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各年龄段反牙合、偏颌、开牙合、偏颌(面部不对称)、小下颌(小下巴)、上下颌前突等各类牙颌畸形,以及夜磨牙、鼾症、引导埋伏牙萌出、镶牙前正畸;无创治疗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各年龄段反牙合、偏颌、开牙合、偏颌(面部不对称)、小下颌(小下巴)、上下颌前突等各类牙颌畸形,以及夜磨牙、鼾症、引导埋伏牙萌出、镶牙前正畸;无创治疗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展开
  • 小孩牙龈发炎脓包怎么回事

    小孩牙龈长脓包常见原因有乳牙牙髓感染扩散、萌出性囊肿、外伤,症状表现为牙龈局部有不同大小、颜色的脓包及部分小孩有低热等全身表现,诊断靠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处理原则根据不同原因分别对乳牙牙髓感染相关情况、萌出性囊肿、外伤导致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常见原因 1.乳牙牙髓感染扩散 小孩的乳牙如果发生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细菌会感染牙髓,牙髓组织发炎后,炎症可能会向根尖周扩散,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炎,进而形成牙龈脓包。例如,长期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且口腔清洁不佳,容易引发龋齿,随着龋齿发展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若未能很好地帮助其清洁口腔,更易出现这种问题。 2.萌出性囊肿 当恒牙萌出时,覆盖在牙面上的牙龈组织可能会形成囊肿,表现为牙龈上的脓包。一般在恒牙萌出过程中较为常见,是牙齿萌出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病理现象。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在恒牙萌出阶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在替牙期的儿童中较易观察到。 3.外伤导致 小孩在玩耍等过程中如果受到外伤,比如摔倒碰撞到牙齿,可能会导致牙龈组织损伤,进而引起感染形成脓包。这种情况在活泼好动、喜欢剧烈玩耍的儿童中相对更易发生,比如3-10岁喜欢跑跳玩耍的儿童。 二、症状表现 1.牙龈局部表现 牙龈脓包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如米粒大小,大的可能直径可达数毫米。脓包颜色可能为淡黄色或白色,周围牙龈组织通常会有红肿现象。对于低龄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愿进食等情况,因为进食时会刺激牙龈脓包部位,引起疼痛。 2.全身表现 部分小孩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部分小孩没有明显全身症状。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全身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不过全身症状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全身反应相对更明显。 三、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口腔内牙齿的情况,包括查看是否有龋齿、牙齿萌出情况等。通过视诊可以观察牙龈脓包的位置、大小、颜色等表现。对于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安抚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比如使用玩具等吸引儿童注意力,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腔检查。 2.X线检查 拍摄牙齿的X线片,有助于了解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情况,比如是否有根尖周骨质破坏等。对于判断乳牙牙髓感染扩散到根尖周的情况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拍摄X线片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为了明确诊断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四、处理原则 1.乳牙牙髓感染相关情况 如果是乳牙牙髓感染扩散导致的牙龈脓包,对于可以保留的乳牙,可能会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除根尖周炎症。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家长需要安抚儿童情绪。 2.萌出性囊肿处理 对于萌出性囊肿,如果脓包较小,可能会自行吸收,医生会建议保持口腔清洁,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囊肿较大,可能需要切开引流等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儿童口腔卫生,避免继发感染。 3.外伤导致情况 如果是外伤导致的牙龈脓包,需要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轻微的外伤引起的感染,可能通过清洁口腔、局部消毒等处理;如果外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牙科治疗。对于受伤的儿童,要密切观察牙齿及牙龈的恢复情况,同时关注儿童的全身状况。

