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 宝宝身上一块红

    婴儿身上出现红色一块块的情况,有可能是胎记,也有可能是荨麻疹引起。 一、胎记: 1.胎记通常是由于黑色素沉积形成,不过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血管增生或畸形导致。 2.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于背部、臀部、头面部、四肢等部位可看到颜色深浅不同且各异的印记,比如红色、黑色、棕色、青色等。 3.胎记一般无需特别处理,但若有需要,可考虑通过激光手术来去除。 二、荨麻疹: 1.荨麻疹往往是接触了变应原而引发,会致使患者出现红色、成片且对称分布的小丘疹,同时伴有剧烈瘙痒感。 2.患者首先应积极查找过敏原,然后避免与之接触。 3.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同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软膏。 总之,当发现婴儿身上有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规范处理。

    2025-05-12 10:44:51
  • 婴儿体温37.4怎么降温

    低热(37.4℃)可温水擦身、退热贴、多喝水、注意观察;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降温方法可能不同,如有其他健康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温。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手心、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 2.调整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 3.多喝水 让孩子多喝水,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降低体温。 4.注意观察 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降温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孩子是新生儿或早产儿,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温。此外,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5-12 10:43:42
  • 小孩腋下温度要加0.5度吗

    小孩腋下温度不需要加0.5℃。以下是关于体温测量的详细内容: 一、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标准不同:在进行体温测量时,因测量方式有别,其体温的正常标准存在差异。然后依据相应标准来判别体温是否处在正常范畴。 1.体温测量包括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的测量。 (1)体表温度测量通常是测量腋下温度,相比体内温度,其正常体温范围稍低,是在36至37.4℃之间,若腋下温度大于37.4℃,就表明有发热情况。 (2)体内温度测量主要是测量肛温,正常的肛温范围是36.5至38℃之间,超过38℃则提示有发热。 二、腋下温度判断无需加0.5℃:所以,测量腋下温度并不需要加0.5℃,只要按照腋下温度的正常范围来衡量体温即可。 总之,在判断小孩腋下温度是否正常时,直接依据腋下温度的特定范围,无需进行额外的加0.5℃操作。

    2025-05-12 10:42:13
  • 宝宝腹胀的表现有哪些怎么办

    宝宝肚子胀气会有食欲不佳、腹部不适、排气、呕吐、腹泻等症状表现。 一、症状表现 1.通常宝宝肚子会比平时大,叩诊呈鼓音,有腹部不适和腹胀的情况,同时伴随食欲不佳、排气,有时还能听到肠鸣音即肚子咕咕响。 2.引起宝宝肚子胀气的原因多样,常见的是喂养不当以及腹部着凉。喂养不当会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积气,进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腹部着凉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胀气等情况。 二、应对方法 出现这种情况,可尽量让孩子少吃些或少食多餐,多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等,也可给孩子顺时针按摩肚子以促进肠蠕动排气。若宝宝肚子胀气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总之,宝宝肚子胀气时会有一系列表现,要注意分辨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治疗。

    2025-05-12 10:40:24
  • 小儿发烧,怎么快速退烧

    小儿快速退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喝温水。当患儿发烧后,通过喝温水能实现快速降温。因为喝温水不但可以推动体内血液循环,还能够促使患儿排汗与排尿,这对体温的下降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擦拭身体部位。家长可用温水浸湿毛巾,然后对一些血运较为丰富的部位予以擦拭,像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脚等。用水擦拭身体可以借助水的挥发,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 三、口服药物。患儿发烧后会有头疼、乏力、嗜睡、发热等症状表现,可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比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等。这类药物属于解热镇痛类,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和降低体温的效果。 总之,以上便是小儿快速退烧的相关方法。在患病期间,患儿的饮食应尽可能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2025-05-12 10:39: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