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兆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口腔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口腔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唇腭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唇腭裂由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者后代风险高、特定基因位点异常等)、环境因素(孕期感染风疹病毒、营养不良、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生活习惯等)及其他因素(不合理用药、内分泌紊乱等)共同作用引发,了解病因对预防和早期干预重要,有家族史孕妇等要加强孕期保健降低风险。 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孕妇在孕期如果感染了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患唇腭裂的风险。研究显示,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的发育,干扰面部结构的正常形成过程,从而导致唇腭裂的发生。 孕期营养不良:孕妇在孕期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素,如叶酸等,也与唇腭裂的发生相关。叶酸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它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缺乏叶酸会影响面部发育相关组织的正常形成,进而增加唇腭裂的发病几率。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在孕期接触一些有害物质,像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也可能引发胎儿唇腭裂。例如长期接触含有苯等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干扰面部结构的正常发育进程,导致唇腭裂出现。 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妇如果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胎儿患唇腭裂的风险。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酒精等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破坏正常的面部发育程序,使得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概率升高。 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孕妇在孕期不合理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与唇腭裂的发生有关。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影响胚胎的发育过程,干扰面部结构的形成,从而导致唇腭裂。所以孕妇在孕期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内分泌因素:孕妇体内的内分泌平衡对于胚胎发育非常重要,如果孕妇内分泌出现紊乱,比如孕期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胎儿面部的正常发育,增加唇腭裂的发病风险。例如孕期某些激素的分泌失调可能会干扰面部组织的生长和融合过程,进而引发唇腭裂。 唇腭裂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唇腭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家族史的孕妇等特殊人群,要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唇腭裂的发生风险。

    2025-10-21 12:18:57
  • 龋齿杀神经后疼痛怎么办

    龋齿杀神经后出现疼痛需了解原因,可通过非药物措施如冷敷、保持口腔清洁缓解,疼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评估,儿童和成人有不同注意事项,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缓解疼痛保障治疗效果。 一、了解疼痛原因 龋齿杀神经后出现疼痛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杀神经过程中,器械等对周围组织有一定刺激,或者封药等操作引起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根管内感染未完全控制等情况导致。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疼痛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等。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冷敷:如果是术后短时间内的轻度疼痛,可以考虑冷敷。对于成人,用冰袋等冷敷患侧面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儿童的话要注意控制冷敷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冷敷。通过冷敷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术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饭后可以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起感染加重疼痛。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 三、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疼痛较为剧烈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牙进行检查,查看根管内情况、封药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陪同下配合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如果是封药刺激引起的疼痛,可能会调整封药;如果是根管内感染等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处理根管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龋齿杀神经后出现疼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儿童可能因为疼痛而哭闹、拒食等,家长要安抚儿童情绪,同时尽快带儿童就医。要避免儿童用患侧咀嚼食物,防止加重疼痛或影响治疗效果。 成人:成人要注意自身疼痛的变化情况,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术后护理。如果疼痛伴随发热等其他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因为成人可能也存在自身基础疾病等情况,发热等可能提示有感染加重等情况。 总之,龋齿杀神经后出现疼痛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以缓解疼痛并保障牙齿的后续治疗效果。