    2025-10-14 16:48:39
  • 为什么总是口臭怎么办

    总是口臭需从多方面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口腔局部因素如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口腔黏膜疾病可致口臭,要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就诊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的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呼吸系统的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可引发口臭,需针对相应疾病治疗;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及饮食因素如食用刺激性食物也会导致口臭,要戒烟限酒、调整饮食,若口臭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针对性治疗。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口臭及解决办法 1.龋齿:牙齿龋坏处食物残渣易滞留,经细菌发酵产生异味。要保持口腔清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清除龋洞内残渣,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根据龋齿情况进行充填等治疗。儿童因喜欢吃甜食等易患龋齿,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控制甜食摄入。 2.牙龈炎和牙周炎: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引发炎症,产生口臭。需进行牙周治疗,如洗牙清除牙结石,局部应用药物消炎等。牙龈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更易出现,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维护牙周健康。 3.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溃疡,溃疡面会有渗出等,产生异味。要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溃疡愈合,可使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局部涂抹。儿童口腔溃疡可能因缺乏维生素等引起,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维生素等摄入;成人可能因压力等因素诱发,要注意缓解压力。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口臭及解决办法 1.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患者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睡前不宜进食,抬高床头等。睡觉时反流情况可能加重,肥胖人群更易患胃食管反流病,要控制体重。可通过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口臭,同时可能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确诊,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联疗法等治疗。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对较少见,多与家庭成员传染等有关,若发现儿童有相关症状且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要谨慎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分泌物产生异味可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鼻窦炎患者要积极治疗鼻窦炎,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式,支气管炎患者要针对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抗感染、止咳化痰等。不同年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可能不同,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衰退,患病后更要及时就医。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口臭及解决办法 1.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烟草中的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导致口臭。吸烟者要戒烟,戒烟后口腔异味会逐渐改善。儿童虽一般不吸烟,但要避免接触二手烟,二手烟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饮酒:酒精会使口腔干燥,有利于细菌滋生,导致口臭。要适量饮酒,饮酒后及时漱口。不同性别人群饮酒习惯不同,男性饮酒相对较多,要注意饮酒对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影响。 2.饮食因素:食用大蒜、洋葱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后易出现短暂口臭,可通过刷牙、漱口、嚼口香糖等方式缓解。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进食辛辣刺激、重口味食物的人群更易受饮食因素影响导致口臭,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总之,总是口臭需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若口臭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4 16:48:17
  • 老是口臭是怎么回事

    口臭的成因多样,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如龋齿、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口腔卫生不良、饮食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如药物因素、心理因素),若老是口臭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儿童需家长关注其口腔卫生和全身健康情况并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牙周炎: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存在大量菌斑、牙石,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如吲哚、硫化氢等,这些物质会引起口臭。牙周炎还会导致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进一步加重口臭问题。成年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但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引发轻度的牙周组织炎症。 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溃疡,溃疡面会有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细菌繁殖分解这些物质会产生异味。对于儿童来说,口腔溃疡可能与缺乏维生素、创伤等因素有关,也会导致口臭情况。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口臭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可能会导致异味从口腔呼出。例如,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异常,胃内食物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发酵产生异味,部分会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成年人患胃炎、胃溃疡较为常见,而儿童也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定植,其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具有特殊气味,可通过口腔呼出导致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较为普遍,儿童也可能被感染,家庭共餐等生活方式容易造成儿童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支气管炎等。鼻窦炎患者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会倒流至口腔,其中的细菌及炎性分泌物会产生异味。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内的痰液等分泌物也可能带有异味,经口腔呼出。成年人和儿童都可能患此类呼吸系统疾病而引发口臭。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口臭 口腔卫生不良: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饭后不漱口等,会使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口臭。儿童如果家长没有很好地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可能贪玩而不愿意认真刷牙。 饮食因素:食用大量葱、蒜、韭菜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经呼吸呼出异味。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附着在口腔和呼吸道,导致口臭。此外,长期饮酒的人,酒精会影响口腔唾液分泌,唾液有清洁口腔的作用,唾液分泌减少会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容易产生口臭。 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口臭作为副作用,例如一些降压药、降糖药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需要结合具体服用的药物来判断。 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口腔唾液分泌等功能的调节,导致口腔干燥,从而引发口臭。成年人在面对工作压力等情况时可能出现这种心理因素相关的口臭,儿童如果学习压力过大等也可能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少见。 如果老是口臭,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改善措施。例如,若为口腔局部因素,进行洗牙、补牙等治疗;若为全身疾病引起,需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儿童,家长要特别关注其口腔卫生和全身健康情况,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025-10-14 16:46:53
  • 牙套一般需要带几年

