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宝宝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

    宝宝大便绿色原因分正常与异常情况,正常时母乳喂养因妈妈食含叶绿素食物、配方奶含铁未全吸收可致;异常有腹部受凉致胃肠蠕动快、消化不良致食物消化不充分、肠道感染等;需观察宝宝一般状况,依不同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如腹部受凉保暖、消化不良调整喂养等,肠道感染及时就医。 一、正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母乳喂养的宝宝 当宝宝处于正常的母乳喂养阶段时,若妈妈的饮食中摄入了较多绿色蔬菜等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宝宝的大便可能会呈现绿色。因为母乳中的成分会受到妈妈饮食的影响,叶绿素经过宝宝消化吸收后,可能会导致大便颜色偏绿,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影响宝宝的健康,宝宝精神状态通常良好,吃奶、睡眠等也无异常。 (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部分配方奶中含有铁元素,宝宝无法完全吸收这些铁元素时,铁元素在肠道内经过氧化作用,就可能使大便呈现绿色。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大便绿色一般也是正常情况。 二、异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腹部受凉 宝宝腹部着凉后,胃肠道蠕动会加快,影响了消化功能。肠道蠕动过快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还未来得及充分转化就被排出体外,从而使大便呈绿色。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会伴有腹痛、哭闹等表现,需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些温水,观察大便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二)消化不良 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或吃奶过急,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消化不充分,也可能导致大便绿色。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腹胀、吐奶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进食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也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三)肠道感染 当宝宝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也会出现大便绿色的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宝宝除了大便绿色外,还可能有频繁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原因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针对宝宝大便绿色的观察与应对 (一)观察宝宝一般状况 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以及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如果宝宝精神好、食欲正常、体温无异常,单纯大便绿色且次数不多,可能是正常情况;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差、发热、腹泻次数频繁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措施 对于腹部受凉导致大便绿色的宝宝,注意加强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等保护腹部。对于消化不良的宝宝,调整喂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用药)。如果是肠道感染引起的,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宝宝大便绿色有多种原因,家长要仔细观察宝宝的整体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5-10-11 12:55:35
  • 宝宝长牙会发烧到几度

    宝宝长牙发烧通常为低热(37.5℃-38.5℃),少数有中热(38.5℃以上),受年龄、个体体质等因素影响,还可能伴牙龈红肿、流口水多、爱咬东西等,低热可物理降温,超38.5℃且精神差要就医,还需保持口腔清洁,其情况因个体而异,家长要密切观察护理。 低热情况 原因:宝宝乳牙萌出时,牙龈会有肿胀等不适,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导致体温轻度升高。这是因为牙齿突破牙龈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到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有一定的反应,但这种反应相对较温和,所以体温多处于低热范围。 对宝宝的影响:一般来说,低热对宝宝的机体功能影响不大,宝宝可能只是有轻微的烦躁、吃奶稍差等表现,但整体精神状态通常还比较好。 中热情况 原因:个别宝宝对牙齿萌出导致的局部刺激反应相对强烈一些,身体的应激反应会使体温升高更明显,达到中热范围。不过这种情况相对低热来说占比要少。 对宝宝的影响: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精神状态稍差等情况,这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以及整体状态。 与宝宝长牙发烧相关的其他情况 个体差异影响 年龄因素:不同月龄的宝宝长牙时发烧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月龄较小的宝宝长牙时,身体各方面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的波动,但通常也多以低热为主;而月龄稍大一些的宝宝,身体调节能力相对增强,出现中热等情况的比例可能会相对低一些,但个体差异还是很大。 个体体质因素:有些宝宝体质相对敏感,长牙时更容易出现体温的变化;而有些宝宝体质相对稳定,长牙时体温波动可能就不明显。比如有的宝宝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在牙齿萌出刺激下,体温升高的概率和幅度可能相对大一些。 伴随症状及处理建议 伴随症状:宝宝长牙发烧时,除了体温变化外,还可能伴有牙龈红肿、流口水增多、喜欢咬东西等表现。牙龈红肿是因为牙齿要突破牙龈,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流口水增多是由于牙齿萌出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喜欢咬东西是因为牙龈不适,通过咬东西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龈的不适感。 处理建议:对于低热的宝宝,首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帮助降温。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左右,给宝宝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利于散热。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但要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随意使用退热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在宝宝长牙期间,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预防感染等情况发生。 总之,宝宝长牙发烧一般多为低热,少数可能出现中热,具体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和整体状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2025-10-11 12:54:51
  • 半个月的婴儿吐奶怎么回事

