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根管治疗、显微根管治疗、龋病治疗等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根管治疗、显微根管治疗、龋病治疗等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口干口苦口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口干口苦口臭可因口腔局部卫生不良、龋齿、牙周炎等因素引发,也可由全身消化系统的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的鼻窦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还与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儿童因卫生意识差易出现相关问题,老年人因唾液腺功能减退、患慢性病等易受其扰。 一、口腔局部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日常未有效刷牙、漱口,导致食物残渣、菌斑、牙结石等堆积在牙齿表面及牙龈周围,细菌分解这些物质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有异味的物质,同时口腔自洁功能下降,引发口干口苦口臭。例如,研究表明,菌斑堆积1天即可检测到细菌数量明显增加,进而影响口腔气味。 2.口腔疾病: 龋齿:牙齿发生龋坏后,龋洞内易残留食物碎屑,细菌在其中发酵分解,产生难闻气味,同时龋坏部位也会影响口腔正常环境,导致口干口苦口臭。 牙周炎:牙周组织存在炎症,会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其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散发异味,且炎症状态下口腔唾液分泌可能异常,出现口干,同时炎症刺激引发口苦感觉。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胃酸的酸性刺激会引起口苦,反流物中的物质会导致口腔异味,同时疾病状态可能影响唾液分泌,造成口干。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口腔异味问题。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唾液中的糖分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培养基,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异味,且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唾液腺功能紊乱,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口苦口臭。 2.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口腔,其中的炎性物质及细菌会引起口腔异味;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部分可流至口腔,也会导致口臭,同时疾病可能影响呼吸及唾液分泌,出现口干口苦。 三、不良生活方式 1.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及酒精的代谢产物会残留在口腔中,长期吸烟酗酒会使口腔环境持续处于不良状态,导致口干口苦口臭。例如,吸烟者口腔中可检测到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显著增加口臭发生的风险。 2.作息与精神因素: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可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同时精神压力状态下味觉可能异常,出现口苦,且唾液减少引发口干,进而导致口臭。 四、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差,易出现食物残渣残留,若未及时清洁,易引发龋齿、菌斑堆积等问题导致口干口苦口臭,同时儿童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有相关疾病更易表现出口腔异味,需家长帮助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老年人:老年人唾液腺功能多有减退,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同时可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易导致口干口苦口臭,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全身健康评估,关注口腔及全身状况的变化。

    2025-10-14 15:54:35
  • 什么是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

    口腔溃疡诱因包括机械性损伤等局部创伤、免疫力低下或有遗传倾向的免疫系统因素、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的营养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感染因素、胃溃疡等系统性疾病因素、女性特殊时期的内分泌变化因素及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局部创伤因素 机械性损伤是常见诱因,如刷牙时用力不当、牙齿误咬到口腔黏膜、佩戴不合适的义齿等,这些局部创伤会直接破坏口腔黏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口腔溃疡形成。例如,频繁用硬毛牙刷用力刷牙,容易擦伤口腔黏膜,为口腔溃疡的发生创造条件。 二、免疫系统因素 1.免疫力低下:当机体因长期疲劳、精神压力过大、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时,免疫系统功能失衡,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及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修复,易引发口腔溃疡。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口腔溃疡发生概率增加。 2.遗传倾向:部分口腔溃疡患者存在明显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口腔黏膜结构及免疫系统对相关刺激的反应,使特定人群更易罹患口腔溃疡。 三、营养缺乏因素 1.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B等)、维生素C等,会干扰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过程。例如,维生素B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缺乏时口腔黏膜易出现炎症、溃疡;维生素C对维持黏膜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缺乏可降低黏膜抵抗力。 2.微量元素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也与口腔溃疡相关。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及代谢,缺乏锌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修复,导致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下降;铁缺乏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机体供氧不足,进而影响口腔黏膜健康。 四、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引发口腔溃疡。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初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疱,随后水疱破溃形成溃疡。 2.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口腔后,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造成黏膜损伤形成溃疡。 五、系统性疾病因素 一些系统性疾病会增加口腔溃疡发生风险,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代谢及免疫功能等,间接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病变,引发口腔溃疡。例如,胃溃疡患者常伴有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而诱发口腔溃疡。 六、内分泌变化因素 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改变,可能诱发口腔溃疡。如妊娠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口腔黏膜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女性月经前期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发作。 七、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口腔溃疡不良反应,如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对口腔黏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破坏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2025-10-14 15:54:10
  • 牙齿劈裂怎么办

