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程要多久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1-2周左右,受年龄、病原体、基础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等表现,高峰期咳嗽加重、可能发热,恢复期症状渐消,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影响病程的因素 年龄因素:婴幼儿相对来说病情变化可能更快,但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病程也可能相对较短;而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机体抵抗力相对稍强,病程可能相对更易控制在1-2周内。例如,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病程可能波动较大,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精心护理。 病原体类型: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多数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相对较短,一般1-2周可恢复;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病程也多能在1-2周左右得到控制,但如果细菌感染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病程可能延长。比如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一般病程相对病毒感染中普通病毒引起的可能稍长,但大多也在1-2周左右。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情况的小儿,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病程往往会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使得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下降,炎症难以快速消退,病程可能超过2周,甚至反复不愈。 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缩短病程,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的室内通风等。相反,如果小儿生活环境恶劣、营养不均衡、经常哭闹休息不好等,会不利于病情恢复,导致病程延长。 病程中的表现及应对 初期表现:起病较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等,随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这个阶段一般持续3-5天左右,此时期要注意让小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 高峰期表现:咳嗽逐渐加重,可能有痰鸣音,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时间不等,多在3-5天左右。如果发热,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通过适当增减衣物等物理方式辅助降温(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恢复期表现:咳嗽逐渐减轻,咳痰减少,一般经过1-2周左右,症状基本消失。但在恢复期仍要注意让小儿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受凉等导致病情反复。 小儿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加重,如持续高热不退、咳嗽剧烈影响进食和睡眠、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2025-10-15 14:21:25
  • 两个月宝宝嘴唇发白怎么回事

    两个月宝宝嘴唇发白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贫血因素(缺铁性贫血、其他类型贫血)、循环系统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环境及其他因素(寒冷刺激、低血糖),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一般情况,若嘴唇发白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特殊人群更需加强监测。 一、贫血因素 1.缺铁性贫血:两个月宝宝若存在缺铁性贫血情况,可能出现嘴唇发白现象。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宝宝出生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储备有限,若未及时补充铁元素,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会导致面色、嘴唇等部位颜色变淡发白。可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等指标来辅助判断,若血清铁蛋白降低、血红蛋白降低,需考虑缺铁性贫血可能。 2.其他类型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也可能引起嘴唇发白。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可通过外周血涂片、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等检查来排查,此类贫血相对少见,但也需引起重视。 二、循环系统因素 1.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两个月宝宝,可能出现嘴唇发白情况。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液循环,导致机体氧供不足,从而使口唇等部位颜色发白。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都可能导致这种表现。 2.心功能不全:如果宝宝存在心功能不全,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也会出现嘴唇发白。常伴有气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通过心脏超声、BNP(脑钠肽)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环境及其他因素 1.寒冷刺激:当两个月宝宝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外周血管收缩,会导致嘴唇发白。这是机体的一种生理调节反应,通过减少外周血液循环来减少热量散失。此时需注意给宝宝保暖,观察嘴唇颜色是否随环境温度恢复而改善。 2.低血糖:对于两个月宝宝,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若发生低血糖,也可能出现嘴唇发白现象。同时还可能伴有反应差、嗜睡、拒奶等表现,可通过检测血糖来明确,若血糖低于正常范围需及时处理。 当发现两个月宝宝嘴唇发白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若嘴唇发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更要加强监测,因为这类宝宝出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

