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婴儿摔到头立马呕吐怎么办

    宝宝摔到头后要立即观察状态,包括意识和呕吐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就医做头颅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婴儿有其特殊注意事项,如颅骨未完全骨化、要避免危险环境、有既往病史需更重视等,需按步骤处理并及时就医评估。 观察呕吐情况: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如果是频繁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含有血丝,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或颅脑损伤导致的应激性反应。另外,观察呕吐时有无抽搐伴随,若呕吐同时伴有肢体抽搐,也需紧急就医,这可能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癫痫样发作。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婴儿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婴儿的气道相对狭窄,呕吐物容易堵塞气道导致严重后果。侧卧可以利用重力让呕吐物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窒息危及生命。 及时就医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一般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情况。婴儿摔到头后呕吐,很可能存在颅内损伤,头颅CT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结构的改变。通常在受伤后应尽快安排CT检查,因为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病变可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对婴儿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包括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例如检查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肢体活动是否对称等。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如瞳孔异常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影响了动眼神经,肢体活动不对称可能提示有颅内出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受压。 特殊人群(婴儿)的特别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儿的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脑组织相对娇嫩,对头部外伤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婴儿摔到头后出现呕吐等情况,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就医评估。因为婴儿的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神经系统,一旦发生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生活方式影响:平时应尽量避免婴儿处于可能摔到头的危险环境,如高处、床边等。家长在照顾婴儿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发生了摔落事件,要按照上述步骤迅速处理并及时就医。 病史情况:如果婴儿既往有颅脑相关疾病史,如先天性脑积水等,那么摔到头后出现呕吐等情况更要重视,因为原有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更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排除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以及新的颅脑损伤的可能。

    2025-10-11 11:19:41
  • 婴儿头皮长痱子怎么办

    婴儿头皮长痱子需多方面护理,要保持头皮清洁干爽,每天用温水轻柔清洗,用合适方法擦干;穿着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按需增减;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并通风;勤剪指甲防搔抓,严重时及时就医。 擦干方法: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吸干头皮水分,不要用力擦拭,防止擦伤婴儿娇嫩的头皮。可让头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自然风干一部分,或者用低温热风(温度不宜过高,以不烫手为宜)适当吹干,但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烫伤婴儿。 穿着合适的衣物 衣物材质:给婴儿选择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棉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帮助吸收头皮和身体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化纤材质不透气,容易导致汗液不易蒸发,加重痱子的产生。 衣物厚度:根据环境温度合理增减衣物,不要给婴儿穿得过多过厚。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可适当减少衣物,让婴儿的头皮和身体能更好地散热,降低长痱子的风险。比如,在室内温度25℃左右时,给婴儿穿轻薄的单衣即可。 改善居住环境 温度与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湿度在50%~60%之间。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温度,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婴儿或风扇距离过近,防止婴儿受凉。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维持合适的湿度,湿度过高会使汗液不易蒸发,过低则会使皮肤过于干燥,都不利于婴儿皮肤健康。 通风情况: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带走汗液和异味,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避免搔抓 防护措施:给婴儿勤剪指甲,防止婴儿搔抓头皮导致痱子破损,引起感染。可以给婴儿戴上棉质的小手套,避免其直接用手接触头皮。如果痱子引起婴儿不适,出现搔抓倾向,要及时安抚婴儿,转移其注意力。 特殊情况处理 若痱子严重:如果婴儿头皮的痱子出现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可能会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来控制感染,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对于婴儿来说,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谨慎,尤其是低龄婴儿,要确保用药安全。 婴儿头皮长痱子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护理,通过保持清洁干爽、合适穿着、改善环境等措施来预防和缓解痱子情况,同时密切关注痱子的发展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1 11:18:57
  • 出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严重吗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儿童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经对症支持治疗多在1-2周康复;少数情况较严重,如与其他疾病鉴别困难、感染扩散致腹膜炎等,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关注,需综合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处理。 一、多数较轻的情况 1.临床表现及恢复情况:常见于儿童,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如休息、补液、针对发热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多数患者在1-2周内可逐渐康复,腹痛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也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下病情不严重。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相对成人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以及体温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少数可能较严重的情况 1.与其他疾病鉴别困难时:当腹痛症状不典型,或同时合并其他急腹症时,如阑尾炎等,可能会延误诊断,导致病情加重。此时需要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腹部超声对于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和阑尾炎等有重要价值,如果不能及时准确鉴别,可能会影响治疗,使病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2.感染扩散等情况:极少数情况下,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扩散,引起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腹痛加剧,可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等相应治疗。 3.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于病情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长期发热、腹痛影响进食和休息的情况下。所以对于儿童患者,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干预。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也相对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治疗。 总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数病情不严重,但也存在少数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2025-10-11 11:18:06
  • 一岁宝宝眼睛有眼屎是黄浓状是怎么回事