    牙齿劈裂需及时就诊,经检查明确程度后处理,浅裂可树脂充填,深裂未累及牙髓可垫底充填,累及牙髓要根管治疗后冠修复,还需注意饮食避免硬物、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复发,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有牙齿劈裂风险者要缩短检查间隔。 一、初步评估与就诊 1.及时就诊:当发现牙齿有劈裂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检查来明确牙齿劈裂的程度,比如是浅裂还是深裂,是否累及牙髓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就诊的及时性很重要,儿童牙齿劈裂可能会影响其咀嚼和恒牙发育,需更及时处理。 2.检查项目:医生一般会进行口腔视诊、探诊、X线检查等。X线检查能帮助了解牙齿劈裂线的深度以及是否波及牙根等情况,这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有必要,比如长期咀嚼硬物的人群更易牙齿劈裂,通过X线能准确判断病情。 二、根据劈裂程度的处理 1.浅裂情况 树脂充填:如果牙齿劈裂较浅,未累及牙髓,医生可能会使用树脂材料进行充填修复。这种情况下,不同年龄的患者处理方式基本类似,但儿童要注意选择对牙髓刺激性小的树脂材料。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爱吃硬物)的患者,修复后要建议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再次牙齿劈裂。 2.深裂但未累及牙髓 垫底充填:若牙齿劈裂较深,但还没有累及牙髓,可能需要先进行垫底,然后再用充填材料修复。对于老年患者,牙齿本身可能有一定的生理性退变,垫底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对牙齿长期稳固性的影响;年轻患者则可选择更具弹性的充填材料以适应牙齿的生理性移动。 3.累及牙髓的情况 根管治疗:当牙齿劈裂累及牙髓时,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包括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然后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对于儿童患者,根管治疗要注意使用儿童专用的根管器械和材料,避免损伤恒牙胚;成年患者则根据牙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根管充填方法。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冠修复来保护牙齿,防止进一步劈裂。比如生活方式中习惯大力度咀嚼的患者,冠修复很有必要,能增强牙齿的强度。 三、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要避免食用过硬的食物,如坚果、骨头等。儿童应避免啃食硬物,防止牙齿受力不均导致劈裂;老年人牙齿本身较脆弱,更要注意饮食选择,可将食物切碎煮软后食用。 2.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使用牙线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口腔卫生维护方式略有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含氟牙膏;成年人要正确掌握刷牙方法,保证口腔清洁,减少因口腔疾病导致牙齿进一步脆弱而劈裂的风险。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于有牙齿劈裂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咀嚼硬物、有夜磨牙习惯等,要缩短检查间隔。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能及时发现牙齿发育和牙齿健康问题;成年人也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牙齿潜在问题并处理。

