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各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各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特别是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具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各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各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特别是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具有丰富经验。展开
  • 什么包括血细胞

    血液主要由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种主要类型,它们在体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以维持身体正常运行。 一、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能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其在肺部吸收氧气,之后将氧气运往身体各个部位,从而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此外,红细胞还能携带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将其从身体带回肺部排出。 二、白细胞:白细胞属于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抵御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及其他微生物。它们会在体内搜索并消灭异常细胞和病原体,对维护免疫系统以及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起着关键作用。 三、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处形成血小板栓,阻止出血,同时促使凝血因子被激活,最终形成血块来修复损伤。 这些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功能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意义重大。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血细胞的数量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不同的健康问题。比如,贫血就是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状况,白细胞异常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相关,而血小板异常可能造成出血倾向。所以,血细胞的健康状况对于身体的整体健康非常关键。 总结:血液中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至关重要,其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引发健康问题,我们应重视血细胞的健康。

    2025-08-13 15:01:29
  • 血为什么是红色

    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的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该物质中的二价铁(Fe2+)能与氧结合,当与氧气结合时,血液呈现鲜红色;当它与二氧化碳结合时,血液会变为暗红色。 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名为血红蛋白的蛋白质。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分析: 1.血红蛋白的结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都包含一个能够结合氧气的血红素基团。 2.血红素的特性:血红素中的铁离子(Fe2+)可以与氧分子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会呈现出鲜红色;而当它释放氧气后,颜色会变为暗红色。 3.血液的循环:富含氧气的新鲜血液从肺部通过心脏泵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在那里将氧气释放给细胞,同时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更强,当血液流经身体组织时,二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酸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出暗红色。 5.其他因素:血液的颜色还可能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中的其他成分、血液的浓度和黏稠度等。 总之,血液呈现红色是由于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并运输氧气,同时也能够与二氧化碳结合并将其排出体外。这种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血液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08-13 14:59:54
  • b型血招蚊子是真的吗

    B型血招蚊子是误解,与血型无关,可通过防蚊工具、衣物、喷雾、清理环境、食物等措施减少蚊子叮咬。 B型血招蚊子并不是真的。 蚊子寻找叮咬目标主要依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而不是血型。不同血型的人在这些因素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因此,无论是什么血型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蚊子的叮咬目标。 虽然B型血招蚊子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仍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这可能与个人的体味、穿着、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分泌更多的汗液,或者穿着深色衣物,这些都可能吸引蚊子。此外,蚊子也喜欢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活动,因为这些时候它们更容易找到潜在的叮咬目标。 对于那些容易被蚊子叮咬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叮咬的风险: 使用蚊香、蚊帐、电蚊拍等防蚊工具。 穿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暴露皮肤。 使用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等成分的防蚊喷雾。 定期清理周围环境,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因为蚊子不喜欢维生素B1的味道。 总之,B型血招蚊子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误解。蚊子叮咬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叮咬的风险。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严重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2025-08-13 14:59:14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组织损伤、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应激状态等,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如肺炎、阑尾炎、脓肿等。 2.炎症:身体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如胃炎、肠炎、扁桃体炎等。 3.组织损伤: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烧伤、大手术、心肌梗死等,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4.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如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6.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7.应激状态: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的感染、创伤、手术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8-13 14:58:36
  • 大出血血量标准是多少

    大出血的血量标准因医学领域和具体情况而异,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失血量评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来确定。 1.临床表现:大出血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失血的速度和血量。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皮肤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失血量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相关信息,对失血量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等指标。一般来说,失血量超过20%的血容量(约为1000毫升)时,就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3.病因诊断:除了评估失血量外,医生还需要确定大出血的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创伤、消化道出血、妇产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明确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4.治疗方法选择:根据失血量和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止血、输血、手术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大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受伤和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8-13 14:57: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