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宝宝发烧抽搐怎么治疗

    宝宝发烧抽搐时,首要做的是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调节环境、物理降温,之后尽快送医,婴儿和有既往病史的宝宝家庭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医生会查找原因并做后续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宝宝发烧抽搐时,应立即将宝宝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这是因为宝宝在抽搐时可能会有呕吐情况,侧卧可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保障呼吸顺畅,尤其适用于任何年龄出现发烧抽搐的宝宝,是首要的急救措施。 二、降低体温 1.环境调节:将宝宝转移到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解开宝宝的衣物,以利于散热。对于婴儿来说,要注意衣物不要包裹过紧,保持皮肤能够良好散热,这对所有发烧抽搐的宝宝都适用,通过环境调节帮助身体自然降温。 2.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婴儿皮肤薄嫩,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幼儿及儿童,也可采用此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退热。 三、及时就医 在采取上述初步措施后,应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一步查找宝宝发烧抽搐的原因,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是感染性因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发烧抽搐。例如,如果是感染引起,可能需要针对性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治疗;如果是其他特殊病因,也会进行相应处理。对于任何年龄的宝宝,发烧抽搐都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评估和后续治疗,因为引起发烧抽搐的原因较多,需要专业判断和处理来避免再次发生严重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发烧抽搐时更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操作准确性,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在送往医院途中的生命体征变化等。对于有既往发烧抽搐病史的宝宝家庭,要提前做好家庭护理知识储备,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更迅速正确地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就医,因为有过发烧抽搐病史的宝宝再次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2025-10-11 10:34:52
  • 七个月宝宝咳嗽有痰气喘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咳嗽有痰气喘可能由呼吸道感染或过敏等引起,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体位调整非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经检查明确病因,感染按情况处理,过敏避免接触过敏原,要注意宝宝年龄小的特殊情况,避免不当护理。 一、明确可能病因 七个月宝宝咳嗽有痰气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如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性感冒继发的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能是过敏因素导致,比如接触过敏原后引发气道高反应。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保持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湿润的空气能减轻宝宝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气喘症状。因为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加重不适。 体位调整:让宝宝采取半卧位或抬高上半身的姿势,这样有助于痰液引流,减轻气喘。例如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靠在家长怀里或者使用专门的婴儿倾斜枕。 三、及时就医评估 医生检查: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或CT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导致的咳嗽有痰气喘,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会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增高。 根据病因处理: 感染因素:若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是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 过敏因素:明确过敏原后,要避免宝宝再次接触过敏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宝宝年龄小:七个月宝宝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宝宝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口唇发绀、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要立即再次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避免不当护理:不要自行给宝宝服用成人的止咳平喘药物,因为宝宝的肝肾功能还不能很好地代谢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同时,不要盲目给宝宝拍背等操作时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宝宝不适或损伤。

    2025-10-11 10:34:17
  • 宝宝吃适度水解奶粉拉绿色便便的原因

    宝宝拉绿色便便可能由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完善、铁元素吸收不完全、腹部着凉、饥饿因素等引起,家长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合理安排进食,若持续绿便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在食用适度水解奶粉时,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奶粉中的某些成分,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胆汁中的胆红素尚未完全转化就随粪便排出,从而出现绿色便便。例如,婴儿的肠道菌群处于建立阶段,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有限,适度水解奶粉中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后,宝宝的肠道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这期间就可能影响粪便的颜色。 二、铁元素吸收不完全 适度水解奶粉中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如果宝宝对铁的吸收不完全,多余的铁经过肠道细菌作用后会变成绿色的硫化铁,使便便呈现绿色。婴儿对铁的吸收能力有个体差异,当摄入的铁不能被完全利用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有些宝宝本身铁的吸收机制相对较弱,在食用适度水解奶粉后,就可能出现铁吸收不完全导致绿色便便的现象。 三、腹部着凉 宝宝腹部着凉时,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也可能导致拉绿色便便。宝宝的腹部比较娇嫩,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如果没有做好腹部保暖,寒冷刺激会使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出现绿色粪便。例如,在季节更替时,气温较低,宝宝穿着较少,腹部暴露,就容易着凉引发绿色便便的情况。 四、饥饿因素 当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时,肠道蠕动会增快,也可能排出绿色便便。因为饥饿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强,胆汁过早排出,从而使便便呈绿色。比如,宝宝没有按时进食,处于饥饿状态一段时间后,食用适度水解奶粉就可能出现拉绿色便便的情况。 特殊人群(宝宝)温馨提示 家长要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腹部的覆盖。同时,要合理安排宝宝的进食时间,保证宝宝能够按时摄入足够的奶量,避免宝宝处于饥饿状态。如果宝宝持续拉绿色便便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腹泻、呕吐、精神不佳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2025-10-11 10:33:20
  • 宝宝打完流感疫苗发烧了怎么办

    宝宝打完流感疫苗后发烧需密切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38.5℃以下精神尚可可物理降温(适当减衣物被褥、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超38.5℃或有精神差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小婴儿物理降温要注意力度且勿随意用药,有基础疾病宝宝发热更需尽快就医。 物理降温方法 适当减少衣物被褥:如果宝宝穿着过多或盖被过厚,可适当减少,以利于散热,一般保持宝宝衣着轻薄、舒适即可,不要让宝宝处于闷热环境中。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旺盛,过多的衣物被褥不利于热量散发,可能会加重发热。 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可在5-10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腹部等敏感部位,防止宝宝不适。 及时就医的情况 体温持续升高或反复:如果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宝宝体温仍持续上升,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反复发热,且体温超过38.5℃长时间不退,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宝宝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常规等,以判断是否有合并感染等情况。 出现其他异常症状:若宝宝除了发热外,还伴有呼吸急促、抽搐、皮疹广泛且持续加重、呕吐频繁、精神萎靡不振等异常症状,不管体温高低,都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宝宝存在其他严重问题,如流感合并肺炎、热性惊厥等情况,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婴儿:小婴儿皮肤薄嫩,在物理降温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擦伤皮肤。而且小婴儿发热可能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如果小婴儿打完疫苗后发热,家长不要自行随意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热,更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类宝宝免疫力相对较低或身体状况特殊,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尽快带宝宝到医院,由医生综合评估宝宝整体状况进行处理。

    2025-10-11 10:32:38
  • 小孩睡着流鼻血什么原因

    小孩睡着流鼻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鼻部外伤、鼻腔炎症;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系统问题。出现这种情况要先正确处理,经常发生需就医检查,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教育孩子不挖鼻孔及积极治疗孩子基础疾病。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小孩鼻腔黏膜比较娇嫩,若空气过于干燥,比如秋冬季节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鼻黏膜容易干燥、脆弱,毛细血管易破裂出血。相关研究显示,干燥环境下儿童鼻黏膜出血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2.鼻部外伤:小孩活泼好动,可能不小心碰撞到鼻子,或者用手指挖鼻孔等,损伤鼻黏膜及血管,导致睡着时流鼻血。 3.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窦炎等,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感染性鼻炎患儿,炎症刺激下鼻黏膜状态不稳定,易出现流鼻血情况。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再如白血病,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凝血相关的血细胞异常,从而引发鼻出血。有研究表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约占儿童鼻出血的一定比例。 2.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胶原的合成,缺乏时血管脆性增加;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小孩,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增加流鼻血风险。 3.心血管系统问题:血压波动较大时也可能导致鼻出血,比如发热、剧烈运动后等情况使血压短暂升高,可能引起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对于小孩睡着流鼻血,首先要保持冷静,让孩子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引起呛咳,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压迫止血。如果经常出现睡着流鼻血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025-10-11 10:31: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