    半个月婴儿吐奶有生理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与解剖结构、食量及喂养方式有关,病理因素涉及胃肠道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应对护理包括喂养后拍嗝、体位调整,要观察吐奶情况,异常及时就医,且婴儿病情变化快,家长需重视并遵安全护理原则。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吐奶 (一)解剖结构特点 半个月的婴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为松弛,而胃呈水平位,容量较小,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婴儿容易出现吐奶现象。例如,食管下括约肌不能很好地限制胃内容物反流,水平位的胃容易让奶液反流回食管,从而导致吐奶。 (二)食量与喂养方式 1.食量方面:婴儿胃容量小,如果一次喂养量过多,超过了胃的容纳能力,就容易引起吐奶。比如,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婴儿吃得越多越好,过度喂养就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2.喂养方式:喂养时如果婴儿吞咽了过多空气,如喂奶姿势不正确,让婴儿吸入大量空气,喂奶后又没有及时拍嗝,空气在胃内积聚,占据一定空间,也会促使奶液反流引起吐奶。 二、病理因素导致的吐奶 (一)胃肠道疾病 1.先天性幽门肥厚: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吐奶,且呈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不含胆汁。由于幽门肌肥厚,阻碍胃内容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导致奶液积聚后反流吐出。 2.胃肠感染:如果婴儿感染了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胃肠炎症,也会出现吐奶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泻、发热等表现。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婴儿常先出现吐奶,随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二)其他系统疾病 1.颅内压增高:如婴儿患有脑膜炎、颅内出血等疾病时,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喷射性吐奶,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前囟饱满等表现。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的。 2.感染性疾病:婴儿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可能会出现吐奶情况,同时伴有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是由于感染导致身体不适,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的。 三、应对与护理措施 (一)喂养后的护理 1.拍嗝:喂奶后将婴儿竖抱,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一般拍嗝3-5分钟,可减少吐奶发生。 2.体位调整:喂奶后不要立即让婴儿平卧,可将婴儿上半身抬高15-30度,保持右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奶液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反流。 (二)观察与就医 1.观察吐奶情况:密切观察婴儿吐奶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如果吐奶频繁,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物质、血性物质,或者伴有精神差、发热、腹胀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半个月的婴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果出现吐奶异常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摇晃婴儿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1 12:53:57
  • 怎么自测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查看一般状况及进行胸部检查来初步判断,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异常,一般状况可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胸部检查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等,怀疑小儿肺炎应尽快就医,因其病情变化快,延误治疗可致严重并发症,婴幼儿病情发展更迅速需密切关注。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发热 小儿肺炎时体温可升高,多为发热,也有部分患儿体温不升,尤其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婴儿。一般来说,感染引发的肺炎常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二)咳嗽 咳嗽是小儿肺炎常见症状之一,早期可能是刺激性干咳,随后会有咳痰。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刺激呼吸道感受器产生咳嗽反射。婴儿肺炎时咳嗽可能不典型,表现为口吐泡沫,这是因为婴儿不会有效咳痰,分泌物在口腔聚集后吐出类似泡沫状。 (三)呼吸异常 观察呼吸频率,正常婴幼儿呼吸频率在25-30次/分钟左右,若肺炎患儿呼吸频率增快,达到2个月以下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钟,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三凹征),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机体缺氧,需要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通气不足,而三凹征是呼吸肌用力呼吸的表现。 二、查看一般状况 (一)精神状态 肺炎患儿常表现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这是因为机体缺氧以及感染毒素的影响,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而正常小儿精神状态较好,能正常玩耍、活动。 (二)饮食情况 小儿肺炎时往往食欲减退,不愿进食,这与发热、咳嗽导致的身体不适以及胃肠道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有关。而健康小儿一般饮食正常,能保持较好的进食量。 三、进行胸部检查(辅助方法) 家长可以在安静状态下,将耳朵贴近小儿胸部听诊,肺炎患儿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这是诊断小儿肺炎的重要体征之一,是因为炎症导致肺泡和支气管内有渗出物,气体通过时产生湿啰音。但此方法需要一定的听诊技巧,对于非专业人员可能较难准确判断,若怀疑小儿肺炎,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胸部听诊及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等,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有片状阴影等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能更明确诊断小儿肺炎。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只是初步判断小儿是否可能患有肺炎的方法,一旦怀疑小儿可能有肺炎,应尽快带小儿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因为小儿肺炎病情变化较快,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因为他们病情发展相对更迅速,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2025-10-11 12:52:57
  • 宝宝一只眼睛眼屎特别多怎么回事