    2025-10-14 15:53:32
  • 补完牙多久能正常吃东西

    补完牙后正常吃东西的时间因补牙类型和人群而异,树脂充填补牙后一般2小时左右可吃软质食物,24小时后基本正常,儿童需更严格监督;根管治疗后补牙一般1-2天可吃软食,完全恢复正常吃东西需1-2周左右,老年患者和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恢复时间可能不同。 一、树脂充填补牙后 1.一般情况:如果是单纯用树脂材料进行补牙,通常在补牙结束后2小时左右就可以用补牙侧进食,但建议先吃一些软质食物,如粥、面条等。因为树脂材料一般在补牙后1-2小时即可初步固化,但完全固化需要24小时左右,24小时后树脂的强度能达到较好状态,就可以正常吃东西了。不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口腔内情况和配合度与成人不同,家长要注意监督儿童在补牙后短期内避免用补牙侧啃咬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树脂材料脱落。 2.不同年龄差异:儿童补牙后,因为儿童的咀嚼习惯和口腔活动相对更活跃,更要严格遵循上述时间。例如3-6岁的儿童补牙后2小时内尽量不要用补牙侧咀嚼,2小时后可以吃一些软的、温凉的食物,并且要提醒儿童不要用牙齿去咬过硬的东西,如坚果、硬糖等,因为儿童的牙齿在发育阶段,补牙后的保护更为重要,过早咬过硬食物可能导致补牙材料松动或牙齿折裂。而成年患者相对来说配合度较好,按照上述时间要求一般能较好恢复正常饮食,但如果有特殊病史,比如有严重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可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适应正常饮食的时间,因为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的咀嚼功能本身可能受到影响,补牙后过早吃硬食可能加重关节负担。 二、根管治疗后补牙 1.一般情况:根管治疗后补牙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由于牙髓被去除,牙齿会变得比较脆弱。一般在根管治疗完成后,医生会先封药,然后再进行补牙。如果是直接补牙,通常在根管治疗后的1-2天可以开始吃一些软食,完全恢复正常吃东西一般需要1-2周左右。这是因为根管治疗过程中对牙齿内部结构有一定的操作,牙齿需要时间来适应没有牙髓的状态,并且补牙材料需要充分稳固。例如,根管治疗后牙齿的脆性增加,过早吃硬食容易导致牙齿折裂。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牙齿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牙周情况较差等问题,根管治疗后补牙恢复正常吃东西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老年患者的口腔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根管治疗后要更加注意饮食的过渡。在根管治疗后的1周内尽量以软食为主,并且要避免用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咬过硬的食物,如骨头、硬饼干等。同时,老年患者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牙齿的恢复,可能导致补牙后恢复时间延长,并且增加感染等风险。而年轻患者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病史,按照常规的1-2周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吃东西,但也需要根据自身牙齿恢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如果补牙后牙齿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适当延长适应正常饮食的时间。

    2025-10-14 15:53:00
  • 急性牙髓炎怎么治

    急性牙髓炎治疗分应急处理和后续治疗等,应急处理有开髓引流、安抚镇痛;根管治疗包括年轻恒牙和成年患者的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牙髓塑化治疗有适用情况和操作过程,还有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需据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法保存患牙、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一、应急处理 1.开髓引流:急性牙髓炎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剧烈疼痛,首要处理是开髓引流,通过钻开牙齿,让牙髓腔内的炎性渗出物得到引流,迅速缓解疼痛。这是因为牙髓组织被坚硬的牙本质包围,炎症渗出无法扩散,压力增加刺激神经导致剧痛,开髓引流可立即降低髓腔压力。 2.安抚镇痛:可在开髓后放置具有安抚、镇痛作用的药物于髓腔,如丁香油酚棉球等,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二、根管治疗 1.根管预备: 年轻恒牙:尽量保留活髓组织,采用较为保守的根管预备方法,因为年轻恒牙牙髓组织修复能力较强,过度预备可能损伤牙髓干细胞等影响牙齿发育。 成年患者:需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使用根管器械按照一定的根管形态和长度进行预备,形成良好的根管形态,利于后续充填。 2.根管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钙制剂等,放置于根管内,杀灭根管内残余细菌,控制根管内炎症。年轻恒牙由于牙髓活力存在,消毒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对牙髓造成过度刺激影响其修复功能。 3.根管充填:采用根管充填材料,如牙胶尖联合根管糊剂等,严密充填根管,封闭根管系统,防止细菌再次侵入和炎症复发。对于年轻恒牙,要考虑到牙齿的继续发育,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和方法,保证根管封闭的同时不影响牙齿正常生长。 三、牙髓塑化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患牙,可考虑牙髓塑化治疗,但现在临床应用相对减少,因为其有一定局限性,如塑化剂可能对根尖周组织有一定刺激等。 2.操作过程:将塑化液导入根管内,使根管内的残余牙髓及感染物质被塑化剂包埋固化,达到消除感染、封闭根管的目的。但该方法对于牙髓组织清除不够彻底,远期效果可能不如根管治疗稳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牙髓炎时,由于其牙髓神经较敏感,疼痛往往更为剧烈,治疗时需更加注重安抚患者情绪,尽量采用无痛或微创的治疗方法。同时,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根管治疗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恒牙胚等结构,根管预备时器械使用要轻柔,根管充填材料选择要考虑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和控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避免因疼痛等刺激导致患者血压、血糖波动过大。根管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牙齿的解剖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如根管钙化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急性牙髓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最大程度保存患牙,缓解疼痛,恢复牙齿功能。

    2025-10-14 15:50: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