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各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各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特别是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具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
儿童白血病有哪些早期表现
儿童白血病有多种表现,包括早期常出现的低热或中等度发热,逐渐出现的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部分患儿的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不少患儿的骨关节疼痛,以及可触及的肝脾淋巴结肿大,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并及时关注异常表现。 一、发热 儿童白血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等物质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异常。儿童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也可能是引发发热的因素之一,需要与普通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仔细鉴别。 二、贫血 患儿会逐渐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表现。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占据骨髓空间,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贫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贫血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能力,需及时关注。 三、出血倾向 部分患儿会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白血病细胞影响了血小板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儿童活泼好动,更容易发生磕碰导致出血,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情况要警惕白血病可能。 四、骨关节疼痛 不少患儿会诉说骨关节疼痛,以四肢长骨、关节为主,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生长痛。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儿童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当出现骨关节疼痛且经一般处理无缓解时,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 五、肝脾淋巴结肿大 可触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尤以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导致肝脾淋巴结等器官受累,儿童的淋巴结本身相对较敏感,肿大时更容易被发现。家长可定期触摸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若发现异常肿大应及时就医。
2025-09-29 10:00:09 -
淋巴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淋巴细胞正常范围为外周血中百分比约20%-50%且绝对值约0.8-4×10/L偏高常见于感染性因素中最常见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因素的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人群里儿童4-6天至4-6岁时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属生理现象异常偏高伴其他表现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成人持续偏高需完善检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孕妇孕期可能轻度偏高需结合症状判断。 一、淋巴细胞正常范围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约为20%~50%,绝对值约为(0.8~4)×10/L。 二、淋巴细胞偏高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最常见于病毒感染,例如风疹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细胞会增多以对抗病原体,如病毒性感冒患者常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升高。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释放入外周血,导致淋巴细胞明显偏高;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调节紊乱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增多。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 出生后4~6天至4~6岁的儿童,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较高,约占50%~70%,绝对值也相应增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若儿童淋巴细胞异常偏高且伴随发热、贫血、出血等其他异常表现,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等。 (二)成人 成人若出现淋巴细胞持续偏高,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如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孕妇在孕期免疫状态改变,也可能出现淋巴细胞轻度偏高,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若伴随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09-29 09:56:15 -
白细胞酯酶弱阳性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酯酶弱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但不能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白细胞酯酶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的一种酶,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浸润并释放白细胞酯酶,导致尿液中白细胞酯酶的活性增加。因此,白细胞酯酶弱阳性常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酯酶弱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存在感染。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酯酶活性升高,如剧烈运动、发热、应激等。此外,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出现白细胞酯酶弱阳性。 因此,当出现白细胞酯酶弱阳性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感染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尿液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和敏感的抗生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可能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白细胞酯酶的变化情况。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多喝水,勤排尿,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2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 总之,白细胞酯酶弱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09-29 09:55:24 -
沾了白血病血会传染吗
沾了白血病血不会传染,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与遗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有关,非传染性病原体引起,传染需传染源等环节,白血病无传染源所以沾血不传染,特殊人群接触后正常清洁处理,无需恐慌且让孩子知正确知识。 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它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苯及其衍生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感染)等有关,但并非由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引起。 二、传染的定义及白血病不具备传染性的原因 1.传染的概念:传染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过程。传染病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2.白血病无传染源:白血病患者体内的异常细胞不是病原体,不具备病原体的特征,不存在像病毒、细菌等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发疾病的传染源。所以沾了白血病患者的血不会发生传染现象。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他人血液等情况时,要注意保持卫生习惯,如接触后及时清洁皮肤等。但由于白血病不具传染性,所以无需过度恐慌。如果孩子接触了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只需按照日常的卫生清洁方式处理即可,正常生活学习不受影响,因为不存在被传染白血病的风险。同时,要让孩子了解白血病的相关正确知识,避免因不恰当的认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025-09-29 09:53:58 -
骨穿是检查什么病
骨穿可用于诊断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淋巴瘤等造血系统疾病,以及败血症、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操作简单但有创,医生会评估风险并告知注意事项。 以下是按照要求分析的各个部分: 造血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骨穿可以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穿可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明确是否存在造血干细胞缺陷或其他导致贫血的原因。 骨髓瘤: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骨穿可以检测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的浸润情况,对骨髓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骨穿可以帮助诊断淋巴瘤是否侵犯骨髓,以及确定骨髓受累的程度。 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骨髓炎等,可能导致骨髓炎细胞的增加。骨穿可以检测骨髓中的病原体或炎症细胞,有助于明确感染的原因和诊断。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可能转移至骨髓。骨穿可以帮助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在骨髓中的转移情况,评估肿瘤的转移程度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骨穿是一种有创检查,虽然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但仍可能引起一些不适和并发症。在进行骨穿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告知患者和家属骨穿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准备,并在骨穿后注意休息和观察。如果对骨穿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可与医生充分沟通。
2025-09-29 0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