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各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各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特别是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具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各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各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特别是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具有丰富经验。展开
  • 什么血型招蚊子

    目前科学未证实特定血型与蚊子叮咬易感性有必然关联,蚊子靠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体表特定化学物质及体表温度定位,运动后呼吸快二氧化碳多、汗腺发达乳酸分泌多、穿深色衣物者易招蚊,儿童新陈代谢快皮肤娇嫩易被叮且叮咬后健康风险高,过敏体质人群被叮过敏反应风险高需重防物理防蚊。 一、关于血型与招蚊子的关系 目前科学研究尚未证实特定血型与蚊子叮咬的易感性存在必然关联。蚊子寻找叮咬目标主要依赖对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表散发的特定化学物质(如辛烯醇、乳酸等)以及人体体表温度等因素进行定位,而非由血型直接决定。 二、易吸引蚊子的其他因素及相关人群情况 (一)呼吸频率与二氧化碳呼出量 运动后人体呼吸频率加快,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多,此类人群会更易被蚊子察觉从而吸引蚊子叮咬,例如进行高强度运动后的成年人,其呼出较多二氧化碳,相对更易成为蚊子的叮咬目标。 (二)体表化学物质分泌情况 汗腺发达、体表乳酸分泌较多的人,其体表散发的化学物质会吸引蚊子,比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汗腺分泌旺盛的人群,相较于汗腺分泌少的人更易吸引蚊子。 (三)衣物颜色因素 穿着深色衣物的人相对穿着浅色衣物的人更易吸引蚊子,这是因为深色衣物在视觉上对蚊子有一定吸引力,例如在户外穿着黑色衣物的个体比穿着白色衣物的个体更易被蚊子留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新陈代谢快,皮肤娇嫩,相对更易成为蚊子叮咬的对象。家长需为儿童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使用经安全认证的驱蚊液(需选择适合儿童年龄段的产品)、安装蚊帐等,以减少蚊子叮咬带来的健康风险,因为儿童被蚊子叮咬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加重等情况。 2.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被蚊子叮咬后,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红肿、瘙痒、起大片皮疹等症状。这类人群应格外注重防蚊,可采用物理防蚊为主的方式,如使用密闭性好的蚊帐等,避免因蚊子叮咬引发严重过敏不适。

    2025-09-22 15:56:58
  •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高钙血症等,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和活检等检查,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主要包括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高钙血症等。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部、胸骨、肋骨疼痛,可伴有高钙血症,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肾功能不全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多为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多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高钙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多为骨破坏所致。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和活检、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肌酐等检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放疗可用于治疗局部骨痛。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高危多发性骨髓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骨髓瘤分型、Durie-Salmon分期、细胞遗传学异常等。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髓瘤分型、Durie-Salmon分期、细胞遗传学异常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025-09-22 15:54:52
  • 三个月婴儿贫血怎么补

    三个月婴儿贫血常见生理性和缺铁性等类型,明确类型程度后,母乳喂养婴儿母亲要多摄入含铁食物,配方奶喂养选强化铁配方奶,严重时遵医干预,要关注婴儿状况,体检监测指标,特殊情况及时沟通,保障婴儿健康成长。 一、明确贫血类型及原因 三个月婴儿贫血常见类型为生理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等。生理性贫血多因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迅速增加,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导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缺铁性贫血则多因铁摄入不足,婴儿出生时体内铁储备不足,若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等引起。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贫血类型及程度。 二、饮食调整(非药物干预为主)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保证自身饮食中铁的充足摄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等,因为母乳中铁的含量虽相对稳定,但母亲铁摄入充足有助于维持母乳中铁的水平,从而为婴儿提供相对充足的铁来源。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目前市场上有专门为婴儿设计的强化铁配方奶,其铁含量符合婴儿生长需求,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三、医疗干预情况 若贫血较为严重,如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医疗干预。但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的饮食调整等方式。需注意避免自行给婴儿滥用药物补血,尤其是低龄婴儿,应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四、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 婴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处理贫血问题时要格外谨慎。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在进行饮食调整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添加过多可能引起婴儿胃肠不适的食物。同时,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如果婴儿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或特殊病史,更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贫血的处理方案安全、合适,充分体现对婴儿健康的细致关怀,以保障婴儿能够健康成长,降低贫血对婴儿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2025-09-22 15:53:14
  • 孩子总发烧是白血病吗

    孩子总发烧不一定是白血病,感染因素是儿童发热最常见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致反复发热,白血病患儿发热有其特点但非特有,孩子总发烧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发热原因,勿自行盲目判定是白血病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心理负担。 白血病引起发热的特点及相关表现 白血病患儿发热多为反复不规则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表现,比如贫血相关表现,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表现,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还可能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但这些表现并不是白血病特有的,不能仅依据发热就判定是白血病。 孩子总发烧的鉴别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询问:要了解孩子发热的持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等,比如是否有咳嗽、咳痰提示呼吸道感染;是否有腹痛、腹泻提示消化道感染等。还要询问近期是否有接触感染患者等情况。 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很重要,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检查有无皮疹、淋巴结大小、肝脾是否肿大、咽部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血病患儿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升高或降低,同时伴有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等,但血常规异常也可见于很多感染性疾病等情况。比如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培养:如果怀疑细菌感染导致发热,血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骨髓穿刺:这是鉴别白血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等检查,若发现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等改变,则有助于诊断白血病,但骨髓穿刺是有创检查,需谨慎操作并充分评估患儿情况。 如果孩子总发烧,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相应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而不要自行盲目判定是白血病等疾病,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025-09-22 15:51:00
  • abo溶血症是什么

    ABO溶血症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好发于母亲O型、父亲A型、B型或AB型的情况,通常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发病,可通过产前检查、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病因 当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而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亲体内后,会刺激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导致溶血。 2.症状 大多数ABO溶血症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黄疸可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而手心、足底发黄相对较少见。部分患儿可出现贫血,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Rh溶血症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3.检查 (1)血常规:了解患儿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2)血型检查:包括母亲和患儿的血型。 (3)胆红素测定:判断黄疸的程度。 (4)抗体效价测定:了解母亲体内抗体的滴度。 (5)其他检查:如Coombs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4.治疗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疗法: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或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4)其他治疗:针对贫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5.预防 (1)产前检查:夫妻双方应进行ABO血型检查,如果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需要进行抗体效价测定。 (2)新生儿护理:注意保暖,尽早开奶,预防感染。 (3)密切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ABO溶血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产前检查、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ABO溶血症的发生率和危害。如果你的宝宝出现黄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9-22 15:49: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