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芳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日医院肾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肾病组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常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从事中西医肾脏病临床、教学及实验研究近30余年,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在IgA肾病、膜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致力于代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中西医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展开
  • 晨尿放几小时检测无效

    晨尿放置时间与季节、环境温度有关,一般不超过2小时,夏季可能变质,冬季保存得当可放4-6小时,检测时应选取中段尿液并及时送检。 如果是在夏季,气温较高,晨尿放置超过2小时后,可能会出现细菌滋生、尿液变质等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是在冬季,气温较低,且保存得当,晨尿放置4-6小时,通常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晨尿时,应尽量选取清洁、新鲜的中段尿液,且留取尿液后要及时送检,以免时间过长,导致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2025-09-05 10:40:15
  • 2型糖尿病性肾病严重吗

    2型糖尿病性肾病从疾病进展看可致终末期肾病及相关全身症状,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老年患者耐受差、女性妊娠时病情易波动,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加重病情,妊娠期及老年患者需特殊管理及谨慎选治疗方案 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而言,2型糖尿病性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高于无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这些改变会协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更差,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高盐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病情进展。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本身存在血糖控制不佳、血压控制不理想等情况,更容易并发糖尿病性肾病,且病情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妊娠期合并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女性,需要特别注意血糖、血压的严格管理,因为不良的代谢状态不仅会影响自身病情,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等。而老年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025-07-23 14:37:09
  • 慢性肾炎一般能活几年

    慢性肾炎患者如能及时治疗,生存期较长,甚至可带病生存几十年,但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 慢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一般来说,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慢性肾炎的预后: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性别:女性患者的预后一般比男性患者好。 病因:慢性肾炎的病因不同,预后也不同。例如,由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炎预后较差,而由高血压肾病引起的慢性肾炎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预后可能较差。 治疗情况:如果患者能够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等指标,预后可能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只是影响慢性肾炎预后的一些常见因素,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以下是一些建议: 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等指标。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劳累和感染等。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并发症:慢性肾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贫血、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性肾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总之,慢性肾炎的预后因人而异,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5-07-23 14:37:00
  • 小孩得肾病综合征能治得好吗

    小孩得肾病综合征多数能治得好,以微小病变型居多,治疗以激素为基础,要监测指标、预防感染,生活中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诱因,家长要关注患儿生长发育、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及给予心理关怀。 治疗相关要点 治疗主要以激素治疗为基础,一般选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对于激素敏感的患儿,通常经过8-12周的诱导缓解治疗后可逐步减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可能诱发肾病综合征复发或加重病情。 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患儿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也并非绝对卧床,可进行适当的轻度活动。饮食方面,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但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蛋白摄入量;同时要限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防止水肿加重;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另外,要避免患儿过度劳累、受凉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特殊人群(小孩)的温馨提示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的肾病综合征可能会对患儿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诊,监测各项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长还需要给予患儿心理上的关怀,因为长期患病可能会使患儿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2025-07-23 14:36:41
  • 怎样检查肾功能

    检查肾功能的方法主要有血肌酐和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胱抑素C、尿常规、肾脏B超等,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应定期检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1.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 这两项指标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血肌酐水平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尿素氮则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其水平升高也可能反映肾功能异常。 2.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它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肾脏排出的肌酐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从而评估肾功能。 3.血胱抑素C(CysC) CysC是一种较敏感的肾功能指标,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 4.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蛋白、尿潜血、尿白细胞等项目。蛋白尿、血尿或其他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疾病。 5.肾脏B超 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评估肾脏的功能和结构是否正常。 6.其他检查 如血尿酸、血糖、血脂等,这些指标异常可能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异常不能确诊肾功能不全,需要综合多项检查结果来判断。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如果发现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对于维护肾脏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对自己的肾功能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以便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2025-07-23 14:35: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