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乐萍,女,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任«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85国家重点学科”等项目,参加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儿科学»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血液病、普通儿科疾病诊治。展开
  • 3岁宝宝流鼻血正常吗

    3岁宝宝流鼻血有多种情况,可能正常,如鼻腔黏膜娇嫩或轻微外伤致流鼻血;也需警惕异常,像频繁或大量出血、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提示健康问题;发生流鼻血时要让宝宝坐位或半卧位、捏鼻翼两侧并冷敷,预防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教育宝宝不抠鼻、饮食均衡,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正常的情况 1.鼻腔黏膜娇嫩 3岁宝宝的鼻腔黏膜相对较为娇嫩,血管也比较表浅。在一些常见的情况下,比如宝宝玩耍时不小心揉擦鼻腔、空气过于干燥等,都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小血管破裂而引起流鼻血。例如,当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鼻腔黏膜容易因干燥而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出血。 2.轻微外伤 宝宝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可能会有不小心碰撞到鼻子等轻微外伤情况,从而引发流鼻血,这属于相对正常的因外力导致的出血情况。 二、需警惕异常的情况 1.频繁或大量出血 如果3岁宝宝频繁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或者一次流鼻血的量较多,难以自行止住,那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提示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容易出血;再比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也可能出现鼻出血等出血倾向的表现。 2.伴随其他异常症状 当宝宝流鼻血时还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也需要谨慎。例如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发热、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可能提示身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皮肤瘀斑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异常有关;发热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而面色苍白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三、应对及预防措施 1.发生流鼻血时的应对 当3岁宝宝流鼻血时,首先要让宝宝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向前倾,这样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口腔或呼吸道。然后可以用手指轻轻捏住宝宝的鼻翼两侧,一般持续按压5-10分钟,多数情况下可以帮助止血。同时,可以用冷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预防流鼻血的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可使用加湿器等,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避免鼻腔黏膜过于干燥。 教育宝宝不要随意抠挖鼻腔,避免因抠挖导致鼻腔黏膜损伤而出血。 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的健康。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像橙子、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对鼻腔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于3岁宝宝流鼻血的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是偶尔的、少量的流鼻血且无其他异常,可能是相对正常的情况,但如果出现频繁、大量出血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处理措施。

    2025-10-11 12:27:41
  • 宝宝出麻疹怎么护理

    宝宝出麻疹后需从隔离与环境、皮肤、眼部、口腔、饮食、病情观察及特殊人群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隔离至出疹后5天或合并肺炎至10天,保持居住环境适宜,做好皮肤、眼部、口腔清洁护理,给予营养易消化食物和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免疫力低的宝宝更需谨慎护理。 一、隔离与环境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宝宝出麻疹后首先要进行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需隔离至出疹后10天。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经常通风换气,让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直接吹风受寒。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宝宝的皮肤会因出疹而有不适,要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给宝宝轻柔擦拭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每天1~2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因为皮肤出疹时可能会有瘙痒感,擦拭能去除汗液、皮屑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避免抓挠:要注意修剪宝宝的指甲,防止宝宝搔抓皮肤引起破损,导致继发感染。如果宝宝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瘙痒,但要避免洗剂接触到眼睛和口腔等部位。 三、眼部护理 麻疹会引起眼部症状,如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等。要保持宝宝眼部清洁,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眼部的分泌物。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眼睛,如果宝宝怕光严重,可给宝宝佩戴遮光的眼罩。 四、口腔护理 宝宝出麻疹时口腔黏膜也可能受累,会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等情况。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在饭后和睡前用生理盐水给宝宝漱口,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五、饮食护理 给予宝宝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米粥、面条等。鼓励宝宝多饮水,这样有助于毒素排出。因为出疹期间宝宝身体消耗较大,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能保证宝宝有足够的体力对抗疾病。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六、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皮疹、咳嗽等情况。麻疹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宝宝出现不适,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额头贴退热贴等,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方法。同时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出疹顺序、颜色、分布等变化,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宝宝,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宝宝,护理时要更加谨慎,严格按照上述护理措施进行,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送医。因为这类宝宝感染麻疹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

    2025-10-11 12:26:36
  • 孩子感冒鼻子不通气的方法

    当孩子鼻子不通气时,可通过湿毛巾敷鼻、生理盐水滴鼻、抬高头部睡眠、吸入蒸汽、按摩迎香穴来缓解,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湿毛巾敷鼻利用温度变化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生理盐水滴鼻可湿润溶解鼻涕促进排出;抬高头部睡眠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充血;吸入蒸汽能湿润鼻腔;按摩迎香穴促进鼻部血液循环。 一、湿毛巾敷鼻 1.原理:通过湿毛巾的温度变化,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减轻充血肿胀,从而缓解鼻子不通气的症状。 2.操作方法:将干净的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拧干,敷在孩子的鼻根部。一般每次敷10-15分钟,可根据孩子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对于婴幼儿,要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因为婴幼儿皮肤较娇嫩,对温度感知相对不敏感,所以需格外留意温度。 二、生理盐水滴鼻 1.原理:生理盐水能够湿润鼻腔,溶解黏稠的鼻涕,促进其排出,进而改善鼻子不通气的状况。 2.操作方法:让孩子平躺,头部稍微抬高,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内,每侧鼻腔滴2-3滴。滴入后可轻轻按压孩子的鼻翼,帮助鼻涕流出。对于较小的婴儿,滴药时要小心,避免孩子头部晃动导致药液流入咽喉引起不适。因为婴儿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液流入咽喉可能会引起呛咳等情况。 三、抬高头部睡眠 1.原理:睡眠时头部抬高,可使鼻腔内的血液回流更顺畅,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缓解鼻子不通气。 2.操作方法:可以用枕头适当垫高孩子的上半身,一般抬高15-30度左右。但要注意枕头高度要适中,避免过高导致孩子呼吸不畅或颈部不适。对于新生儿,不建议使用过高的枕头,可通过多垫几个薄毛巾来实现头部抬高的效果。因为新生儿脊柱生理弯曲尚未形成,过高的枕头可能影响其脊柱发育。 四、吸入蒸汽 1.原理:吸入温热的蒸汽能使鼻腔黏膜湿润,缓解鼻塞。 2.操作方法:在浴室放热水,让孩子进入充满蒸汽的浴室中待5-10分钟。但要注意保持浴室温度适宜,避免孩子在浴室内过热或滑倒。对于低龄儿童,需要有成人陪同,确保安全。因为低龄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危险情况。 五、按摩迎香穴 1.原理:按摩迎香穴可以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 2.操作方法:用食指轻轻按摩孩子的迎香穴,左右各按摩10-15次,力度要适中。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带入孩子鼻腔。对于婴幼儿,按摩力度要更轻柔,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准。因为婴幼儿皮肤和鼻腔黏膜都很娇嫩,过度用力按摩可能会造成损伤。 如果孩子鼻子不通气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咳嗽加重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1 12:24:50
  • 小孩流鼻血要检查什么