    2025-10-21 12:18:26
  • 吃饭时是否可以用嘴呼吸

    正常进食时应通过鼻腔呼吸因鼻毛可阻挡异物且鼻黏膜能加温加湿等,用嘴呼吸会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影响咀嚼吞咽协调及儿童面部发育,鼻腔堵塞时短时间用嘴呼吸需积极处理,特殊病史人群等应尽量维持鼻呼吸,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鼻呼吸习惯,成年人长期用嘴呼吸需排查鼻腔问题回归鼻呼吸。 一、正常进食时的呼吸方式及原因 正常情况下,吃饭时应通过鼻腔呼吸。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等异物,鼻黏膜能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处理,使进入呼吸道的空气更适宜,同时有助于维持口腔内环境的稳定,保障咀嚼、吞咽等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吃饭时用嘴呼吸的弊端 1.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用嘴呼吸时,空气未经过鼻腔的过滤、加温、加湿等处理直接进入口腔和气道,外界的灰尘、细菌等异物更容易进入呼吸道,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如引发咽炎、气管炎等疾病。 2.影响咀嚼吞咽协调:正常鼻呼吸与咀嚼吞咽动作有协调配合机制,用嘴呼吸会打乱这种协调,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窒息,尤其是儿童在进食时风险更高。 3.影响面部发育(针对儿童):儿童处于面部和呼吸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期吃饭时用嘴呼吸可能影响上颌骨等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变长、牙齿排列不齐等面部形态改变问题。 三、特殊情况说明 1.鼻腔堵塞时:若因感冒等原因导致鼻腔短期堵塞,短时间用嘴呼吸是暂时的无奈之举,但应积极处理鼻腔堵塞状况以恢复鼻呼吸,避免长期用嘴呼吸带来不良影响。 2.特殊病史人群: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史的人群,吃饭时更应尽量维持鼻呼吸,因为鼻呼吸更利于保障呼吸通畅,若持续用嘴呼吸可能加重呼吸相关问题,需及时就医排查并解决鼻腔通气障碍等根源性问题。 3.儿童群体:家长需留意儿童吃饭时的呼吸方式,引导其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因为儿童面部和呼吸道发育尚未成熟,长期用嘴呼吸对其发育的不良影响更为显著,应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以保障健康发育。 4.成年人群体:成年人若长期吃饭时用嘴呼吸,应排查是否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甲肥大等)或其他导致鼻腔通气不畅的因素,及时解决通气问题,回归正常鼻呼吸模式。

    2025-10-21 12:17:38
  • 舌头上有溃疡怎么办

    保持口腔清洁需用温盐水漱口进食后及时漱口,调整饮食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并增加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摄入,药物辅助可选用局部促进溃疡愈合药物疼痛明显用止痛喷雾或贴片,儿童防抓挠溃疡部位且用药需谨慎咨询医生,孕妇舌部溃疡需咨询专业医生用药,老年舌部溃疡长期不愈合要警惕全身性疾病及时就诊。 一、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使用温盐水(约0.9%浓度的盐水)漱口,可起到杀菌、减轻炎症的作用,进食后及时漱口能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降低溃疡部位受刺激的风险,从而促进溃疡恢复。需注意漱口时力度不宜过大,避免加重溃疡疼痛。 二、调整饮食结构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 应忌食辛辣、过烫、过酸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过烫的汤品、柠檬等,此类食物会直接刺激舌部溃疡创面,加重疼痛并延缓愈合进程。 (二)增加有益食物摄入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橙子、草莓、菠菜等,其中维生素B族(如B2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与再生;同时可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为机体修复提供营养支持。 三、药物辅助干预 可选用局部外用的促进溃疡愈合药物,如含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凝胶等,此类药物能加速溃疡创面的修复,但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确保正确使用且避免误吞。若溃疡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具有止痛作用的局部喷雾或贴片,但需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及医生建议。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舌部出现溃疡时,需防止其用手抓挠溃疡部位,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并引发感染。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药物,且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因不当用药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孕妇群体 孕妇舌部发生溃疡时,不可自行随意用药,需先咨询妇产科医生及口腔科医生,在专业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症状,如通过调整饮食及保持口腔清洁等非药物方法进行处理。 (三)老年群体 老年人若舌部溃疡长期不愈合(超过2周仍未好转),需高度警惕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025-10-21 12:16:34
  • 宝宝嘴巴里长白泡怎么办

    宝宝嘴巴长白泡可能是鹅口疮或疱疹性口炎等原因引起。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要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洁和饮食,若白泡持续不消退、宝宝拒食流涎加重、发热不退或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鹅口疮 1.原因: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宝宝易患。 2.表现: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3.处理: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多在2周内痊愈。同时要注意哺乳卫生,奶瓶、奶嘴等器具要定期消毒。 (二)疱疹性口炎 1.原因: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婴幼儿,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2.表现: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多个溃疡可融合成大溃疡。 3.处理: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以微温或凉的流质食物为宜。可局部涂抹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 二、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一)口腔清洁 1.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可在喂奶后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较大的宝宝可教导其用清水漱口。 2.操作方法:清洁口腔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口腔黏膜。 (二)饮食方面 1.食物选择:给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如软面条、米粥、蔬菜泥等。 2.进食温度:食物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三、何时需就医 1.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白泡持续不消退或逐渐增多。 宝宝出现拒食、流涎明显加重、发热持续不退或精神萎靡等情况。 白泡伴有出血、异味等异常表现。 宝宝嘴巴里长白泡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若有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025-10-21 12:16: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