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小儿支气管肺炎该怎么治疗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环境休息、饮食)、抗感染治疗(细菌性、病毒性肺炎分别选药)、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重症处理,还有特殊人群(新生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患儿)注意事项。 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等。 病毒性肺炎:如为流感病毒引起,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理用药。 对症治疗 退热: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选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咳嗽症状。对于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的患儿,需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缓解方式基础上合理用药。 氧疗:有缺氧表现(如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时,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 其他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吸痰,年龄较小患儿可采用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重症肺炎的处理:若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儿,需进行相应的抗心衰等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新生儿患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时要严格按照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情况谨慎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早产儿: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肺炎时更易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氧疗时要严格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防止氧中毒等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肺炎时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在治疗肺炎的同时注意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因素,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2025-10-11 10:48:49
  • 婴儿摔下床怎么确定没事

    婴儿摔下床后,需观察一般表现,包括意识、面色、有无烦躁不安;检查局部损伤情况,看有无外伤、活动是否受限;留意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呕吐、瞳孔及抽搐情况;即使看似无异常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如做头颅CT等,有特殊病史婴儿更要及时告知病史并全面评估,确保婴儿健康安全。 一、观察一般表现 婴儿摔下床后,首先要观察其一般表现,包括意识状态。如果婴儿摔落后立即大哭,通常提示情况相对较好。但如果出现长时间昏迷不醒,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情况,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等严重问题。其次观察面色,若面色苍白、发绀等异常,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状况。还需留意有无持续的烦躁不安,这也可能是身体不适的一种表现。 二、检查局部损伤情况 检查婴儿身体各局部有无损伤,比如查看头部、四肢等部位有无明显的外伤,如红肿、出血、畸形等。如果有明显的外伤出血,要及时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但不要随意涂抹药物等。同时,要活动婴儿的四肢,看有无活动受限、异常哭闹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骨折等情况发生。 三、留意神经系统症状 密切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这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提示可能有颅脑损伤。另外,观察婴儿的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如果瞳孔出现异常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等,可能是颅脑损伤的重要体征。还有观察有无抽搐等症状,若出现抽搐,也提示可能存在脑部问题。 四、及时就医检查 即使婴儿当时看起来没有明显异常表现,也建议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脑震荡等隐匿性的颅脑损伤情况。因为有些颅脑损伤可能在当时表现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症状。对于婴儿摔下床的情况,不能掉以轻心,即使表面看似正常,也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来确定婴儿确实没事。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婴儿,如本身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等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医生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和检查。在观察和后续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判断和应对,以确保婴儿的健康安全。

    2025-10-11 10:48:04
  • 吃过退烧药了还能吃小儿柴桂吗

    吃过退烧药后是否能吃小儿柴桂需具体情况具体判断,要考虑药物作用机制及联用考量、不同人群特殊情况,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患儿情况,避免自行随意联用,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若有过敏等异常要立即停药就医。 一、药物作用机制及联用考量 退烧药主要通过不同机制降低体温,如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发挥退热功效。小儿柴桂属于中成药,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作用。一般来说,吃过退烧药后是否能吃小儿柴桂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是因为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等情况,在符合用药指征下可以考虑联用,但要谨慎评估。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目前虽无明确禁忌表明绝对不能联用,但需关注患儿个体差异。比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肝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联用药物时要更谨慎监测。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年龄因素:婴幼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吃过退烧药后是否联用小儿柴桂更需谨慎。因为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耐受等与成人不同,需要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后再决定是否联用。比如3岁以下幼儿,其肝酶系统等发育不成熟,药物联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患儿是重症感染等导致的发热,单纯吃过退烧药后再用小儿柴桂可能不够,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此时不能仅考虑退烧药和小儿柴桂的联用,而应优先处理原发病。例如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需使用抗生素等针对性治疗,而不是单纯靠退烧药和小儿柴桂退热。 个体过敏情况:如果儿童对退烧药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者对小儿柴桂中的中药成分过敏,那么肯定不能联用相关药物。所以在联用前要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 三、联用的注意事项 在考虑吃过退烧药后联用小儿柴桂时,首先要确保患儿的用药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伴随症状、整体健康状况等来综合判断。同时,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是否有不良反应等。如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并且要避免自行随意联用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2025-10-11 10:47:20
  • 七个月宝宝可以吃雪梨吗