    小孩流鼻血需进行多项检查来明确病因,体格检查包括局部检查鼻腔及全身一般状况;血液相关检查有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其他检查有过敏原检测、鼻内镜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等,会根据小孩具体情况由医生选择合适检查项目,检查中要安抚小孩情绪,婴儿流鼻血更要谨慎细致评估以恰当处理。 一、体格检查 1.局部检查:首先会检查鼻腔局部情况,观察鼻腔黏膜是否有充血、干燥、糜烂、溃疡等表现,查看是否有异物存在,比如小孩玩耍时可能将小玩具等异物塞入鼻腔导致流鼻血,还会检查鼻中隔是否偏曲,因为鼻中隔偏曲处的黏膜较薄,容易破裂出血。 2.全身一般状况检查:检查孩子的面色、心率、血压等,了解孩子整体的身体状态,判断是否因失血过多出现贫血或其他全身症状的迹象。比如严重失血时可能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 二、血液相关检查 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孩子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情况。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凝血障碍从而引起流鼻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感染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流鼻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会明显降低。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孩子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若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患儿凝血因子缺乏,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容易流鼻血。 三、其他检查 1.过敏原检测:如果孩子经常反复流鼻血,且怀疑与过敏因素有关,比如过敏性鼻炎导致鼻痒,孩子经常揉鼻而引起鼻出血,会进行过敏原检测,了解孩子是否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过敏,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抗过敏等治疗。 2.鼻内镜检查:对于反复鼻出血或出血较严重、通过前鼻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孩子,可能会进行鼻内镜检查。鼻内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鼻腔深部的情况,如鼻咽部等部位是否有病变,像鼻咽部血管瘤等病变也会导致反复鼻出血。 3.胸部X线或CT检查:当考虑流鼻血可能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有关,比如肺部疾病等,可能会进行胸部相关检查,查看肺部是否有病变影响凝血等情况。不过一般较少直接用于单纯鼻出血的排查,多是在怀疑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时才会考虑。 对于小孩流鼻血进行检查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安抚小孩情绪,避免因小孩哭闹挣扎影响检查操作及结果准确性。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婴儿出现流鼻血情况,更要谨慎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因为婴儿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全面评估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恰当处理。

    2025-10-11 12:23:35
  • 小孩咳嗽眼屎多怎么办

    小孩咳嗽眼屎多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过敏等引起,需从多方面找原因并应对,要注意眼部护理,婴儿和有基础病史小孩有特殊注意事项,需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注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原因:小孩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除咳嗽外,炎症可能波及眼部导致眼屎多。 2.应对:让小孩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22℃~25℃)和湿度(50%~60%),利于呼吸道舒适。鼓励小孩多喝温水,湿润呼吸道,减轻咳嗽症状,也有助于稀释眼屎,方便清理。 (二)环境因素 1.原因:若室内灰尘较多或空气污染严重,小孩吸入后可能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同时灰尘等也可能进入眼部导致眼屎增多。 2.应对:定期清洁室内卫生,使用湿抹布擦拭家具等,减少灰尘。避免让小孩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外出时可根据情况佩戴儿童专用口罩。 (三)过敏 1.原因:小孩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咳嗽、眼睛痒等症状,进而导致眼屎增多。 2.应对:尽量避免小孩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怀疑是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带小孩外出的时间,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若接触宠物后出现症状,应让小孩远离宠物,并及时清洁身体。 二、眼部护理注意事项 (一)眼屎清理 1.工具选择:使用干净的棉签或柔软的湿毛巾清理眼屎。用棉签清理时,要轻轻擦拭,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方向清理,避免损伤眼部。 2.频率:根据眼屎分泌情况适时清理,保持眼部清洁,但不要过度清理,以免损伤眼部黏膜。 (二)眼部卫生 教育小孩不要用手揉眼睛,因为手上可能携带细菌等病原体,揉眼易导致眼部感染加重,使咳嗽和眼屎多的情况恶化。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不会表达不适,若出现咳嗽眼屎多情况更要密切关注。清理眼屎时动作需格外轻柔,室内环境控制要更严格,保持绝对清洁,温度湿度适宜。一旦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如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需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 (二)有基础病史小孩 如小孩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病史,出现咳嗽眼屎多情况时,要考虑过敏因素诱发加重的可能。除上述一般措施外,需更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若症状与基础病史发作相关,应遵循基础病史的治疗和护理原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总之,小孩咳嗽眼屎多需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重眼部和整体的护理,特殊人群更要谨慎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1 12:22: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