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芳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日医院肾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肾病组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常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从事中西医肾脏病临床、教学及实验研究近30余年,擅长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在IgA肾病、膜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致力于代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中西医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肾小球病、肾血管病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展开
  • 尿毒症的人唾液会不会传染

    尿毒症是各种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非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不会通过唾液传染,其常见病因无传染性,对尿毒症患者及身边人无需因唾液传播担忧,有基础肾脏疾病风险人群应控基础病、定期查肾以降患病风险。 尿毒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脏本身的固有细胞受损,导致肾脏滤过功能丧失,体内代谢废物及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其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这些病因都不具有传染性,不会通过唾液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对于尿毒症患者及其身边人群,无需因唾液传播问题而过度担忧,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尿毒症患者的护理等方面,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要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的医疗护理要点。同时,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风险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并进行干预,降低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2025-10-16 10:22:50
  • 24小时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异常提示可能有肾脏疾病,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有运动、饮食、疾病和药物。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50mg/24h至40mg/24h。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加。 饮食:高蛋白饮食、大量饮酒等,可能导致尿蛋白含量暂时升高。 疾病:发热、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蛋白阳性。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影响尿蛋白检测结果。 如果发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

    2025-10-16 10:21:39
  • 狼疮肾炎四型能转2型吗

    狼疮肾炎四型为弥漫增生性较难转为二型系膜增生性,分型依肾脏病理表现,四型炎症反应活跃,临床经规范治疗病情可控制但非直接转型,不同年龄性别治疗有差异,患者需注意休息等生活方式,有病史者要定期监测。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治疗的基本原则类似,但在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上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关注病情变化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病情活动的因素,因为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加重狼疮肾炎的炎症反应,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有狼疮肾炎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脏病理等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6 10:21:21
  • 正常人24小时的尿是多少

    尿量受饮水、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影响,个人差异较大,如有疑虑或不适,可咨询医生。 1.饮水习惯:饮水多则尿量多,饮水少则尿量少。 2.环境因素:高温环境下出汗多,尿量相对减少;寒冷环境下出汗少,尿量相对增多。 3.饮食:食用富含水分的食物或饮料,如水果、西瓜、饮料等,尿量可能会增加;而食用高盐、高蛋白等食物,尿量可能会减少。 4.疾病: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尿量,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等。如果尿量异常增多或减少,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水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尿量时应尽量保持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如果对尿量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

    2025-10-16 10:21:10
  •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一般维持多少天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多数1-2周左右,受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因等因素影响,儿童因肾脏功能未成熟需密切监测液体平衡,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影响来管理以促进恢复。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更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儿童对液体平衡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少尿期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要特别关注液体出入量平衡,避免出现液体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影响肾脏恢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关注肾脏功能的恢复情况,少尿期的管理要综合考虑糖尿病对肾脏的额外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少尿期的顺利度过和肾脏功能的恢复。

    2025-10-16 10:20: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