    宝宝一只眼睛眼屎特别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性结膜炎(细菌性、病毒性)、非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鼻泪管堵塞、倒睫、眼部异物以及全身疾病相关眼部表现等。家长需及时轻柔擦拭眼屎,若情况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眼部清洁卫生等。 一、结膜炎 1.感染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宝宝一只眼睛眼屎特别多可能是细菌性结膜炎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等。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细菌可能感染,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呈脓性,眼屎多且黏稠,可黏住眼睑。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幼儿,与宝宝眼部卫生不佳、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 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感染也可导致,如腺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除了眼屎多,还可能伴有眼睛发红、流泪等症状,具有一定传染性,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传播,年龄较小的宝宝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侵袭。 2.非感染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如果宝宝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除了眼屎多,还会有眼睛瘙痒、结膜充血等表现,宝宝可能会频繁揉眼,这种情况在过敏体质的宝宝中更易出现,与宝宝接触过敏原的环境因素相关。 二、鼻泪管堵塞 1.原因及表现 宝宝的鼻泪管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堵塞情况,鼻泪管堵塞会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眼屎增多。多见于新生儿,随着宝宝生长发育,部分鼻泪管堵塞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可能持续存在。这种情况一般单眼发病,眼屎多为黏性或半脓性,按压内眼角处可能有分泌物溢出。 三、倒睫 1.发生机制与表现 倒睫是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眼球引起不适,导致眼屎增多。多见于比较胖的宝宝,由于脸部脂肪较多,挤压眼睑,容易使睫毛向内生长。宝宝会出现眼睛不适、频繁眨眼、眼屎多等表现,长期倒睫可能会损伤角膜,需要及时关注。 四、其他情况 1.眼部异物 如果宝宝眼睛进入了异物,如小颗粒灰尘等,也会刺激眼睛产生较多眼屎,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揉眼、眼睛发红等表现,这种情况在宝宝玩耍时接触到异物的场景中易发生,需要仔细检查宝宝眼部是否有异物存在。 2.全身疾病相关眼部表现 某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一只眼睛眼屎多,如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多由母亲产道感染淋球菌引起,除了眼屎多,病情发展快,可出现眼睑肿胀等表现,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需要重视,因为可能提示严重的感染情况。 当发现宝宝一只眼睛眼屎特别多时,家长应及时用干净的棉签或纱布轻轻擦拭眼屎,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眼部。如果眼屎多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眼睛红肿、宝宝哭闹不止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眼部清洁卫生,避免让宝宝用手揉眼,尽量减少宝宝接触过敏原等可能的刺激因素。

    2025-10-11 12:51: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