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擅长: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以及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以及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展开
  • 成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能根治吗

    成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能否根治需具体分析,手术切除对有症状或出血风险者是重要手段,完整切除部分可实现根治但受位置等因素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难完全根治;年龄非关键因素,性别无直接影响,健康生活方式利于恢复,合并基础病会增手术风险影响根治机会。 手术治疗方面 对于有症状或有出血风险的脑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能够完整切除病灶,从理论上讲有达到根治的可能。但手术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血管瘤的位置、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等。若血管瘤位于功能区等复杂位置,完整切除可能面临较大挑战,术后复发风险也会相应增加。例如,部分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海绵状血管瘤,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概率较低,有实现根治的机会;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往往难以完全根治。 放射治疗方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手术残留或不宜手术的海绵状血管瘤。它可以控制血管瘤的生长,降低再出血风险,但一般难以完全根治病灶。放射治疗后血管瘤完全消失的情况相对较少,通常是使血管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但很难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使其像正常脑组织一样。 年龄方面,成人相对儿童来说身体状况一般更能耐受手术等治疗操作,但年龄本身不是决定能否根治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血管瘤的具体情况。性别对能否根治也没有直接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整体状况的维持,但对于血管瘤本身的根治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利于手术恢复等方面。有其他病史的患者,若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根治的可能性,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来最大程度争取根治的机会。

    2025-09-29 10:06:28
  • 脑后长脂肪瘤怎么办

    脑后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遗传等因素相关,体积小无症状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较大或有症状可手术切除,儿童优先观察瘤体变化手术需精细,女性依瘤体情况定,有基础病者控制基础病后评估手术,日常避免按压摩擦局部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脂肪瘤基本认识 脑后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质地柔软。其发病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相关。 二、无症状小脂肪瘤的处理 若脑后脂肪瘤体积较小(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且无疼痛、压迫等不适症状,可选择密切观察,定期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关注是否出现快速增大、质地改变等异常情况。 三、有症状或较大脂肪瘤的处理 1.手术切除:当脑后脂肪瘤较大(直径超过1厘米),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头痛、局部不适感,或影响外观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可完整去除病灶,术后一般恢复良好,但需注意术后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儿童患者:因其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若脂肪瘤无特殊不适,优先以观察为主,若瘤体快速增大或出现压迫等症状,需尽早评估手术,手术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精细,减少对儿童组织的损伤。 女性患者: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无特殊因素直接影响脂肪瘤处理,主要依据瘤体自身情况决定,如瘤体较大影响生活则可考虑手术。 有基础病史患者:若合并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病稳定的前提下评估手术,术后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四、日常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按压、摩擦脑后脂肪瘤部位,保持局部皮肤清洁。若发现脂肪瘤有异常变化(如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出现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遵循医生建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025-09-29 10:04:42
  • 一岁半孩子从床上摔下来有事吗

    孩子从床上摔下后,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意识、头部、身体其他部位、呼吸心跳、饮食睡眠等情况,记录症状,若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1.观察孩子的意识状态: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后,首先要观察其是否有昏迷、嗜睡、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如果孩子出现意识不清,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2.检查孩子的头部:头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需要仔细检查孩子的头部是否有肿块、血肿、破损等情况。如果发现头部有伤口,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并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3.检查孩子的身体其他部位:除了头部,还需要检查孩子的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骨折、脱臼、扭伤等情况。可以让孩子活动一下四肢,观察是否有异常。 4.观察孩子的呼吸和心跳: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后,可能会因为惊吓而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后,可能会因为惊吓而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情况。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果持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6.记录孩子的症状: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孩子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哭闹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孩子受伤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意味着孩子有事。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在孩子受伤后的24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对于一岁半的孩子,从床上摔下来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家长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9-29 10:03:11
  • 什么是颅缝早闭

    颅缝早闭是颅骨发育异常疾病,病因含遗传及孕期接触有害物质等,不同颅缝受累有相应头部畸形及智力、视力等神经表现,分单颅缝和多颅缝,靠头部外观结合影像学诊断,主要行手术治疗需尽早评估且术后要关注恢复等情况。 一、病因 颅缝早闭的病因较为复杂,部分与遗传因素相关,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另外,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如母亲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感染特定病毒等,可能影响颅骨的正常发育,导致颅缝过早闭合。 二、临床表现 不同颅缝受累时会出现相应特征性头部畸形。例如矢状缝早闭时,患儿头部呈前后拉长、左右变窄的舟状头畸形;冠状缝早闭多表现为头颅前后径缩短、左右横径增宽的短头畸形;单侧冠状缝早闭可出现斜头畸形,表现为头部向一侧偏斜等。同时,由于颅骨生长受限影响脑发育,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迟缓、视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相关表现。 三、分类 1.单颅缝早闭:仅单一颅缝发生过早闭合,如上述矢状缝、冠状缝等单个颅缝受累的情况。 2.多颅缝早闭:两个或两个以上颅缝同时过早闭合,此类情况相对复杂,头部畸形表现往往更为严重。 四、诊断 主要依据患儿的头部外观特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头颅X线可初步观察颅缝情况,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颅骨结构、颅缝闭合状况以及脑部发育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五、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早闭的颅缝重新打开,解除对颅骨生长的限制,从而促进颅骨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头部畸形及避免对脑部发育的进一步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需尽早评估以争取良好预后。对于婴儿患者,术后需密切关注恢复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2025-09-29 10:01:37
  • 脑血管瘤就医指征是什么

    当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视力视野异常、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有家族史且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脑血管瘤,因这些情况可能由脑血管瘤引发。 一、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时需就医 脑血管瘤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从而引发头痛,这种头痛往往比较剧烈,还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都应警惕脑血管瘤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脑血管瘤及病情严重程度。 二、视力视野出现异常时需就医 当脑血管瘤影响到视觉相关的神经结构时,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情况。例如成人突然发现自己视力不如以往,或者视野范围变窄,儿童若出现视物不清等视觉方面的异常表现,都要考虑脑血管瘤的就医指征,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及头颅相关检查来排查。 三、出现癫痫发作时需就医 脑血管瘤可能刺激周围脑组织,导致异常放电引发癫痫。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首次出现癫痫发作,都需要考虑脑血管瘤等颅内病变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以确定病因是否为脑血管瘤。 四、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需就医 脑血管瘤若压迫周围神经,可能会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成人出现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等情况,儿童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肢体活动异常等表现,都提示可能存在脑部病变包括脑血管瘤,需及时就医检查。 五、有家族史且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时需就医 如果家族中有脑血管瘤病史,那么家庭成员出现上述头痛、视力视野异常、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可疑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筛查,因为有家族史的人群患脑血管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2025-09-29 09:58: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