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芳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日医院肾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肾病组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常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从事中西医肾脏病临床、教学及实验研究近30余年,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在IgA肾病、膜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致力于代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中西医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展开
  • 尿毒症患者咳嗽是怎么回事

    尿毒症患者咳嗽的原因多样,包括肺部感染(有较高发生率,病原体多样,伴发热、咳痰、胸痛等,胸部影像学可发现炎症阴影)、心力衰竭(因肺循环淤血致干咳或少量白痰,活动后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等,心脏超声辅助诊断)、透析相关因素(透析失衡综合征致咳嗽及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透析中过敏反应致咳嗽及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致呼吸加深加快表现为咳嗽,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药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可致干咳,机制与缓激肽蓄积有关),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情影响,儿童需谨慎评估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一、肺部感染 尿毒症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引起咳嗽。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患者除了咳嗽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咳痰、胸痛等症状。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阴影。 二、心力衰竭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心力衰竭,这也是导致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会引起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心力衰竭引起的咳嗽往往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患者可能还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透析相关因素 1.透析失衡综合征:在透析过程中,若透析速度过快等原因可能引发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出现咳嗽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表现,这是由于血液中尿素等毒素快速清除,导致颅内压改变和脑细胞功能紊乱所致。 2.透析中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透析器、透析管路等透析相关材料过敏,可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咳嗽,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 四、代谢性酸中毒 尿毒症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有时也会表现为咳嗽。患者可能还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症状。 五、药物因素 某些治疗尿毒症的药物可能有咳嗽的不良反应,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约有5%-20%的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干咳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体内缓激肽等物质蓄积有关。 对于尿毒症患者出现咳嗽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电解质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咳嗽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更多,病情变化更复杂;女性患者在药物选择等方面可能需要考虑生理特点等。对于儿童尿毒症患者出现咳嗽,更要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等。

    2025-10-16 13:36:19
  • 尿胆原normal什么意思

    尿胆原normal表示尿胆原检查结果正常,尿胆原由结合胆红素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代谢产生,其产生与代谢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尿胆原异常(升高或降低)分别见于不同病症,尿胆原异常时需结合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特殊人群尿胆原异常需谨慎对待。 尿胆原产生与代谢相关情况 来源方面:体内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分解,生成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运输到肝脏后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结合胆红素被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经肠道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肠肝循环,仅有少量尿胆原进入体循环,经肾脏随尿液排出。 影响因素 年龄:新生儿由于肠道细菌定植不完善等原因,尿胆原生成相对较少,一般尿胆原定性试验可为阴性或弱阳性,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菌群逐渐稳定,尿胆原水平逐渐趋于成人正常范围。儿童时期如果有肝胆系统疾病等,也会影响尿胆原的代谢,导致尿胆原异常。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代谢,进而影响尿胆原的产生;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对尿胆原的代谢处理能力下降;大量饮水会稀释尿液中的尿胆原浓度,可能使尿胆原检测结果偏低,但这属于生理性稀释情况,去除饮水影响后会恢复正常范围。 病史:如果患者有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对结合胆红素的处理以及肠肝循环的调节功能受损,会导致尿胆原代谢异常,可能出现尿胆原升高;如果有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胆汁排泄受阻,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尿胆原的生成也会减少,尿胆原检测结果可能偏低。 尿胆原异常情况及意义 尿胆原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因为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同时肠肝循环被打乱,使得尿胆原生成增多,尿中尿胆原含量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过多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肠肝循环中尿胆原生成增加,尿中尿胆原也会升高。 尿胆原降低: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由于胆道梗阻,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胆原生成减少,尿中尿胆原含量降低。 如果尿胆原检查结果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进一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肝胆疾病的人群,在尿胆原异常时更需要谨慎对待,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肝脏、胆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胆红素代谢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尿胆原异常时更应详细检查以排除先天性胆道疾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肝脏代谢能力下降,对尿胆原异常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且在诊断和处理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等。

    2025-10-16 13:35:25
  • 尿像水一样清正常吗

    尿像水一样清是否正常需分情况讨论,正常情况包括饮水因素影响(大量饮水或摄入含水量高食物致尿液稀释)和生理状态下的正常稀释;异常情况有疾病相关因素,如糖尿病(血糖高致渗透性利尿)、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异常致重吸收水障碍)、肾功能异常(肾脏浓缩功能受损),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特殊人群需关注相关情况并调整生活方式。 一、正常情况 1.饮水因素影响 当人体大量饮水时,肾脏会对水分进行调节。肾脏中的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大量饮水后,机体水分增多,肾脏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加,尿液就会像水一样清。例如,在炎热天气下大量饮用白开水后,尿液的稀释程度会增加,外观看起来较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若饮水较多,也容易出现尿液像水一样清的情况;成年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后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因饮水过多导致的尿像水一样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无需过度担忧。 2.生理状态下的正常稀释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的体液平衡处于动态调节中。当机体的水分摄入与排出达到平衡且摄入水分较多时,尿液会被稀释。比如,健康人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较多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等,也会使尿液变得较清。不同性别在这种情况下差异不大,正常的生理稀释导致的尿像水一样清是机体水分平衡调节的正常表现。 二、异常情况 1.疾病相关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导致尿液中溶质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此时尿液不仅可能像水一样清,还会伴有尿量增多等表现。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糖尿病在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1型糖尿病相对较多,成年人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其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尿崩症: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肾脏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尿比重降低,尿液像水一样清的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患病,儿童尿崩症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成年人则可能因下丘脑垂体病变等引起。 肾功能异常:某些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当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液的浓缩能力下降,尿液会变得较清。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患肾脏疾病,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逐渐衰退,相对更容易出现肾功能异常相关的尿液改变情况。 如果发现尿像水一样清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尿量持续异常增多、口渴不止、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糖、肾功能等检查,以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成年人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加重肾脏负担等。

