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儿童胃肠感冒的症状是什么

    儿童胃肠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精神萎靡、乏力;还可能有食欲减退、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轻时非药物护理,重时及时就医,小婴儿等特殊情况要谨慎护理观察。 一、消化系统症状 1.恶心、呕吐: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病毒感染累及胃肠道后,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孩子出现恶心,随后可能发生呕吐。例如,感染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胃肠感冒的常见病毒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吐奶,较大儿童则会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动作,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2.腹泻:孩子的大便次数会增多,质地稀溏,呈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等。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水分和电解质不能正常吸收,从而引起腹泻。不同孩子腹泻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有的可能每天腹泻几次,有的可能多达十余次。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孩子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5℃-38℃左右)到中热(38.1℃-39℃左右),少数也可能出现高热(39℃以上)。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病毒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 2.精神萎靡:由于身体不适,孩子可能会显得精神不如往常,活动减少,喜欢安静地躺着或坐着。这是因为感染引起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整体状态不佳。 3.乏力:孩子会感觉四肢没有力气,不愿意进行日常的肢体活动,比如玩耍、走路等。这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紊乱以及病毒对肌肉等组织的一定影响有关。 三、其他伴随症状 1.食欲减退:孩子对食物的兴趣明显降低,不想进食。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孩子没有饥饿感,同时味觉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2.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胃肠感冒的孩子还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这是因为引起胃肠感冒的病毒往往同时累及上呼吸道,除了导致胃肠道症状外,还会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鼻塞、流涕等表现。 对于儿童胃肠感冒,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果孩子症状较轻,可通过适当休息、清淡饮食等非药物方式进行护理;若症状严重,如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无泪等)、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护理,小婴儿要特别注意呕吐时的体位,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并且要关注儿童的基础病史等情况,如有先天性胃肠道疾病等基础问题的儿童,胃肠感冒时可能症状更易加重,需更谨慎护理和观察。

    2025-10-11 12:33:47
  • 宝宝阴囊红肿怎么回事

    宝宝阴囊红肿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外伤因素(有明确外伤史,红肿部位伴疼痛等)、感染因素(如阴囊炎、尿道炎蔓延感染,有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过敏因素(接触性过敏或食物过敏,有红肿、瘙痒等过敏表现)、鞘膜积液继发感染(除红肿外可触及囊性肿块等)、蚊虫叮咬(有叮咬痕迹、瘙痒等),发现后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并注意保持阴囊清洁卫生、避免搔抓。 一、外伤因素 原因:宝宝活泼好动,阴囊部位受到外力碰撞、挤压等可能导致红肿。比如玩耍时不小心撞到硬物,或者被外力挤压到阴囊。 特点: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红肿部位可能伴有疼痛,宝宝可能会哭闹不安,局部皮肤可能有明显的外伤痕迹,如淤青等。 二、感染因素 阴囊炎 原因:不注意阴囊局部卫生,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宝宝皮肤娇嫩,若尿液、粪便等污染阴囊后未及时清洁,容易引发感染。 特点:阴囊皮肤红肿、发热,可能伴有渗液、化脓等情况,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有明显的炎症表现。 尿道炎蔓延感染:尿道炎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蔓延至阴囊部位引起感染,导致阴囊红肿。 原因:宝宝尿道炎多与不注意尿道口卫生等有关,细菌逆行感染可波及阴囊。 特点:除阴囊红肿外,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尿道炎症状,局部红肿情况随尿道炎的发展而变化。 三、过敏因素 接触性过敏 原因:宝宝接触到某些过敏物质,如新买的化纤材质的尿布、阴囊部位涂抹了某些过敏的药膏等,引起过敏反应导致阴囊红肿。 特点:阴囊红肿伴有瘙痒,皮肤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脱离过敏物质后,红肿情况可能会逐渐缓解,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可能复发。 食物过敏: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也可能出现阴囊红肿的过敏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皮疹、口唇肿胀等。 原因:宝宝食用了如鱼虾、牛奶等易过敏食物,免疫系统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特点:阴囊红肿是食物过敏的局部表现之一,常伴有其他过敏相关症状,且有明确的食物摄入史。 四、鞘膜积液继发感染 原因:宝宝存在鞘膜积液情况,积液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从而导致阴囊红肿。 特点:除阴囊红肿外,可触及阴囊内有囊性肿块,红肿部位有炎症表现,宝宝可能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五、蚊虫叮咬 原因:宝宝阴囊部位被蚊虫叮咬后,蚊虫的毒液引起局部过敏和炎症反应,导致红肿。 特点:阴囊红肿部位多有蚊虫叮咬的痕迹,如小的叮咬点,伴有瘙痒,红肿范围可能相对局限,但宝宝会因瘙痒而搔抓。 当发现宝宝阴囊红肿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阴囊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宝宝搔抓阴囊,防止加重红肿和感染等情况。

