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三个月宝宝不吃奶瓶该怎么办

    针对宝宝不吃奶瓶的问题,可从调整喂奶环境、选合适奶嘴、换喂奶姿势、改喂奶时间、借他人协助、观察口腔情况、考虑厌奶期及特殊宝宝特殊处理等方面解决,如减少干扰、选模拟母乳奶嘴、试不同姿势、选合适时机喂奶、让熟悉人协助、查口腔问题、区分厌奶期及早产儿特殊对待等。 选择合适奶嘴 模拟母乳质感:挑选与母乳质感接近的奶嘴,有些奶嘴的形状、软硬度等设计更符合宝宝的吸吮习惯。可以多尝试几种不同品牌、类型的奶嘴,找到宝宝比较喜欢的。因为宝宝可能会因为奶嘴触感与乳头差异太大而抗拒奶瓶,通过更换合适奶嘴来改善这种情况。 调整喂奶姿势 舒适姿势:尝试不同的喂奶姿势,比如让宝宝半躺着,身体稍微倾斜一点,类似于吃母乳时的姿势。或者抱着宝宝,让宝宝的头部稍微抬高一点,这样能减少宝宝因不舒服而抗拒奶瓶的情况。例如,可以采用橄榄球式抱姿,将宝宝侧躺在臂弯中,头部枕在肘部,身体贴近大人,这种姿势有时能让宝宝更适应奶瓶喂养。 改变喂奶时间 选择合适时机:在宝宝不是特别饥饿也不是刚吃完奶不久的时候尝试喂奶瓶。如果宝宝太饿可能会比较急躁,不太容易接受奶瓶;如果刚吃完奶不久,宝宝可能没有饥饿感,也会抗拒奶瓶。可以在宝宝稍微有点饿,但还不是很哭闹的时候,慢慢引导宝宝接受奶瓶。 借助他人协助 让熟悉的人协助:如果宝宝只认妈妈喂奶,妈妈可以让家里其他熟悉的人,比如爸爸、爷爷奶奶等帮忙喂奶瓶。因为宝宝可能对不同人的气味、声音等有不同反应,让其他人来喂可能会让宝宝更易接受奶瓶。比如爸爸在宝宝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尝试用奶瓶喂奶,宝宝可能因为对爸爸的熟悉感而更配合。 观察宝宝口腔情况 检查是否有口腔问题:查看宝宝口腔内是否有溃疡、鹅口疮等问题,这些口腔不适可能会导致宝宝不愿意吸吮奶瓶。如果发现宝宝口腔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处理。比如如果是鹅口疮,口腔内会有白色斑块等表现,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待口腔问题解决后,宝宝可能就会愿意接受奶瓶了。 考虑是否为厌奶期 区分正常厌奶期:三个月的宝宝有可能处于生理性厌奶期,这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精神状态等其他方面比较正常,只是暂时对奶瓶喂养不太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少量多次地给宝宝喂奶瓶,不要强迫宝宝,随着宝宝厌奶期过去,一般会逐渐恢复正常吃奶瓶的情况。但如果宝宝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发热等其他异常表现,则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因素。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宝宝: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吸吮吞咽功能等可能发育相对更不完善,在应对不吃奶瓶的情况时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宝宝的实际发育情况来逐步调整喂奶方式,可能需要更缓慢、轻柔地引导宝宝接受奶瓶,并且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等情况,如果有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因为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对于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任何喂养问题都需要更专业地关注和处理。

