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 9个月宝宝吃多了拉肚子怎么办

    9个月宝宝吃多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减少进食量、调整饮食种类)、补充水分(喂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腹部保暖(保持腹部温暖)、观察病情变化(留意症状表现,异常及时就医)来处理,且因宝宝器官发育不完善,特殊情况需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调整饮食 1.减少进食量:9个月宝宝吃多了拉肚子,首先要适当减少进食量。可以适当缩短喂奶时间或减少辅食的量,让宝宝的胃肠道得到一定的休息。因为此时宝宝的消化功能因吃多而受到影响,减少进食能减轻胃肠负担,有助于缓解拉肚子的情况。例如平时一次喂120ml奶,现在可以减少到90ml左右,辅食的量也相应减少。 2.调整饮食种类: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软面条也比较温和,不会给胃肠道造成过大压力。避免给宝宝吃油腻、辛辣、生冷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冷饮、粗纤维较多的蔬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拉肚子加重。 二、补充水分 1.预防脱水:拉肚子容易导致宝宝体内水分流失,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也可以适当喂一些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宝宝因拉肚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一般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冲调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给宝宝。 三、腹部保暖 1.保持腹部温暖:注意给宝宝的腹部保暖,可以给宝宝穿上肚兜或盖上小被子,防止腹部着凉。因为腹部着凉也可能会加重拉肚子的症状,温暖的腹部环境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例如可以用温水袋(外面包裹毛巾)放在宝宝腹部,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38℃-4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 四、观察病情变化 1.留意症状表现:密切观察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如果宝宝拉肚子的症状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精神萎靡、发热、呕吐频繁、大便带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宝宝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如肠道感染等,需要医生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对于9个月的宝宝来说,精神状态是很重要的观察指标,如果宝宝精神不好,说明身体状况可能比较差,需要尽快就医。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9个月的宝宝,由于其身体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在处理吃多拉肚子的情况时要格外小心。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给宝宝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药物或方法。同时,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等特殊情况,在调整饮食等方面要更加谨慎,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2025-10-16 13:12:26
  • 小孩感冒好后鼻子总是不通畅

    小孩感冒好后鼻子不通畅可能与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残留等有关,可通过湿毛巾敷鼻、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调整体位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还需调整生活环境湿度、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情况持续久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滥用药物。 一、可能的原因及机制 小孩感冒好后鼻子不通畅,可能与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残留等有关。感冒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即使感冒症状好转,黏膜的肿胀状态可能仍未完全消退,从而引起鼻塞;同时,感冒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可能在鼻腔内残留,进一步堵塞鼻腔,导致鼻子不通畅。另外,小孩的鼻腔相对较窄,鼻黏膜敏感,感冒后更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湿毛巾敷鼻 可以用温湿的毛巾敷在小孩的鼻部,温湿的环境有助于缓解鼻腔黏膜的肿胀。一般每次敷10-15分钟左右,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小孩。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要注意固定好头部,防止毛巾滑落。 (二)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 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可以清洁鼻腔,稀释分泌物,促进其排出。可以购买儿童专用的生理盐水滴鼻剂或喷鼻剂,按照说明书使用。操作时让小孩平躺,头部稍微后仰,然后滴入或喷入生理盐水,之后可以轻轻按压鼻翼,帮助分泌物排出。 (三)调整体位 尝试让小孩采取侧卧的体位,有时候单侧鼻腔的堵塞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例如左侧鼻塞时让小孩右侧卧位,右侧鼻塞时左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可能使鼻腔内的分泌物引流更顺畅,减轻鼻塞症状。 三、生活环境调整 (一)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加重鼻腔不适,建议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对于低龄儿童,要特别注意加湿器的安全使用,避免小孩接触到加湿器的出雾口等部位。 (二)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果小孩是过敏体质,感冒后鼻子不通畅可能与接触过敏原有关。要注意避免让小孩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勤换床单被套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带小孩外出,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间段。 四、特殊情况及就医建议 如果小孩鼻子不通畅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加重、精神萎靡等,可能提示有其他并发症,如鼻窦炎等,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鼻腔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急诊处理。同时,要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滥用药物来缓解鼻塞,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6 13:10:47
  • 小孩子发烧为什么要到38°5才可以吃退烧药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38.5℃以下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可优先非药物干预;达38.5℃及以上时用退烧药缓解不适但要考虑年龄等,不同年龄段孩子发热处理因生理特点等有差异,超38.5℃或低龄儿童有不适表现都需恰当处理。 一、发热的生理机制与38.5℃阈值的关联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刺激时,会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一般来说,体温在38.5℃以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处于相对有利的状态,适度的发热有助于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生理角度看,此时身体的代谢变化等还未达到需要立即使用退烧药来干预的程度,机体自身有一定的应对感染的能力,所以不需要急于用退烧药来降温。 二、低于38.5℃时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及原因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例如让孩子适当多饮水,这是因为水分可以帮助机体散热,通过出汗等方式带走热量,从而辅助降低体温;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吸热来降温。这些非药物干预措施相对温和,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额外的药物负担,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因发热带来的不适,并且给机体自身应对感染留出时间。 三、达到38.5℃时使用退烧药的考量 当孩子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使用退烧药主要是为了缓解孩子因发热带来的不适症状,如烦躁、哭闹、精神不佳等。此时机体的发热已经可能让孩子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使用退烧药可以改善孩子的舒适度。但在选择退烧药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等因素,比如对于低龄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烧药,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同时,使用退烧药也只是对症处理,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呼吸急促等,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四、不同年龄段孩子发热处理的特殊情况 对于婴儿等低龄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对体温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即使体温未达到38.5℃,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不适表现,如异常哭闹、精神萎靡等,也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物理降温等,但要谨慎处理,避免过度降温等情况。而对于较大的儿童,当体温达到38.5℃时,如果孩子感觉不适,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来缓解症状。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发热处理上的差异主要是基于其生理特点和对发热的耐受程度等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2025-10-16 13:10:12
  • 宝宝高热惊厥的表现有哪些