    七个月宝宝可适量吃雪梨,可制成雪梨泥或榨成过滤后的雪梨汁食用,食用时要遵循适量原则,注意观察是否过敏,保持温度适宜,若宝宝胃肠道功能弱则需谨慎并关注反应。 一、七个月宝宝食用雪梨的可行性 七个月的宝宝可以适量吃雪梨。雪梨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益处。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雪梨中的营养成分符合婴儿生长对部分营养素的需求。 二、食用雪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1.食用方式 可以将雪梨制成雪梨泥给宝宝食用。将雪梨洗净后,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然后用研磨器等工具将其研磨成细腻的泥状。这样便于七个月宝宝吞咽和消化。 也可以榨成雪梨汁,但要注意过滤掉残渣,避免宝宝被残渣呛到。不过,相比之下,雪梨泥更有利于宝宝锻炼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初步发展。 2.注意事项 适量原则:虽然雪梨有营养,但不能过量食用。因为七个月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量食用雪梨可能会引起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一般建议每次给宝宝吃少量的雪梨泥,观察宝宝的反应后再决定后续的食用量。 过敏情况:有的宝宝可能对雪梨过敏,在首次给宝宝添加雪梨时,要少量添加,观察1-2天,看宝宝是否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给宝宝食用雪梨,并及时就医。 温度适宜:给宝宝吃的雪梨泥或雪梨汁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凉或过热。过凉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宝宝的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痉挛;过热的食物则可能会烫伤宝宝的口腔和消化道黏膜。一般建议将雪梨泥或雪梨汁放置在接近宝宝体温的温度,大约37℃左右。 三、特殊情况考虑 如果宝宝存在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情况,如之前有过腹泻病史等,那么在给宝宝食用雪梨时更要谨慎。可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宝宝的具体胃肠道状况来决定是否可以食用以及食用的量。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食用雪梨后的胃肠道反应,如大便的性状、次数等,以便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安排。

    2025-10-11 10:46:36
  • 宝妈发烧会传染给宝宝吗

    宝妈发烧可能会传染给宝宝,取决于病因,病毒性、细菌性感染致发烧均有传染可能,需通过隔离防护、增强宝宝抵抗力、及时观察宝宝状况来预防,哺乳期宝妈发烧也需合理处理并谨慎评估母乳喂养可行性。 不同病因导致的传染情况及原理 病毒性感染导致的发烧:很多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像常见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宝妈感染此类病毒后发烧,在与宝宝近距离接触时,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宝宝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病毒进入宝宝体内后,会在宝宝的呼吸道等部位繁殖,引发相应的感染性疾病,出现发热等症状。 细菌性感染导致的发烧: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宝妈发烧也有一定传染性,比如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宝妈发烧,宝妈与宝宝密切接触时,细菌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给宝宝,宝宝感染后可能出现如链球菌性咽炎等疾病,也会有发烧表现。不过相对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导致的传染概率可能因细菌种类等因素有所不同,但也不能忽视。 预防宝妈发烧传染给宝宝的措施 隔离与防护:宝妈发烧后尽量与宝宝保持一定距离,比如单独居住一个房间等。同时宝妈要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的机会。并且宝妈接触宝宝前要认真洗手,避免通过手部接触将病原体传染给宝宝。 增强宝宝抵抗力:保证宝宝有均衡的营养摄入,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以增强宝宝自身的抵抗力,这样即使宝宝接触到少量病原体,也有可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抵御感染。 及时观察宝宝状况:宝妈发烧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中的宝宝,尤其是月龄较小的婴儿,宝妈发烧时更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因为小月龄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一旦被传染可能病情发展较快。而宝妈方面,如果是哺乳期发烧,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处理发烧情况,同时根据具体病因决定是否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等,但一般在做好防护措施下可谨慎评估继续母乳喂养的可行性,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同时保障宝宝健康。

    2025-10-11 10:4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