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严重吗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否严重分情况,一般不严重的情况有儿童期生理现象(如感染后反应性增生、饮食不当等致的暂时性肿大,随原发感染控制或处理可恢复)及超声表现轻的情况;相对严重的情况有感染病原体毒力强或扩散时(如耐药菌、特殊菌感染致严重症状)及超声等检查提示异常时(如怀疑其他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诊,日常注意孩子饮食卫生等降低风险。 一、一般不严重的情况 1.常见于儿童期生理现象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情况下,容易出现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例如,当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可波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其肿大。这种情况下,随着原发感染的控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可逐渐消退。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后,预后良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等通常不会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对于因饮食不当、腹部轻微炎症刺激等引起的暂时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若能及时调整饮食、进行适当对症处理,肿大的淋巴结也可恢复正常,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腹痛、发热等严重不适表现。 2.超声表现等情况 超声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淋巴结边界清晰,内部结构正常,没有出现化脓、坏死等异常改变。此时从影像学角度判断,病情相对不严重,孩子可能仅有轻度腹痛,经休息或简单处理后即可缓解。 二、相对严重的情况 1.感染病原体毒力强或扩散时 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病原体毒力较强,如某些耐药菌感染,或者感染扩散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加重,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例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孩子腹痛呈持续性加剧,难以缓解,可能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差等表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影响孩子的营养状态和身体恢复。 结核杆菌等特殊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若不及时规范治疗,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出现消瘦、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此时病情相对严重,需要进行抗结核等正规治疗。 2.超声等检查提示异常时 超声检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淋巴结结构紊乱、血流异常丰富,或者怀疑有淋巴瘤等其他病变可能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例如,若考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病情较为复杂严重,需要进行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后与具体的疾病类型和治疗情况相关。 小孩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如腹痛程度、有无发热、精神状态等。若孩子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高热不退、精神差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增强孩子体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3:01:46
  • 儿童上火流鼻血怎么处理

    儿童流鼻血时,首先要立即采取保持正确姿势、按压止血等紧急处理措施,接着可通过冷敷局部缓解,之后需观察出血情况,避免刺激、调整饮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要更谨慎并尽快就医,同时记录相关情况。 一、立即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让儿童坐下,身体稍微前倾,头部不要后仰或平躺,这样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喉咙引起呛咳等不适,尤其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轻柔地固定其姿势,避免因乱动导致出血情况加重。因为头部后仰时血液容易流到咽部,可能会被误吸,造成危险。 2.按压止血:用手指紧紧捏住儿童的鼻翼两侧,一般持续按压5-10分钟,通过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来达到止血目的。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持续保持压力,不要频繁松开查看,有时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按压才能止血。 二、局部缓解措施 1.冷敷: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儿童的前额或颈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左右,间隔一段时间可再次冷敷。这是因为低温能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鼻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止血效果。 三、后续观察与注意事项 1.观察出血情况: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出血是否停止。如果出血在10分钟左右仍未停止,或者儿童频繁出血、出血量较大(如血液从口腔大量涌出等),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因为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贫血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身体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需要及时处理。 2.避免刺激:在儿童流鼻血停止后,要注意让儿童避免剧烈运动、挖鼻孔等行为,防止再次引起鼻出血。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干燥,容易再次出血。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一般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较为适宜。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其因好奇而挖鼻孔。 3.饮食调整:儿童流鼻血后,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橙子、菠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维生素K有助于促进凝血。避免让儿童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鼻黏膜,导致再次出血。例如,辛辣食物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的儿童,出现流鼻血情况时要更加谨慎处理。这类儿童流鼻血可能是疾病本身的表现之一,除了按照上述一般措施处理外,要尽快就医明确出血原因,并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本身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差,流鼻血后止血相对困难,需要及时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来改善凝血状况,控制出血。同时,家长要密切记录儿童流鼻血的频率、出血量等情况,向医生详细告知,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2025-10-11 12:58:30
  • 儿童脑炎症状及表现

    儿童脑炎是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症状因年龄、病原体等有差异,一般症状有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抽搐、脑膜刺激征;还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伴随症状,需重视及时就医及护理,否则可致严重后果。 一、一般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发热特点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病毒性脑炎发热持续时间相对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以体温升高为常见表现。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也会有体温波动情况。 精神状态改变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精神萎靡、嗜睡,对周围环境反应差,不愿意吃奶等。这是因为脑炎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精神活动的调控,婴幼儿无法像年长儿一样明确表达不适,主要通过这些行为变化体现。 年长儿:可出现精神差、爱睡觉、对学习等活动兴趣降低,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例如有的年长儿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变得沉默寡言、反应迟钝。 二、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年长儿可能会主诉头痛,婴幼儿则可能通过频繁哭闹、抓头、摇头等方式表达头部不适,这是由于颅内炎症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等结构引起疼痛感觉。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颅内炎症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且呕吐往往比较剧烈,不伴有恶心先兆,这与一般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呕吐不同。 抽搐:部分患儿会出现抽搐发作,可表现为肢体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这是因为脑炎病灶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抽搐的形式和严重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严重的抽搐可能会导致缺氧等进一步加重病情。 脑膜刺激征:年长儿可出现颈项强直,即低头时下巴难以贴近胸部;克氏征阳性(屈髋屈膝后被动伸小腿时出现阻力及疼痛)、布氏征阳性(平卧时屈颈时下肢不自主屈曲)等。但婴幼儿由于囟门未闭等因素,脑膜刺激征表现可能不典型,因为囟门可以缓冲颅内压变化,所以颈项强直等表现可能不明显。 三、其他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为很多脑炎是由病毒等病原体先从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儿童脑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因为脑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对于患有脑炎的儿童,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呛咳,对于有抽搐的患儿要防止受伤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1 12:57:15
  • 宝宝发烧跟受惊似的抖一下怎么退烧快

