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琴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乳腺及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自琴,女,普外科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从事本专业近三十年,侧重于乳腺及外科内分泌疾病诊治,专攻于乳腺疾病,尤其乳腺癌的综合诊治近二十年,同时在诊治少见的甲状旁腺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近年作为我院骨质疏松门诊医生诊治各种骨质疏松症,为中国老年骨质疏松学会委员。先后发表数篇文章于核心期刊,并参与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科书的编写。 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及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

    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疝气带、饮食调整)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来解决。 非手术治疗: 疝气带:通过使用疝气带将疝内容物回纳到腹腔,从而缓解症状。这种方法适用于疝气较小、症状较轻的患儿。 饮食调整:保持患儿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油炸食品等。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通过在腹股沟区做一个小切口,将疝气内环口结扎或修补。这种手术方法效果可靠,但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腹腔镜手术:通过在腹部插入腹腔镜和器械,进行疝气内环口结扎或修补。这种手术方法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但费用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疝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等严重后果。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疝气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孩子哭闹、剧烈运动等,以免加重疝气症状。 保持孩子腹部温暖,避免着凉。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了解疝气的恢复情况。 总之,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避免病情加重。

    2025-08-19 16:35:58
  • 左边脖子有肿块

    脖子左边有肿块可能是甲状腺疾病、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原因引起,需要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左边脖子有肿块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甲状腺疾病: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可能导致颈部肿块。可能伴有颈部不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等检查,以确定病因。 2.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感染、炎症、肿瘤等原因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医生会进行淋巴结活检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3.其他原因:头颈部肿瘤、唾液腺疾病、先天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颈部肿块。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颈部肿块也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淋巴瘤、甲状腺癌等。因此,如果发现左边脖子有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就医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如进行进一步检查、按时服药等。同时,应注意观察肿块的变化,如有增大、疼痛加重、出现其他症状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颈部肿块的原因和处理可能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总之,左边脖子有肿块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025-08-19 16:34:20
  • 女性腋窝淋巴肿大原因

    女性腋窝淋巴肿大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也有药物过敏、结节病、白血病等原因。 1.感染: 病毒感染:如EBV病毒、HIV病毒等感染可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可引起腋窝淋巴结炎,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可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 2.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当累及淋巴结时,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当累及淋巴结时,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3.恶性肿瘤: 淋巴瘤:可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乳腺癌:可通过淋巴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 肺癌:可通过淋巴转移至纵隔、腋窝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4.其他: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可导致过敏反应,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当累及淋巴结时,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可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如果女性出现腋窝淋巴肿大,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就医前,应注意保持腋窝清洁,避免搔抓、挤压腋窝淋巴结,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08-19 16:32:34
  • 脂肪瘤里面切开

    脂肪瘤切开有完整包膜且内部呈淡黄色分叶状脂肪样物质,儿童手术需精细轻柔且术后注重切口愈合,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者要加强无菌操作与切口观察护理,长期高脂饮食间接影响脂肪瘤形成但不直接决定切开具体形态。 一、脂肪瘤切开后的大体表现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切开脂肪瘤时可见其具有完整包膜,内部为淡黄色、质地柔软且呈分叶状的脂肪样物质。这是因为脂肪瘤的组织学构成主要是大量成熟脂肪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所以切开后呈现出分叶状的外观,包膜完整是其区别于其他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不同人群差异下的相关考量 儿童群体:儿童脂肪瘤切开表现与成人基本一致,但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和耐受程度不同,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轻柔,以降低对儿童组织的过度损伤风险,术后护理要尤其关注切口愈合情况,因儿童皮肤修复能力虽强,但仍需避免感染等问题。 有基础病史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脂肪瘤切开后需格外注意无菌操作,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术后要加强对切口的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并发症。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脂肪瘤的发生几率,但脂肪瘤切开后的大体表现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组织学结构,生活方式并非直接决定切开后的具体形态,而是通过影响脂肪瘤的形成概率间接产生关联。

    2025-08-19 16:29:00
  • 如何消除脂肪瘤

    脂肪瘤体积较小无不适未压迫周围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超声监测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人群,当直径>1厘米、有疼痛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美观时需手术切除,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女性孕期哺乳期需多学科协作权衡、有基础病史患者需术前控制基础病。 一、观察等待 脂肪瘤为常见良性肿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而成。若脂肪瘤体积较小(直径通常<1厘米)、无疼痛等不适症状且未压迫周围组织,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检查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若长期无明显增大或其他异常表现,可继续观察。此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者,以及脂肪瘤无明显不良影响的人群。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脂肪瘤直径>1厘米,或出现疼痛症状、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神经致肢体麻木等)、影响美观时,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确保在无菌操作环境下进行,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因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更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为主;女性孕期或哺乳期发现脂肪瘤时,需综合妊娠状态及脂肪瘤具体情况,与产科医生等多学科协作,权衡手术对妊娠及哺乳的影响后决定是否手术;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障手术安全。

    2025-08-19 16:26: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