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各类头痛、眩晕综合治疗;颈椎、周围神经疾病;躯体化障碍;脱髓鞘疾病等。展开
  •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脑动脉血管壁出现粥样斑块沉积的疾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会致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脑供血,斑块破裂可致脑梗死,需控制危险因素延缓进展,儿童特殊人群也需关注血管健康及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当动脉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脑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如果斑块破裂,还可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患有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虽然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家族遗传等特殊病史,也需要关注血管健康相关因素,但儿童时期主要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来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

    2025-09-30 09:12:32
  • 癫痫病属于精神病吗

    癫痫病不属于精神病,二者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均不同,癫痫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慢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发作癫痫发作,靠病史询问、脑电图诊断,治疗依类型选抗癫痫药物等;精神病是大脑功能失调致精神活动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异常,靠临床精神检查等诊断。 在诊断方面,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可发现癫痫样放电等异常脑电活动)等。精神病的诊断则主要依据临床精神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癫痫患者,治疗上主要根据癫痫的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等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对于女性癫痫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抗癫痫药物对妊娠等的影响等。 总之,癫痫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的两类疾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

    2025-09-30 09:11:58
  • 脑梗塞吃药要吃多久

    脑梗塞吃药时长综合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等多因素确定,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常需长期用,高龄、女性、有其他基础病患者用药各有考量,有基础病者需兼顾基础病用药时长。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在用药时长和药物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女性患者在用药时也需要关注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的影响,孕期一般不建议随意服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哺乳期用药也需要权衡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在服用相关治疗脑梗塞药物的同时,还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其用药时长也会因基础疾病的控制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从而间接影响脑梗塞的二级预防用药时长等情况。

    2025-09-30 09:11:21
  • 脑梗一天抽个三颗五颗的烟行吗

    脑梗患者无论吸烟量多少都应严格戒烟,同时还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脑梗患者都需坚决戒烟并改善生活方式以维护健康、降低复发等风险。 特殊人群如老年脑梗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吸烟带来的血管损伤等不良影响更为明显,更需要坚决戒烟以维护血管健康,降低脑梗复发等风险;年轻脑梗患者同样不能因为年龄小就忽视吸烟的危害,要认识到吸烟对自身健康的长期不良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戒烟,改善生活方式,促进病情稳定和康复。

    2025-09-30 09:10:10
  • 帕金森病的症状早期

    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约70%患者首发,频率4-6Hz)、肌强直(有铅管样和齿轮样,致运动迟缓等)、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少,有手指精细动作、全身、面部、言语、书写等表现)、姿势平衡障碍(早期走路摆臂小、步伐小慢,呈慌张步态,是跌倒主要原因);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早期嗅觉减退等)、睡眠障碍(入睡难等,与多因素有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障碍(早期抑郁,后期焦虑、认知障碍、痴呆等)。 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同时增高,如被动运动关节时可感觉均匀一致的阻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若患者同时伴有震颤,则被动运动时可感觉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可导致患者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翻身等动作变得困难。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可出现手指精细动作迟缓,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困难;逐渐发展为全身运动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讲话语速减慢,语音低沉单调;书写字体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等。运动迟缓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基底节区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早期,患者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双侧病变时步伐变小变慢,行走时呈慌张步态,即起步困难,一旦起步,身体前倾,步伐越走越快,难以止步。姿势平衡障碍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在转身、从座椅上起立等动作时也会出现平衡问题。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常见的有嗅觉减退或丧失,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存在嗅觉减退,这可能是由于嗅觉神经细胞受到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影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疼痛,如肩颈部、四肢疼痛等,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等有关。此外,还可能出现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睡眠障碍:较为常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疾病本身导致的身体不适以及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例如,夜间肌强直、震颤等运动症状可能会干扰患者睡眠,而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约50%~6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便秘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生活舒适度。还可出现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这与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这是由于自主神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导致。 精神障碍:早期可出现抑郁,约40%~5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焦虑、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等精神症状,其中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等方面的减退,痴呆的发生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也较高,尤其是中晚期患者。

    2025-09-26 13:51: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