    2025-10-15 14:20:44
  • 一周岁宝宝补钙吃什么食物

    一周岁宝宝补钙可通过多种食物,如母乳、配方奶、奶酪、豆腐、豆浆、菠菜、油菜、虾仁、小鱼等,添加时遵循原则并观察反应,还要保证户外活动晒太阳,特殊情况遵医嘱补钙。 配方奶:配方奶是宝宝除母乳外很好的钙补充来源,市售的婴儿配方奶通常按照标准添加了适量的钙,能为一周岁宝宝提供约每日所需钙量的一部分,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奶量来计算从配方奶中获取的钙含量。 奶酪:奶酪是一种高钙食物,每100克奶酪中钙含量较高,一周岁宝宝可以尝试少量添加奶酪作为钙的补充食物,但要注意选择低盐、无添加过多调味料的奶酪,且要适量食用,避免增加宝宝肾脏等负担。 豆制品 豆腐:豆腐富含钙,例如南豆腐每100克大约含有116毫克钙,可以将豆腐做成细软的豆腐泥等形式给一周岁宝宝食用,如与其他蔬菜搭配制作成豆腐蔬菜泥,既增加了钙的摄入,又能保证营养均衡,但要注意首次添加时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等反应。 豆浆:豆浆也是不错的植物性钙来源,不过一周岁宝宝喝豆浆要注意选择充分煮熟的豆浆,且不宜过量饮用,因为过量可能会影响宝宝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绿色蔬菜 菠菜:菠菜含有一定量的钙,每100克菠菜大约含有66毫克钙,不过菠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给宝宝食用菠菜前可以先将菠菜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后再制作成宝宝能食用的形式,如菠菜粥等。 油菜:油菜也是钙的较好来源,每100克油菜大约含有108毫克钙,油菜可以清炒后做成细软的菜泥给一周岁宝宝食用,或者与面条等搭配,为宝宝补充钙。 鱼虾类 虾仁:虾仁富含钙,而且容易消化,一周岁宝宝可以适量食用虾仁,例如将虾仁剁碎后制作成虾仁蛋羹等,每100克虾仁大约含有325毫克钙左右,能为宝宝补充较多的钙。 小鱼:一些小型的可食用小鱼,如三文鱼等,三文鱼含有丰富的钙,而且还含有维生素D等有助于钙吸收的营养成分,不过给一周岁宝宝食用时要确保小鱼完全去骨去刺,做成细软的鱼肉泥等形式。 温馨提示:一周岁宝宝在添加这些含钙食物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和是否有过敏等反应。同时,除了通过食物补钙外,还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宝宝多晒太阳,因为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如果宝宝存在特殊情况,如早产、有先天性钙代谢疾病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钙的补充,必要时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但要避免自行盲目给宝宝补充过多钙剂,以免对宝宝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5 14:19:59
  • 小孩发烧怕冷怎么办

    要判断发烧程度并区分低热、中热、高热,然后进行一般护理,包括保暖与散热平衡、补充水分,还要观察病情变化,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有特殊注意事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一、判断发烧程度 1.首先要测量体温,区分是低热(37.3~38℃)、中热(38.1~39℃)还是高热(39.1℃以上)。不同程度的发烧可能伴随不同表现,但小孩发烧怕冷是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表现,体温上升期常伴有怕冷。 二、一般护理措施 1.保暖与散热平衡 保暖方面:如果是低热或体温上升期怕冷,可适当增添衣物,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利于孩子舒适,但要避免过度包裹,防止影响散热。比如可以给孩子穿上薄毛衣、薄棉裤,盖轻薄的被子。对于婴儿,要注意四肢及手脚的保暖,可穿上合适的袜子,但不能因为怕冷就给孩子盖很厚的被子,以免影响体温调节。 散热方面:当孩子体温开始下降或处于中热、高热时,要注意散热。可以适当减少衣物,比如解开孩子的上衣纽扣等,但要避免孩子直接吹冷风。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帮助散热,擦拭时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再次受凉。 2.补充水分:发烧时孩子身体水分流失较多,要多给孩子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因发热出汗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体温的下降。对于婴儿,可以增加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的喂养次数;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让其适量饮用温的白开水、果汁(需稀释)等。 三、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体温持续升高不降、抽搐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比如孩子虽然怕冷,但精神状态还好,体温在38℃左右,可以先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观察;但如果孩子怕冷的同时,精神很差,一直哭闹,体温迅速上升,就需要尽快送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怕冷时更要精细护理。保暖时要注意不要包裹过紧,避免影响呼吸等。在补充水分时,要注意喂养方式,防止呛咳。如果婴儿发烧怕冷,家长要更加频繁地监测体温,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烧怕冷时,要格外谨慎。基础疾病孩子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需要更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孩子的基础疾病情况。

    2025-10-15 14:19:15
  • 小儿发热手脚凉身上热的处置方法是什么

    小儿发热时,先判断发热程度,手脚凉要保暖,身上热可物理降温、调节环境,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有特殊注意事项,体温持续上升或伴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一、判断发热程度 1.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小儿体温,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超过37.3℃为发热。根据体温可初步判断发热程度,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二、处理手脚凉情况 1.保暖措施:小儿发热手脚凉时,说明外周血管收缩,要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盖上合适厚度的被子,但不宜过厚导致散热不畅。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四肢的保暖,可使用温暖的襁褓包裹,但要确保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因为手脚凉是身体试图将热量保留在核心部位的表现,保暖有助于改善外周循环。 三、针对身上热的处理 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儿身体,主要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擦拭时间可适当长一些,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左右,要注意保暖,避免小儿着凉。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小儿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降低局部温度,从而帮助散热,起到一定的退热作用。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让小儿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身体散热。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一次小儿体温,观察体温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2.观察一般情况:留意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小儿精神状态尚可,能正常进食进水,可先在家中按照上述方法处理;但如果精神差、面色苍白或发绀、呼吸急促等,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手脚凉等情况。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保暖和降温措施要适度。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如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等不良后果。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果小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热手脚凉身上热的情况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一旦有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和机体的整体状况。

    2025-10-15 14:18: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