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甲状腺疾病,痛风,内分泌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甲状腺疾病,痛风,内分泌疾病。展开
  • 糖尿病会导致哪些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糖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相关,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高;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见于幼年型糖尿病患者,由高血糖致晶状体纤维肿胀混浊,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早、进展快;糖尿病性青光眼因房角结构改变等致眼压升高,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增加,女性因激素水平对易感性略有不同。 糖尿病性白内障 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两种情况。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见于30岁以下、病情严重的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机制与血糖升高时,晶状体纤维肿胀、断裂,随后混浊有关。高血糖环境下,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水分进入晶状体,引起纤维水肿、断裂,逐渐发展为全晶状体混浊。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年龄会提前,进展速度也可能加快,因为高血糖等因素会加速晶状体的氧化损伤过程,促使晶状体蛋白变性混浊。 糖尿病性青光眼 主要是糖尿病可引起房角结构改变等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引发青光眼。糖尿病患者的房水流畅系数降低,可能与糖代谢紊乱影响了房水的生成和排出机制有关。高血糖状态下,眼内的一些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影响了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眼压升高,长期高眼压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视野缺损等青光眼的典型表现。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的人群,发生糖尿病性青光眼的风险增加,且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激素水平影响下,可能对青光眼的易感性略有不同,但总体主要与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

    2025-07-21 17:03:45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方面。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 2.发病年龄: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3.症状: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起病急,症状明显,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甚至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4.病因:1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2型糖尿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 5.治疗方法: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控制血糖。 6.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则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7.治疗目标: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血糖,还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存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或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从1型糖尿病转变为2型糖尿病。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7-21 16:57:12
  • 如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靠外源性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其原理是补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维持代谢,需从小剂量开始据甲状腺功能指标调量,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或心血管病史者起始量低、调整慢,孕妇需密切监测调量,儿童要按体重调量并监测多指标,老年女性要关注骨密度等。 药物治疗的原理:人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左甲状腺素钠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药物选择与监测: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然后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如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调整剂量。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的患者起始剂量和调整速度可能不同。例如,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起始剂量应更低,调整速度更慢,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避免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过度负担;孕妇在妊娠期间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满足胎儿正常发育的需求。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儿童的甲状腺功能、身高、体重等指标,确保药物治疗既纠正了甲状腺功能减退,又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老年女性患者,除了关注甲状腺功能指标外,还要注意骨密度等情况,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骨代谢,而老年女性本身骨丢失风险较高,需要综合评估和管理。

    2025-07-21 16:49:51
  • 甘油三酯3.7算不算高

    甘油三酯3.7mmol/L属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如无法有效降低,可能需药物治疗。 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质,其水平可以反映人体的脂肪代谢情况。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在0.56~1.7mmol/L之间。当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7mmol/L时,就被认为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因此,甘油三酯3.7mmol/L属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如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 对于甘油三酯3.7mmol/L的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蛋白质的摄入。 增加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提高心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帮助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该尽量避免。 药物治疗:如果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贝特类药物或他汀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的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如果对甘油三酯水平有疑虑,应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甘油三酯水平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5-07-21 16:43:51
  • 甲状腺腺瘤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和恶变可能,确诊后多需手术切除,儿童因恶变潜在风险高及影响发育更应积极手术,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后考虑;少数特殊患者瘤体小、手术风险高可随访观察,定期甲状腺超声检查,若有异常及时手术,不同年龄人群随访各有关注重点。 1.手术治疗 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为20%)和恶变(发生率约为10%)的可能,因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采用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腺叶切除,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对于儿童甲状腺腺瘤,由于其恶变潜在风险相对成人可能更高,且生长可能影响颈部外观及甲状腺功能发育,更应积极考虑手术;而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即使是老年患者,腺瘤恶变及引起甲亢的风险依然存在。 2.随访观察 对于少数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如瘤体较小且无任何不适症状,经医生评估后认为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选择随访观察。但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密切监测腺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观察腺瘤有无增大、边界是否清晰等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腺瘤增大明显、出现钙化等可疑恶变征象或伴有甲亢症状,则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访过程中更要关注对甲状腺功能和颈部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随访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变化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2025-07-21 16:35: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