    2025-10-15 15:15:51
  • 先天性喉喘鸣就医指征是什么

    先天性喉喘鸣有多种异常表现,呼吸方面有吸气性喘鸣反复出现、呼吸困难程度加重;喂养及生长发育相关表现有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绀等,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 1.吸气性喘鸣反复出现: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吸气时喉部发出喘鸣音是重要就医指征。新生儿或婴儿在平静或活动时,吸气过程中能听到喉内似哨音的喘鸣,且这种情况可能会反复出现,尤其是在哭闹、吃奶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先天性喉喘鸣主要是喉部结构异常导致气道狭窄,吸气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湍流而引起喘鸣。例如,一些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喘鸣,随着月龄增长可能时轻时重。 2.呼吸困难程度加重:观察患儿呼吸时是否有呼吸困难表现,如呼吸频率加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婴儿为30-40次/分钟,若超过此范围且伴有喘鸣需警惕)、胸廓起伏异常(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如果喘鸣同时伴有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气道梗阻情况在恶化,需要及时就医。比如,患儿原本只是偶尔有轻度喘鸣,呼吸频率稍快,后来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三凹征明显,就需要尽快就诊。 喂养及生长发育相关表现 1.喂养困难:先天性喉喘鸣可能影响患儿吃奶。由于呼吸时气道不畅,患儿在吃奶过程中需要不断换气,可能出现吃奶时停顿、费力,甚至导致呛奶。部分患儿会因为吃奶困难而出现体重增长缓慢。例如,有的患儿每次吃奶时间明显延长,且体重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达到正常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考虑可能与先天性喉喘鸣影响进食有关,应及时就医评估。 2.生长发育落后:长期的喂养困难以及气道通气不畅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整体生长发育。如果患儿在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发育指标明显低于同龄儿,同时伴有先天性喉喘鸣的表现,需要就医排查是否是先天性喉喘鸣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和机体代谢异常等问题。比如,与同月龄正常儿童相比,患儿身高、体重明显偏低,且有较明显的喉喘鸣症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其他伴随症状 1.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喉部结构异常,气道防御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患儿容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如果先天性喉喘鸣患儿频繁出现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情况,也需要考虑就医。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喉部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喉喘鸣的症状,同时感染本身也需要及时治疗。例如,患儿在短时间内多次出现咳嗽、发热,伴有喉喘鸣加重,就应及时带患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2.发绀情况:严重的先天性喉喘鸣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发绀,即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紫。这是因为气道狭窄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如果发现患儿有口唇发紫等发绀表现,无论是否伴有明显喘鸣,都应立即就医,因为这提示缺氧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紧急处理来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状态。

    2025-10-15 15:14:03
  • 小孩过敏应急处理

    小孩过敏需先识别过敏迹象,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方面症状及不同年龄表现差异;然后立即脱离过敏原;轻度过敏可清洁接触部位、适当休息观察;严重过敏出现呼吸困难等危急表现要打急救电话、让小孩平卧等,且不管轻重都要尽快就医,婴儿处理要轻柔,有特殊基础疾病过敏小孩要特留意呼吸等情况。 一、识别过敏迹象 小孩过敏时可能出现多种症状,皮肤方面可能有皮疹、瘙痒、红斑等;呼吸道可能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消化道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同年龄的小孩过敏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更易出现皮肤和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呼吸道症状相对更常见。比如婴儿可能会突然出现面部、颈部皮肤的红斑,并且烦躁不安;学龄儿童可能会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服用感冒药无效。 二、立即脱离过敏原 一旦发现小孩过敏,首先要尽快让小孩远离过敏原。如果是食物过敏,要立即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果是接触性过敏,要迅速去除接触的过敏原,如脱下接触了过敏原的衣物等。例如小孩因接触宠物毛发过敏,应立即将小孩抱离有宠物的环境,并取下身上可能沾染宠物毛发的衣物。 三、轻度过敏的简单处理 如果小孩过敏症状较轻,如只有轻微的皮肤瘙痒、少量皮疹等,可以用清水清洁小孩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过敏原。然后可以让小孩适当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对于皮肤瘙痒,可以避免小孩搔抓,轻轻安抚小孩。比如小孩接触花粉后出现轻度皮肤红斑,用清水洗净接触花粉的皮肤后,让小孩安静坐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观察红斑是否逐渐消退。 四、严重过敏的紧急处理与就医 1.严重过敏表现:如果小孩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要让小孩保持平卧姿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如果小孩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适用于已明确诊断为严重过敏且有处方的情况),应按照说明书及时使用。 2.尽快就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持续观察小孩的生命体征。即使过敏症状暂时缓解,也应尽快将小孩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过敏可能会再次发作且有加重的可能。对于有过敏病史的小孩,家长应提前告知医生小孩的过敏史,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比如有牛奶过敏史的小孩再次出现疑似过敏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向接诊医生说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过敏时更要谨慎处理。在脱离过敏原和处理症状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婴儿造成额外的伤害。比如清洁婴儿皮肤时要使用温和的清水,力度要轻。对于有特殊基础疾病的过敏小孩,如本身有哮喘病史的过敏小孩,在过敏发作时要特别注意其呼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呼吸道症状,并尽快送医,因为过敏可能会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危及生命。