    2025-10-11 12:33:01
  • 孩子脚踝内侧骨头突出怎么回事

    孩子脚踝内侧骨头突出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是正常骨骼结构,因个体差异内踝可能略有不同;病理性因素包括外伤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内翻足)、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若发现孩子脚踝内侧骨头突出,家长应观察孩子有无异常表现,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注意孩子安全和骨骼发育。 病理性因素 外伤: 情况说明:孩子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如果发生脚踝部的扭伤等外伤,可能导致内踝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情况,从而出现内踝突出。如果是软组织损伤,可能伴有局部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如果是骨折,除了突出外,可能有明显的畸形、压痛,孩子可能不敢活动脚踝。比如孩子在跑步时不慎崴脚,就有可能引起内踝相关的损伤。 应对建议:一旦怀疑外伤导致脚踝内侧骨头突出,应让孩子停止活动,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X线等,以明确损伤情况。对于软组织损伤,可通过休息、局部冷敷等处理;如果是骨折,可能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复位、固定等。 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 先天性内翻足相关:先天性内翻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可表现为脚踝内侧骨头相对突出,同时伴有足部的内翻畸形,孩子站立或行走时可能出现异常步态。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时即可发现一些迹象,随着孩子生长,畸形可能逐渐明显。 应对建议:对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脚踝内侧骨头突出,需要尽早进行评估和干预。一般需要由骨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按摩、佩戴矫正器具、手术等。 炎症性疾病: 关节炎: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也可能发生,可累及脚踝关节,引起关节炎症,导致内踝周围肿胀、疼痛、突出,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不过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考虑。另外,感染性关节炎,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也可能导致脚踝内侧骨头突出,多有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孩子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 应对建议:如果考虑炎症性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关节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等药物治疗;对于感染性关节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脚踝内侧骨头突出,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异常表现,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外伤等情况发生,关注孩子骨骼发育情况。

    2025-10-11 12:32:17
  • 小儿佝偻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为初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初期多为6个月内小婴儿,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相关指标有变化但骨骼X线可无异常或仅临时钙化带稍模糊;活动期(激期)有骨骼改变如头部、胸部、四肢的表现,还有全身肌肉松弛,血液生化及骨骼X线有明显改变;恢复期临床表现、血液生化、骨骼X线逐渐恢复;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后儿童,有残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临床症状,骨骼X线干骺端病变已愈合,有O形腿等骨骼畸形表现。 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因多汗刺激头皮,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血清25-(OH)D降低,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骨骼X线可无异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活动期(激期) 骨骼改变 头部:3-6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即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可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指放松而弹回,似压乒乓球样;8-9个月以上婴儿,头颅呈方形,称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1岁左右小儿,胸廓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郝氏沟,即胸骨剑突下可见向内凹陷的沟状带;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1岁左右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 全身肌肉松弛: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部膨隆如蛙腹。 血液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清25-(OH)D明显降低,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骨骼X线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骨折。 恢复期 临床表现改善:经过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如神经兴奋性降低,多汗、烦闹等症状改善,肌肉张力恢复。 血液生化恢复:血清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骨骼X线改善:骨骼X线改变逐渐恢复,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之前的毛刷样、杯口状等改变逐渐减轻、消失,骨骺软骨带宽度恢复正常(<2mm)。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无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检查干骺端病变已愈合。 骨骼畸形表现:如O形腿、X形腿、方颅、鸡胸、郝氏沟等,一般无明显功能障碍,但严重者可影响外观及心理,甚至导致运动功能受限。

    2025-10-11 12:30:56
  • 儿童早上起来咳嗽是怎么回事

    儿童早上起来咳嗽可能由环境因素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过敏性鼻炎、气管异物等因素引起,环境因素刺激需保持室内湿润清洁;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胃食管反流要注意喂食后姿势和量;过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用生理盐水洗鼻或用抗过敏药;气管异物需立即送医处理。 一、环境因素刺激 原因:儿童早上起来咳嗽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比如室内空气干燥,会刺激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还有可能是室内存在过敏原,像灰尘、螨虫等,早上起床时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就会引发咳嗽。例如,有研究表明,室内灰尘中的尘螨排泄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儿童吸入后易出现呼吸道过敏反应导致咳嗽。 应对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定期清洁室内卫生,清除灰尘,减少螨虫滋生。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要特别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和过敏原的控制。 二、上呼吸道感染 原因:儿童在夜间睡眠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会有所下降,病毒或细菌容易入侵上呼吸道引发感染。早上起来身体开始活动,呼吸道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咳嗽。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是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三、胃食管反流 原因:儿童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早上起床时体位发生变化,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的胃内容物刺激食管近端,引起咳嗽。尤其是在喂食过多或喂食后立即让儿童平躺时,更容易发生。 应对措施:喂食后不要立即让儿童平卧,可适当保持upright姿势一段时间;喂食量要适中,避免过饱。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家长需注意喂养后的护理姿势。 四、过敏性鼻炎 原因:儿童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分泌物会倒流至咽喉部,早上起床后活动,刺激咽喉导致咳嗽。过敏性鼻炎通常与季节变化或接触过敏原有关,比如春季花粉、秋季冷空气等。 应对措施: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缓解鼻腔炎症和分泌物倒流的情况。如果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药物禁忌。 五、气管异物 原因:如果儿童在早上之前有过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的经历,有可能不慎将异物吸入气管,早上起来后咳嗽是气管异物的常见表现之一,通常还会伴有呼吸急促等症状。 应对措施:一旦怀疑有气管异物,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因为气管异物可能会危及儿童生命安全,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急救和治疗。

    2025-10-11 12:29: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