系统不完善相关,成人多与自身健康状况、接触病原体机会等有关,儿童要增强体质、避免接触感染源,成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一、脑膜炎的常见病因及分类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细菌侵入脑膜引发炎症反应,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并非由遗传物质异常导致。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病毒经呼吸道或肠道等侵入人体后,累及脑膜致病,传播方式与遗传无关。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感染后血行播散至脑膜所致,也不存在遗传物质传递导致发病的情况。 2.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脑膜炎,是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脑膜组织引起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调节异常有关,而非遗传因素决定。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侵袭引发脑膜炎。如果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但这并不直接导致儿童患脑膜炎,只是儿童在同样的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患自身免疫性脑膜炎的风险可能相对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的人群稍高,但也不是必然遗传患病。 2.成人:成人患脑膜炎多与自身的健康状况、接触病原体的机会等有关,若本身没有导致遗传易患脑膜炎的基因缺陷等情况,一般不会因为遗传因素患病,主要是注意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降低感染风险。 总体而言,脑膜炎主要是由感染等外源性因素或自身免疫等非遗传因素引起,通常不具有遗传性,但不同人群在面对脑膜炎相关风险时,可通过不同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几率,如儿童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接触感染源,成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2025-09-30 10:04:07
  • 治疗痫病的方法有哪些

    痫病治疗包括依据发作类型选相应抗癫痫药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初始多单药治疗无效可合理联合用药儿童女性需特殊考量,手术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痫病经评估选切除性手术术前需详细检查术后密切随访,神经调控如迷走神经刺激术适用于药物难治性部分性发作儿童需考虑生长发育情况,生活方式要保持规律作息避不良习惯定期复诊特殊人群加强护理妊娠需谨慎权衡抗癫痫药物对胎儿影响及痫病发作风险。 一、药物治疗 根据痫病发作类型选择相应抗癫痫药物,如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全面性发作可选用丙戊酸钠等。需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初始多采用单药治疗,若单药无效可考虑合理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需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对于儿童患者,需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药物,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女性患者需关注月经周期对痫病发作的影响,经期可能需调整用药方案。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痫病,通过评估确定致痫灶后,可采用切除性手术(如致痫灶切除术)等方式。但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需经专业评估后确定是否适合手术,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脑电图、影像学等检查以精准定位致痫灶,术后仍需密切随访观察痫病控制情况及可能出现的手术相关并发症。 三、神经调控治疗 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等。迷走神经刺激术适用于药物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痫病患者,通过植入式装置刺激迷走神经来调节脑电活动,减少痫病发作频率。该治疗方式对儿童患者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对装置的影响,需定期评估装置功能及患者反应。 四、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睡眠不足诱发痫病发作;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可能诱发痫病的活动。对于有病史的患者,需定期复诊,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重日常护理,保证其生活环境安全,减少意外发生风险;女性患者除关注经期外,妊娠期间痫病管理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痫病发作对胎儿的风险。

    2025-09-30 10:02: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