    2025-10-15 15:11:32
  • 宝宝屁股腿部有淤青怎么办

    宝宝屁股腿部出现淤青需区分情况处理,外力性淤青可根据时间冷敷或热敷并观察;若频繁无外力淤青或伴其他出血表现,考虑凝血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凝血功能异常则依病情治疗,家长要冷静观察并依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就医遵专业建议处理。 一、初步观察与判断 1.区分淤青类型 外力性淤青:如果宝宝屁股腿部的淤青是近期因磕碰、挤压等外力因素导致的,首先观察淤青范围大小、宝宝有无哭闹不安等表现。一般轻微的外力磕碰引起的淤青,在24小时内可先进行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对于婴儿来说,由于皮肤娇嫩,外力导致淤青时需格外留意是否有深部组织损伤等情况,若宝宝受伤后精神状态不佳、持续哭闹或淤青范围迅速扩大,应及时就医。 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淤青:如果宝宝没有明显外力作用却频繁出现屁股腿部淤青,或者同时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要考虑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这可能与宝宝自身凝血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如凝血四项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二、及时就医检查 1.完善相关检查 若怀疑凝血功能问题,医生会详细询问宝宝的病史,包括家族中是否有类似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等。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小板数量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明确凝血因子等指标是否正常。对于婴儿,采血时要注意轻柔操作,减少宝宝的痛苦。 如果是外力性淤青但家长不放心,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判断有无深部组织损伤,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进行局部超声检查,查看皮下组织及肌肉等有无血肿等情况。 三、根据不同情况的处理原则 1.外力性淤青的处理 24小时内:对于6个月以上能配合的婴儿,可使用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间隔一段时间再冷敷。但婴儿皮肤更敏感,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避免冻伤。如果是新生儿,由于其皮肤角质层薄,更要轻柔操作,可选择用湿冷的毛巾敷。 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淤血吸收。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可使用温毛巾,每次热敷10-15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受伤部位的情况,若淤青范围没有进一步扩大,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可继续观察。 2.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淤青的处理 如果确诊是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等治疗;若是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可能需要替代治疗等。对于婴儿来说,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受伤,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宝宝屁股腿部出现淤青时,家长首先要冷静观察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处理,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5-10-15 15:10:53
  • 小孩拉肚子有拉稀水声音怎么办

    小孩拉肚子拉稀水时,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观察一般情况与区分病因;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进行非药物干预;出现严重脱水表现或腹泻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婴儿要注意臀部护理,有基础疾病的小孩需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观察一般情况 对于小孩拉肚子有拉稀水声音的情况,首先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玩耍、进食,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精神萎靡、嗜睡,提示可能脱水较严重。 查看皮肤弹性,用手指捏起小孩背部的皮肤,正常情况下松手后皮肤迅速回弹,若回弹缓慢,说明可能存在脱水。 观察尿量,正常小孩每天排尿次数和量相对稳定,若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数小时无尿,提示脱水较严重。 2.区分病因 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除了拉稀水便外,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当(进食过多生冷食物、不洁食物等)引起的腹泻,一般没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 对于婴幼儿,若在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为人工喂养,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粉,以减轻肠道负担。 较大的儿童,应暂时减少辅食的摄入,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高纤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补充水分 口服补液盐:这是预防和纠正脱水的重要措施。根据小孩的年龄和脱水程度,按照说明书正确服用口服补液盐。一般轻度脱水的小孩,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补充50-100ml的口服补液盐;中度脱水则需要更多。 少量多次喂水:如果小孩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少量多次喂温开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严重脱水表现 当小孩出现精神极度萎靡、皮肤弹性极差、眼窝明显凹陷、口唇干燥、无尿等严重脱水表现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 2.持续不缓解的情况 如果小孩腹泻频繁,拉稀水便的情况持续超过24-48小时没有改善,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 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腹泻的耐受性较差。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臀部的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涂抹护臀膏,防止红臀的发生。因为婴儿皮肤娇嫩,腹泻时大便刺激容易引起臀部皮肤损伤。 2.有基础疾病的小孩 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小孩,发生腹泻时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这类小孩一旦出现拉稀水便的情况,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腹泻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2025-10-15 15:08: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