    2025-10-16 13:35:11
  • 肌酐高是什么问题

    肌酐高是血清肌酐值超出正常范围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的表现,生理性因素有短期剧烈运动致肌酐暂时增多、大量肉食摄入致肌酐一过性升高,病理性因素包含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肾小管病变、尿路梗阻,不同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基础肾病人群有相应肌酐高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肌酐高需结合情况综合判断病因并采取措施保护肾功能。 一、肌酐高的定义及来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清肌酐水平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当血清肌酐值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肌酐高。正常男性血清肌酐值一般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略有差异)。 二、肌酐高的生理性因素 (一)短期剧烈运动 高强度运动后,肌肉代谢增加,可导致肌酐生成暂时增多,若肾小球滤过功能未明显异常,可能出现血清肌酐短时间轻度升高,一般休息、调整饮食后可恢复正常。 (二)大量肉食摄入 短期内大量进食肉类食物,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肌酐前体增多,也可能引起血清肌酐一过性升高,调整饮食结构后肌酐水平通常可回落。 三、肌酐高的病理性因素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1.急性肾损伤:如肾缺血(严重脱水、大出血等导致肾灌注不足)、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肌酐无法正常排出而升高。 2.慢性肾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肾病进展至中晚期时,肾小球逐渐硬化、纤维化,滤过功能进行性减退,肌酐持续升高并呈进行性上升趋势,提示肾功能逐渐恶化。 (二)肾小管病变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或分泌肌酐增加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肌酐的代谢与排出,导致血清肌酐升高,但相对较少见,多伴随肾小管相关其他指标异常。 (三)尿路梗阻 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尿液排出受阻,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可导致肾后性梗阻性肾病,使肌酐升高,解除梗阻后部分患者肌酐可恢复。 四、不同人群肌酐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对肌酐等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且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出现肌酐高更需警惕慢性肾病进展,应定期监测肾功能,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肌酐升高,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延缓肾病进展。 (三)有基础肾病人群 本身患有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基础肾病者,需密切关注肌酐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肌酐高是肾功能出现异常的重要信号,出现肌酐高时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病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干预,以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2025-10-16 13:34:56
  • 尿素氮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素氮偏高可由肾脏疾病相关原因、肾前性因素、肾后性因素引起。肾脏疾病相关原因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儿童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和肾小管功能异常(如慢性肾盂肾炎等,老年人更易因肾脏生理性减退及疾病影响出现);肾前性因素有血容量不足(如夏季老人或儿童因失水等导致)和心输出量减少(如老年心力衰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致心力衰竭等);肾后性因素是尿路梗阻(如老年前列腺增生、儿童先天性尿路畸形等)致尿液排出受阻,尿素氮蓄积。 一、肾脏疾病相关原因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都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逐渐硬化、破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尿素氮不能正常经肾脏充分排泄,从而导致血液中尿素氮偏高。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患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为儿童肾脏发育尚不完善,肾脏疾病对其滤过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二)肾小管功能异常 某些肾小管-间质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炎症会损伤肾小管间质,影响肾小管对尿素氮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进而引起尿素氮偏高。在老年人群中,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同时如果合并慢性肾盂肾炎等疾病,更容易出现尿素氮偏高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下降,对肾脏疾病的代偿能力减弱。 二、肾前性因素 (一)血容量不足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可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肾血流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得尿素氮升高。比如夏季高温天气下,老年人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水分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脱水,进而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尿素氮偏高;儿童如果因胃肠道感染出现频繁呕吐和腹泻,若未及时补充水分,也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肾脏血流,造成尿素氮偏高。 (二)心输出量减少 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氮排泄减少。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就相对较弱,若合并其他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因素,如心律失常等,更容易出现尿素氮偏高的情况。而儿童心力衰竭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心力衰竭,也会出现类似的肾前性尿素氮偏高情况。 三、肾后性因素 (一)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原因可引起尿路梗阻。例如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脏产生的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尿素氮在体内蓄积,引起血液中尿素氮偏高。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尿路畸形导致尿路梗阻,也会影响尿素氮的排泄,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干预,因为儿童尿路梗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严重影响肾脏发育和功能。

    2025-10-16 13:34: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