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各年龄段反牙合、偏颌、开牙合、偏颌(面部不对称)、小下颌(小下巴)、上下颌前突等各类牙颌畸形,以及夜磨牙、鼾症、引导埋伏牙萌出、镶牙前正畸;无创治疗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向 Ta 提问
-
怎么解决牙痛
牙痛可通过含漱温盐水、冷敷暂时缓解,若持续不缓解或伴牙龈肿胀、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因可能是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问题,医生会依病因治疗,儿童牙痛勿自行用药应尽快就医,孕妇牙痛要避免用影响胎儿药物优先局部处理后就医。 一、紧急缓解方法 1.含漱盐水:取适量温盐水含漱,利用盐水的清洁与杀菌作用暂时减轻牙痛,盐水可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繁殖,缓解因炎症引发的疼痛。 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牙痛侧的脸颊外部,每次15~20分钟,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与疼痛,冷敷可降低局部组织代谢率,减少神经末梢敏感性。 二、就医处理 若牙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牙龈肿胀、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因可能是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问题,医生会依据具体病因开展相应治疗,例如龋齿需补牙,牙髓炎可能需根管治疗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牙痛:儿童牙痛时需谨慎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应尽快带儿童就医,由于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牙齿问题可能影响恒牙发育。 2.孕妇牙痛:孕妇牙痛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局部处理方法缓解疼痛后尽快就医。
2025-08-12 14:54:07 -
最后长出的牙齿是什么类型的
人类恒牙中最后萌出的智齿有萌出多样性,青少年萌出时可能伴局部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成年人需关注其萌出位置,青少年萌出期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成年人智齿异常应遵医处理,特殊人群需谨慎对待智齿相关状况。 一、最后长出的牙齿为第三磨牙(智齿) 人类牙齿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颗,通常在儿童2~3岁左右出齐;恒牙共28~32颗,其中最后萌出的是第三磨牙,俗称“智齿”,一般于18~25岁左右开始萌出,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终生不萌出。二、智齿的萌出特点及相关情况 智齿萌出存在多样性,部分智齿可完全萌出,而部分会出现阻生情况(即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青少年时期智齿开始萌出时,可能伴有局部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表现;成年人智齿萌出需关注其萌出位置是否正常,若智齿反复发炎、阻生影响邻牙等,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对于青少年,智齿萌出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局部感染风险;成年人若智齿出现异常症状,如反复肿痛等,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处理,特殊人群如存在口腔健康基础问题者更需谨慎对待智齿相关状况。
2025-08-12 14:50:40 -
牙神经痛怎么治疗最快
牙神经痛时首要应急是立即赴口腔科开髓引流快速止痛,根源性治疗为根管治疗,儿童治疗需注重无痛与安抚情绪,成年患者治疗后要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患侧嚼硬物,且应尽早就诊以防炎症扩散致更严重口腔问题。 一、应急缓解疼痛 当出现牙神经痛时,首要的是快速缓解疼痛,应立即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开髓引流的方式,打开牙髓腔,让髓腔内的炎性渗出物得以引流,以此迅速降低髓腔压力,从而快速缓解疼痛,这是能最快减轻牙神经痛症状的应急处理手段。 二、根源性治疗——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是解决牙神经痛的根源性方法。医生会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随后进行根管预备、消毒以及充填操作,彻底清除牙髓炎症,从根本上解决牙神经痛问题。对于儿童患者,因其配合度相对较低,治疗时需特别注重无痛操作并安抚患儿情绪;成年患者则要在治疗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以防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折裂。同时,无论何种年龄段,都应尽早就诊,因为牙神经痛通常不会自行痊愈,若延误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
2025-08-12 14:47:38 -
腮腺混合瘤怎么引起的
腮腺混合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遗传、性别、生活方式、感染、环境和其他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腮腺混合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家族中有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2.性别因素:腮腺混合瘤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腮腺混合瘤的发病风险。 4.感染因素:EB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感染可能与腮腺混合瘤的发生有关。 5.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可能会增加腮腺混合瘤的发病风险。 6.其他因素:腮腺混合瘤的发生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目前认为可能与腮腺混合瘤有关的因素,具体病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腮腺混合瘤的预防,目前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方法来降低发病风险。对于已经患有腮腺混合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2025-08-12 14:39:31 -
龋齿中的龋是指什么
龋齿是细菌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产酸细菌分解糖类产酸致牙齿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逐步成龋洞,初始现白垩色斑块后病变部位颜色加深质地变软终成龋洞,儿童因卫生习惯饮食等发生率高,成人因清洁不到位等易患,老人因牙龈萎缩磨损等易受影响,长期高糖饮食、清洁频率低增加风险,有口腔疾病史或长期服影响唾液分泌药物人群龋病风险更高需重视口腔防护。
2025-08-12 14: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