    宝宝发烧出现类似受惊抖一下的情况,可通过适当减少衣物被褥、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保持室内通风调节环境,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小月龄宝宝需特别注意,有高热惊厥史宝宝要积极降温并遵医嘱,同时采取相应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一、物理降温方法 (一)适当减少衣物被褥 宝宝发烧时若出现类似受惊抖一下的情况,首先要注意适当减少宝宝的衣物和被褥,避免穿着过厚或盖被过严,这样有助于散热,一般1岁以内宝宝可以解开包被,1岁以上宝宝减少上衣穿着。因为过多的衣物会影响身体热量散发,不利于体温下降。 (二)温水擦浴 用32-34℃的温水给宝宝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温水的蒸发可以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擦浴过程中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宝宝着凉,擦浴后及时给宝宝穿上干爽的衣物。对于小月龄宝宝,擦浴时动作要轻柔。 (三)使用退热贴 将退热贴贴在宝宝的额头等部位,退热贴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凝胶的汽化带走热量,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退热贴相对比较安全,适合各年龄段宝宝,不过要注意如果宝宝皮肤有破损或对退热贴成分过敏则不宜使用。 二、环境调节 (一)保持室内通风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助于宝宝身体散热,利于体温下降。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冷风,比如不要将风扇或空调对着宝宝直吹。 三、观察与监测 (一)监测体温变化 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抽搐等,需要及时就医。对于小月龄宝宝,体温变化可能比较迅速,更要加强监测。 (二)观察其他伴随症状 除了关注体温和抖一下的情况外,还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如果有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提示有其他疾病因素,需要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特殊情况处理 (一)小月龄宝宝需特别注意 对于小月龄宝宝(3个月以内),出现发烧伴有类似受惊抖一下的情况,更要谨慎处理。因为小月龄宝宝病情变化较快,一般不首先使用药物降温,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并且要及时就医,因为小月龄宝宝发烧可能提示有严重感染等情况。 (二)高热惊厥风险宝宝 如果宝宝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当出现发烧时,即使体温不是特别高,也需要积极采取降温措施。除了上述物理降温方法外,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体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采取预防惊厥的措施,但不能自行给宝宝使用药物预防惊厥,需遵医嘱。 总之,宝宝发烧出现类似受惊抖一下的情况,首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根据宝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1 12:56:25
  • 宝宝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

    宝宝大便绿色原因分正常与异常情况,正常时母乳喂养因妈妈食含叶绿素食物、配方奶含铁未全吸收可致;异常有腹部受凉致胃肠蠕动快、消化不良致食物消化不充分、肠道感染等;需观察宝宝一般状况,依不同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如腹部受凉保暖、消化不良调整喂养等,肠道感染及时就医。 一、正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母乳喂养的宝宝 当宝宝处于正常的母乳喂养阶段时,若妈妈的饮食中摄入了较多绿色蔬菜等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宝宝的大便可能会呈现绿色。因为母乳中的成分会受到妈妈饮食的影响,叶绿素经过宝宝消化吸收后,可能会导致大便颜色偏绿,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影响宝宝的健康,宝宝精神状态通常良好,吃奶、睡眠等也无异常。 (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部分配方奶中含有铁元素,宝宝无法完全吸收这些铁元素时,铁元素在肠道内经过氧化作用,就可能使大便呈现绿色。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大便绿色一般也是正常情况。 二、异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腹部受凉 宝宝腹部着凉后,胃肠道蠕动会加快,影响了消化功能。肠道蠕动过快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还未来得及充分转化就被排出体外,从而使大便呈绿色。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会伴有腹痛、哭闹等表现,需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些温水,观察大便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二)消化不良 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或吃奶过急,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消化不充分,也可能导致大便绿色。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腹胀、吐奶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进食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也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三)肠道感染 当宝宝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也会出现大便绿色的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宝宝除了大便绿色外,还可能有频繁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原因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针对宝宝大便绿色的观察与应对 (一)观察宝宝一般状况 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以及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如果宝宝精神好、食欲正常、体温无异常,单纯大便绿色且次数不多,可能是正常情况;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差、发热、腹泻次数频繁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措施 对于腹部受凉导致大便绿色的宝宝,注意加强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等保护腹部。对于消化不良的宝宝,调整喂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用药)。如果是肠道感染引起的,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宝宝大便绿色有多种原因,家长要仔细观察宝宝的整体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5-10-11 12:55: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