    牙套佩戴时长因人而异,受错颌畸形类型、患者年龄、配合程度影响,不同类型牙套时长不同,佩戴过程中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青少年要保口腔卫生等,成年患者要注重口腔卫生等,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严重牙周炎患者有特殊要求。 错颌畸形的类型:常见的错颌畸形有牙列拥挤、牙间隙、龅牙等不同类型。一般来说,牙列拥挤程度较轻的患者,牙套佩戴时间可能相对较短,通常在1-2年左右;而严重的龅牙等畸形,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有的复杂病例可能长达3-5年。例如,轻度牙列拥挤通过传统固定牙套矫正,1.5-2年左右可能就能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但对于严重的骨性龅牙,可能需要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整个牙套佩戴过程加上后续的保持等阶段,总时长会明显延长。 患者的年龄:青少年时期是牙齿矫正的黄金时期,因为此时牙齿的牙槽骨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齿移动相对较快,矫正所需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青少年矫正可能需要1-3年。而成年人的牙槽骨已经基本定型,牙齿移动相对缓慢,矫正所需时间会比青少年长,通常在2-5年甚至更久。比如,一个12岁的孩子矫正轻度牙列不齐,可能1.5-2年就能完成;而30岁的成年人矫正同样程度的牙列不齐,可能需要2-3年。 配合程度:患者是否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佩戴牙套也很关键。如果患者能严格遵医嘱,每天佩戴牙套的时间足够(一般要求每天佩戴20-22小时左右),那么矫正进程会比较顺利,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反之,如果患者经常不戴或者佩戴时间不足,会导致牙齿移动缓慢,矫正时间就会延长。例如,有些患者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保证足够的佩戴时间,可能矫正时间会比预期延长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 不同类型牙套的大致佩戴时长 传统固定牙套: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牙套类型,一般青少年佩戴时间在1-3年,成年人可能需要2-5年。对于简单的牙齿排列不齐矫正,通常1.5-2.5年左右;而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隐形牙套:隐形牙套可以自行摘戴,美观性较好。一般来说,轻度的牙齿问题可能需要1年左右,中度的可能需要1-2年,重度的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久。不过,隐形牙套的复诊次数相对较少,患者的舒适度相对较高,但是费用相对传统固定牙套会高一些。例如,轻度的牙列稀疏通过隐形牙套矫正,可能1年左右就能完成;而较复杂的牙齿扭转等问题,可能需要1.5-2.5年。 佩戴牙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因为牙齿矫正过程中口腔清洁难度增加,容易发生龋齿和牙周炎。同时,要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牙套损坏或脱落。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佩戴牙套,定期带孩子复诊,关注牙齿矫正的进展情况。 成年患者: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成年人的口腔环境相对复杂,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在佩戴牙套期间,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尽量保证足够的牙套佩戴时间。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佩戴,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矫正方案。 特殊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等,在矫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口腔卫生,因为高血糖环境容易导致口腔感染等问题。患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需要先治疗牙周炎,控制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牙齿矫正,否则可能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2025-10-14 16:45:37
  • 阻生齿和智齿的区别

    阻生齿是因邻牙、骨或软组织阻碍只能部分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齿,包括智齿以外的牙齿,其处理依具体情况定;智齿是18-25岁萌出的第三磨牙,多属阻生齿范畴,正常萌出的可保留,阻生智齿易引发冠周炎、邻牙龋坏等问题,需据情况处理,不同人群阻生齿和智齿情况有别,口腔卫生差等人群易出问题,有牙齿病史者需详评估制定方案。 阻生齿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齿。它可以是任何牙齿,包括智齿以外的其他牙齿,比如第三磨牙以外的上颌尖牙等也可能出现阻生情况。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18-25岁左右萌出。但智齿大多属于阻生齿的范畴,不过也有部分智齿可以正常萌出,不受到邻牙、骨或软组织等明显阻碍而能完全萌出。 萌出情况方面: 阻生齿萌出情况多样,可能部分萌出,牙冠仅部分暴露于口腔,周围被牙龈等组织覆盖;也可能完全不能萌出,被完全埋伏于颌骨内或软组织下。例如,有些上颌阻生尖牙可能部分萌出,牙齿位置偏向唇侧等;而有些下颌阻生智齿可能完全埋伏于下颌骨内,从口腔外看不到牙齿萌出迹象。 智齿的萌出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近中阻生(智齿向第二磨牙近中方向倾斜生长)、远中阻生(向第二磨牙远中方向倾斜)、垂直阻生(萌出方向与牙列长轴方向基本一致,但可能因空间不足无法完全萌出)、水平阻生(牙长轴与牙列长轴呈近于水平方向)等。正常萌出的智齿是指能够按照正常的方向和位置完全萌出,与对颌牙能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 临床意义方面: 非智齿的阻生齿相对较少见,其临床处理需根据具体阻生情况以及是否引起症状等综合判断。比如阻生的上颌尖牙,如果引起邻牙的压迫吸收、局部疼痛、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正畸牵引助萌或者拔除等处理。 智齿是口腔中最常出现阻生情况的牙齿,由于其萌出位置不足,常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智齿冠周炎,因为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局部炎症,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还可能导致邻牙龋坏,因为阻生的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容易嵌塞食物,长期可引起第二磨牙发生龋坏;另外,阻生智齿还可能增加颌骨囊肿、肿瘤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等。对于不能正常萌出且有相关症状或潜在风险的智齿,大多需要考虑拔除;而对于正常萌出且无任何不适及不良影响的智齿,可以保留。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阻生齿和智齿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时期一般不会有智齿萌出,主要关注其他牙齿的阻生情况;青少年及成年早期是智齿萌出及阻生情况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此时需要密切关注牙齿萌出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处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如果智齿出现问题,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状态,处理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孕期的安全性等因素;男性也需要关注自身牙齿阻生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牙齿相关问题。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阻生齿和智齿相关的问题,因为口腔卫生差会增加智齿冠周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所以这类人群要尤其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有牙齿相关病史的人群,比如曾经有过牙齿炎症等情况,在面对阻生齿和智齿时需要更详细地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4 16:44: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