    宝宝高热惊厥发作时典型表现有意识改变、肢体抽搐、眼球症状、面色改变且持续时间短,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发作后会有精神萎靡嗜睡等表现,部分有头痛乏力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发作及发作后表现,发作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送医,记录相关表现。 一、发作时的表现 (一)典型表现 1.意识改变:宝宝会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这是因为高热惊厥主要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导致意识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原本能正常玩耍、对周围人说话有回应的宝宝,在发作时变得叫不醒。 2.肢体抽搐:多为全身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僵硬、抽动,常见的是双侧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也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抽搐然后扩展到双侧的情况。这是由于高热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比如宝宝的双手紧握,双腿伸直抖动。 3.眼球症状:眼球可能上翻或凝视,双眼固定在某一方向,这是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眼部神经所致。 4.面色改变:面色可能发青或发紫,这是因为抽搐时呼吸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出现面色改变。 5.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之间。比如多数宝宝的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1-5分钟左右,但也有个别可能持续时间稍长一些,但通常不超过15分钟。 (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表现 1.婴儿期:婴儿高热惊厥时肢体抽搐可能不太典型,可能表现为局限于面部的轻微抽动,如面部肌肉颤动、眨眼等,同时意识改变可能相对更难被察觉,因为婴儿本身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肢体动作和面色等表现来判断。 2.幼儿期:幼儿的惊厥发作全身性表现更明显,肢体抽搐相对更剧烈,意识丧失较为明显,能明显看出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从正常玩耍状态突然变得毫无反应,肢体剧烈抽动。 二、发作后的表现 (一)精神状态 发作后宝宝可能会感到疲惫,精神萎靡,嗜睡。这是因为惊厥发作消耗了大量能量,大脑神经功能需要恢复。例如,宝宝在惊厥停止后会一直想睡觉,叫他可能能短暂醒来,但很快又入睡。 (二)其他表现 部分宝宝发作后可能会有头痛、乏力等表现,但一般这些表现会随着时间逐渐缓解。如果宝宝发作后出现持续的呕吐、精神极度差、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 宝宝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发作时及发作后的表现,一旦发现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情况,应立即将宝宝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窒息等情况发生,并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同时,要注意记录惊厥发作的具体表现,如发作时间、抽搐部位、持续时间等,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025-10-16 13:08:43
  • 婴儿发烧怎么降温快、有效

    婴儿发烧时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可松解轻薄透气衣物减少衣被以利散热,用适宜温水擦额头、颈部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适当时长,贴正规退热贴定期更换,鼓励婴儿多喝温开水防脱水,新生儿发烧需立即就医,皮肤娇嫩婴儿温水擦浴要轻柔,非药物降温效果不明显经专业评估后再谨慎考虑药物降温且遵儿科用药规范。 一、非药物降温基础操作 (一)松解衣物与减少衣被 婴儿发烧时应适当松解衣物,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包裹过严,以利于体表热量散发,这是因为过厚的衣物会阻碍热量通过皮肤蒸发等方式散发,不利于体温降低。同时,可适当减少衣被,让婴儿身体处于相对凉爽、通风的状态,但要注意避免婴儿着凉。 (二)温水擦浴 使用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重点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浴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为宜,擦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擦浴。这是因为大血管丰富区域的血液流动能更有效地传递热量,温水擦浴借助水分蒸发的物理散热原理发挥降温作用。 (三)使用退热贴 将退热贴贴于婴儿额头等部位,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通过吸热过程帮助降低局部温度,从而辅助缓解婴儿发烧带来的不适。需注意选择正规品牌的退热贴,且定期更换以保证散热效果。 二、保证水分摄入 鼓励婴儿多喝温开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通过汗液蒸发和尿液排出等方式带走热量,同时可防止因发烧导致的脱水情况。对于不配合喝水的婴儿,可少量多次喂水,确保每日摄入足够水分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体温调节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发烧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若出现发烧情况应立即就医。家长不可自行随意采用降温措施,因为新生儿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不当处理可能会加重病情,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皮肤娇嫩婴儿 在进行温水擦浴等操作时,要格外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损伤婴儿皮肤。由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过度用力擦浴可能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所以操作过程中需全程留意婴儿皮肤状态,保持动作轻缓。 四、优先非药物干预原则 婴儿发烧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法,这是因为药物降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低龄儿童随意使用药物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非药物降温方式通过物理手段调节体温,更贴合婴儿身体特点,以保障婴儿舒适度为首要标准,待非药物降温效果不明显且经专业评估后,再谨慎考虑是否采用药物降温等其他方式,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相关规范和禁忌。

    2025-10-16 13:07: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