    一岁宝宝眼睛出现黄浓状眼屎可能是眼部感染(如细菌性结膜炎、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或鼻泪管堵塞所致,需清洁眼部后及时就医,一岁宝宝处理眼部问题要轻柔,避免揉眼,注意周围卫生,配合医生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 1.眼部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一岁宝宝眼睛出现黄浓状眼屎较为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性结膜炎。宝宝的眼部防御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眼部后,会引起结膜炎症反应,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多,呈现黄浓状。研究表明,在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病例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上述常见细菌引起的。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如果是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警惕淋球菌性结膜炎,多因分娩时接触到产道内的淋球菌而感染,病情相对较严重,需及时就医处理。 2.鼻泪管堵塞 一岁宝宝鼻泪管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鼻泪管堵塞的情况。鼻泪管堵塞会使泪液和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眼内积聚,时间久了可能继发感染,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多呈黄浓状。据统计,部分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鼻泪管堵塞情况,进而引发眼部相关症状。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清洁眼部 可以用干净的湿棉签或消毒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宝宝的眼睛,清除眼屎,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眼部皮肤和黏膜。因为宝宝眼部比较娇嫩,粗暴的操作可能会加重眼部不适甚至造成损伤。 2.及时就医 当发现一岁宝宝眼睛有黄浓状眼屎时,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或眼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检查,如眼部常规检查等,明确病因。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是鼻泪管堵塞,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导进一步的处理措施,比如按摩鼻泪管等保守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能会进行小的医疗操作来疏通鼻泪管。 3.特殊人群(一岁宝宝)温馨提示 一岁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在发育中,在处理眼部问题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让宝宝用手揉眼睛,防止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眼部周围的清洁卫生,给宝宝使用的毛巾等用品要定期消毒,因为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弱,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对其眼部健康影响较大。另外,在就医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建议,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后续的护理和处理。

    2025-10-11 11:17:35
  • 孩子老发低烧怎么回事

    孩子老发低烧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支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情况,低烧久或伴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检查,同时提供舒适环境等,婴幼儿更要及时就医。 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引起孩子低烧的细菌感染原因。孩子感染结核杆菌后,除低烧外,还可能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等症状,尤其是有结核接触史的孩子更需警惕,全球每年有大量儿童因结核杆菌感染出现长期低热等表现。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会使孩子出现低烧情况,常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且咳嗽症状相对较为顽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比较高。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低烧,同时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在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孩子低烧,同时还可能伴有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虽然儿童患恶性肿瘤引起低烧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是需要重点排查的原因之一,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长期低烧。 环境因素:如果孩子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等,也可能引起体温轻度升高,呈现低烧状态,这是因为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在炎热环境或包裹过严时,机体散热不畅就会出现体温升高。 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较少见于儿童,但也有个别病例会出现孩子低烧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多汗、食欲亢进、消瘦等表现,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机体的代谢率,从而导致体温调节紊乱。 对于孩子老发低烧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如果孩子低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自身抗体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穿着,避免过度包裹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更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10-11 11:16: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